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通常认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等学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后,再由心理教师出面给予咨询或治疗。我认为这是狭隘的心理教育观,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浪费和误区。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但在很多地方表现为:重视了但重视的程度还不够;重视了但没重视到点子上; 重视了但侧重了结果而忽略了预防!
新的时代需要一种新型的、适用的、前瞻性的、大心理健康教育观。我认为这个“大心理健康教育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和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有关。不重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等问题出现了再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实在是事倍功半。许多心理健康教师在研究学生心理问题产生根源的时候,会惊奇地发现很多孩子的问题都会和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家长的望子成龙之心,盼女成风之意,会使其教育观念出现扭曲,例如强迫压制、包办替代、拔苗助长……这些不正确的观念和教育行为都倾注在幼小的心灵上,不堪重负的孩子怎么会不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呢?
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服务于中高考及毕业后的成材
为什么有些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只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心理健康教育课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心理健康教师也倍受冷落。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从素质教育的高度、从学生将来成长成材的角度来认识。多数校长最关心的就是学校的近期目标,而关系学校声望与发展的最大问题往往是中高考,所以,我们的心理健康教师,绝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要不断地学习、创新,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一项内容,真正地为中高考服务,为未来人才的特殊需求服务。
在影响学生中高考的因素中有二十几项,但起决定作用的前四项分别是:
(1)考试中的心态;
(2)考试前的心态调节;
(3)考试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方法;
(4)学生原来的基础。
从中不难看出,这些因素很多都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关,如果心理健康教师对这些关系学生命运转折的因素了如指掌,那么学校不可能不重视,效果不可能不明显。为什么很多学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就是很多学生遇事看不开,心结解不开,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许多事情,不能客观地、辨证地、积极地看待,这就需要心理健康教师研究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服务于学生的现实需要
现在的学生处在这样的现状:生活空间越来越大,成长空间越来越小;住房面积越来越大,心灵空间越来越小;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内在动力越来越小,这些都会使之产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对未来的迷茫,对自身生理心理问题的困扰……学生的一切变化都是以心理变化为基础的,尤其在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青春期,树立正确的观念,解决内心的困惑,才会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现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动力不足,不想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差
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重新认识学业和世道,从心底意识到挑战苦,不挑战会更苦;成功难,不成功会更难。从态度上端正,从而把人生的奋斗期提前。
2.学习方法不得当,不会学,学习效率低
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点拨会减少很多心理问题的产生。成绩长期停止不前或下降,会增加学生的焦虑感、自卑感、挫败感、甚至造成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障碍…… 要想提高成绩,学习方法的改变比努力更重要,优化学习方法,是增强效率的关键。
3.心理问题严重,缺乏心态调节能力
由于社会转型快,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又得不到及时的宣泄与指导,导致情绪影响学习,影响身心健康。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辨证、积极地看待各种事情。让学生敢于和各种人打交道,勇于接受各种挑战,善于处理各种问题。
(本文系第四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颁奖会暨高峰论坛发言稿,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七中学)
编辑/张宝玲
新的时代需要一种新型的、适用的、前瞻性的、大心理健康教育观。我认为这个“大心理健康教育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和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有关。不重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等问题出现了再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实在是事倍功半。许多心理健康教师在研究学生心理问题产生根源的时候,会惊奇地发现很多孩子的问题都会和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家长的望子成龙之心,盼女成风之意,会使其教育观念出现扭曲,例如强迫压制、包办替代、拔苗助长……这些不正确的观念和教育行为都倾注在幼小的心灵上,不堪重负的孩子怎么会不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呢?
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服务于中高考及毕业后的成材
为什么有些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只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心理健康教育课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心理健康教师也倍受冷落。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从素质教育的高度、从学生将来成长成材的角度来认识。多数校长最关心的就是学校的近期目标,而关系学校声望与发展的最大问题往往是中高考,所以,我们的心理健康教师,绝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要不断地学习、创新,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一项内容,真正地为中高考服务,为未来人才的特殊需求服务。
在影响学生中高考的因素中有二十几项,但起决定作用的前四项分别是:
(1)考试中的心态;
(2)考试前的心态调节;
(3)考试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方法;
(4)学生原来的基础。
从中不难看出,这些因素很多都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关,如果心理健康教师对这些关系学生命运转折的因素了如指掌,那么学校不可能不重视,效果不可能不明显。为什么很多学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就是很多学生遇事看不开,心结解不开,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许多事情,不能客观地、辨证地、积极地看待,这就需要心理健康教师研究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服务于学生的现实需要
现在的学生处在这样的现状:生活空间越来越大,成长空间越来越小;住房面积越来越大,心灵空间越来越小;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内在动力越来越小,这些都会使之产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对未来的迷茫,对自身生理心理问题的困扰……学生的一切变化都是以心理变化为基础的,尤其在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青春期,树立正确的观念,解决内心的困惑,才会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现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动力不足,不想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差
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重新认识学业和世道,从心底意识到挑战苦,不挑战会更苦;成功难,不成功会更难。从态度上端正,从而把人生的奋斗期提前。
2.学习方法不得当,不会学,学习效率低
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点拨会减少很多心理问题的产生。成绩长期停止不前或下降,会增加学生的焦虑感、自卑感、挫败感、甚至造成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障碍…… 要想提高成绩,学习方法的改变比努力更重要,优化学习方法,是增强效率的关键。
3.心理问题严重,缺乏心态调节能力
由于社会转型快,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又得不到及时的宣泄与指导,导致情绪影响学习,影响身心健康。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辨证、积极地看待各种事情。让学生敢于和各种人打交道,勇于接受各种挑战,善于处理各种问题。
(本文系第四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颁奖会暨高峰论坛发言稿,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七中学)
编辑/张宝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