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摄影艺术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j5186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摄影艺术是靠光线、影调、线条和色调等构成自己的造型语言。摄影艺术是以其形象创造为目的的,摄影是一种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现代造型术。真正的摄影就是在生活的状态里寻求一个生活的态度。
  [关键词]摄影艺术 形象 演绎
  
  1839年摄影技术发明以来,其历史仅160余年,然而摄影的发展和其艺术地位的确立和摄影科技的发展紧紧相连,随着人们对文化和艺术的追求层次的提高,摄影者已经意识到摄影作品应在题材上向多样性发展,摄影家要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社会的审视,对周围司空见惯事物的感受中去抓取看似平常又让人称绝的摄影题材,摄影题材的多样化、摄影手法的多元化将使都市的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方面去欣赏更多更广更好的摄影作品,这是摄影艺术发展的表现
  
  一、摄影艺术
  
  不论何种艺术,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摄影艺术是靠光线、影调、线条和色调等构成自己的造型语言。摄影家正是借助这些语言来构筑摄影艺术的美。
  影调、线条、色彩和光线这些摄影艺术语言。其特殊的审美作用。首先表现于它们独自或共同赋予人们形式感、形式美感。摄影作品赋予我们的形式感,是十分丰富的,有空间感、立体感、质感、运动感、节奏感等等。我们从摄影艺术中,所获得的美感,是与这些形式感密切相关的。
  (1)空间感,亦称深远感,在中外摄影史上,一些经久不衰的作品,多是摄影家们娴熟地运用透视规律成功地表达出深远空间感的结果。摄影艺术表现深远的空间感,所用的艺术语言主要是线条和影调。因为摄影作品对空间的表现,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形体透视,即线条透视:空气透视,即影调透视。所谓线条透视,就是通过线条的交织关系来表现景物的远近、大小,表现深远的空间感。所谓影调透视,就是借助影调的浓淡明暗对比,来表现景物的远近和空间的层次。画面上的影调越暗,表现景物就越近,影调越淡,表现景物就越远。摄影家们常常利用丰富的影调层次,把人们的视线引向画面深处,把观赏者的想象渗入深远的空间。
  (2)摄影画面的立体感,即体积感,是使摄影作品生动自然,真实可信的重要一环。摄影艺术与雕塑艺术不同,它是借助占有两度空间(平面)的画面来塑造形象的。要克服平面造型的局限,塑造出栩栩如生、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象,主要的一方面就是,要运用自己所固有造型语言在两度空间上表现出客观对象的三度空间,即表现出所摄对象的立体形状。摄影艺术表现立体感所运用的技术技巧手段和具体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它所运用的语言材料基本上是光线和影调。逆光和侧光以及富于变化的影调,都可以较好地表现立体感。
  (3)摄影作品所表现的物体的质感。即物体的表面结构感,如同立体感一样,虽不是所有作品都具备的,但它确实亦是使一些作品的画面增添光彩,增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方面。
  (4)表现动感,使摄影画面呈现动态的美,亦是摄影艺术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有动感的画面,往往具有更大的艺术感染力。但是,如同其他造型艺术一样,摄影艺术属于空间艺术,要它表现出蕴含着时间性的动态是受到很大局限的。然而,摄影艺术的科学性,又使其能利用自己的技术技巧和造型语言,较为自由地在平面材料上表现动态。
  (5)节奏感和韵律感,亦是形式美感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同人们常说的没有节奏和韵律就没有音乐和诗歌一样,摄影艺术若没有节奏和韵律也就不会有真正的形式美。一幅摄影画面,仅有鲜明的主体和统一的基调,还常常不能构成完美的摄影艺术作品。有了美妙的节奏和旋律。作品才能有玩味不尽的韵味,耐人欣赏。
  摄影作品是选用曲、直等各种线条。黑、灰、白等各种光斑和红橙黄绿等各种色块,通过对画幅的有规律的分割,而构成画面的节奏和韵律的。影调美,是摄影艺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摄影艺术美有别于其它造型艺术美的突出表现。所谓影调,即摄影画面在光线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由明到暗。即由白到浅灰、由浅灰到深灰、由深灰到黑等多层次的调子。影调的重要作用。突出地体现在黑白摄影中。
  
  二、摄影的形象
  
  (1)形象的重要性艺术,摄影艺术是以其形象创造为目的的,摄影是一种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现代造型术。随着摄影器材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特别是引进电子技术以后,摄影者学习摄影技术技巧也就成为越来越容易的事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从事摄影艺术创作也越来越容易了。在创作中,重要的是眼光而不是技术,这显然不是说技术就不重要。摄影技术是摄影创作的基本功,摄影者如果不能掌握好最基本的摄影技能,不会运用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的表现手段,就不可能进行艺术形象的创造。摄影艺术是靠形象来说话,形象的创造不只是记录人物,社会和自然的形态状貌,而更重要的是摄影者根据社会生活的真实运用选择、概括、提炼、加工等手段,创造出富有美学意义的形象,并寄寓拍摄者的思想感清和审美趣味,艺术形象不仅应是具体的,鲜明的,而且又是生动的,感人的。
  (2)形象的感知性艺术形象的具体、鲜明,方能为观者所知:形象的生动、感人,才能为赏者所感。艺术形象本身应该是具有感知性的,而不应是无法辨认或不可捉摸的光影图案。一幅摄影作品没有可知性、可感性的形象,就无从谈起它的艺术感染力、社会价值和艺术生命力。
  (3)形象的再创造要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社会价值,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就要努力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形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想象和选择,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深化过程,它带有作者独特的思考。通过它,可以使摄影者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艺术创作实质上就是艺术地认识和表现生活。这个认识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的过程,就是艺术概括和典型化创造的过程,它要求摄影者善于这场那些比生活现象本身所包含的更丰富深刻的,或能够引起观赏者联想的更宽广的东西,能够发现那些别人不易注意或发现不了的生活典型。没有典型就没有创作,典型性是衡量一幅作品艺术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即使是不以拍摄人物为主的风光摄影,也应具有典型性。摄影形象的取舍和艺术表现,同样要选择最富有特征,最能传神的东西加以着力渲染。摄影艺术形象的创造,来之于生活,来之于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只有热爱生活,富于思考,充满创作激情,才能把现实生活的原型转化为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的创造。
  
  三、摄影构图的面面设计
  
  摄影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构图的均衡美。摄影作品的画面均衡,在构图时十分重要。
  (1)对称和均衡在画面中的运用对称。象征一种高度整齐的程度。但大多数摄影作品,在构图中都不是追求一半对一半的对称,而是刻意于画面的视觉均衡。因为在摄影的构图中,绝对的对称会给人一种静止 的,拘谨的和单调的感觉,过多的运用对称会使人感到呆板,缺乏活力。而均衡是为了打破较呆板的局面,它既有“均”的一面,又有灵活的一面。均衡的范围包括构图中形象的对比。结构的均衡是指画面中各部分的景物要有呼应,有对照,达到平衡和稳定。画面结构的均衡,除了大小、轻重以外,还包括明暗、线条、空间、影调等均衡的作用。
  (2)构图中的主次关系在设计画面时要注意主体和陪体的关系,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人物与背景的关系。一幅照片如果只有主体而无陪衬,画面就会显得呆板而无变化,主体在画面上必须显著突出,要弃繁就简,必要时可改变拍摄位置和角度,以达到画面简洁,突出主体。
  (3)构图中“黄金分割”的运用所谓“黄金分割”,也就是“黄金比例”A:B=B:A B,将之运用于美术和摄影的构图中往往提5:8的比率来表示,对于实用,尤其是摄影的构图来说,已经是足够准确了。在具体的摄影构图中,可将其应用于情节对比、虚实对比、动静对比、大小对比等。
  摄影之于绘画,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摄影不能完全的脱离绘画,摄影与绘画一样需要用美的眼光去看待眼前的事物,摄影家需要用美学的基础去用光、去构图,但却不要用美学的基础去添加和剔除画面的组成。摄影从绘画主义中脱离出来,直至今日,早已发展壮大。而摄影与绘画的干系却久不能解释完备。绘画不能称其为摄影,但摄影免不了被称之为“绘画”。绘画是塑造的艺术,而摄影则是“选择的艺术”。摄影是写实的,绘画则是写意的。
  摄影艺术最大的特点是选择,而不是塑造。同样的一个场景,比起精心的摆布而言,摄取“典型性瞬间”显得更为正确。摄影是摄影,而不是做戏。
  世界范围内的许多摄影组织和摄影家都遵循着摄影原生态的艺术法则。只有真实的、存在的影像才是值得摄取的真正艺术品。
  
  四、摄影艺术的生活演绎
  
  真正的摄影就是在生活的状态里寻求一个生活的态度,是深刻的关注人性、是在理性的状态中沉浸的、是在激情的状态中感受的、是平静的、也是平等的、是需要在反复思考的状态中自我批判的、是需要有着对世界认识空间的加大,而非局限在一个个人自恋的状态中沉醉。尽管图片在拍摄的过程中讲究客观,可还是不能完全达到真实的目的。因为绝大多数摄影师还是喜欢在个人幻想的世界里力求唯美,一旦唯美了就需要去修饰,一旦修饰了就失去了真实的面目。
  对人性的关注及人道主义的精神应当是我们摄影师对摄影的理解,那些被触动的真实性故事里所发生的故事里的感觉,故事的瞬间以及瞬间中的震撼、放松、愉悦、苦恼、仇恨、嫉妒、面对、逃避、爱等精神方面客观的呈现:这其实体现了摄影在一定关系上是有精神的。摄影的精神:就是个人对世界环境里所发生的一切做出的个人对世界主观与客观的理解态度。摄影绝对不是仅仅局限在对器材的依赖上,摄影有时是拍摄者与被拍摄对象之间互动的态度而形成一种转化形式表露在公众面前进行着某种演示的!
  真正的摄影家不只会以技术的职能来衡定意志的状态。今天的商业摄影正在慢慢地发生着改变并影响着广告业的发展,而这一些摄影师的出现是在真正视觉艺术的指导下、设计领域的影响中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在悄悄地改变着中国摄影某一方面的未来。在今天的信息时代:视野在另一个空间的拓展,把原本只有一个思维观念的固定模式演变成为了多种思维形态下产生的操作程序,摄影的技术已不再是单恋。我们只有在不断更新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深刻、加以改进我们可能会造成思维观念的滞后所带来片面性的、固执的、墨守成规的操作系统。永远站在批判自我、审视自我的角度看自己,以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所做出的反映!这就是摄影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要思考的摄影专业与业余爱好之间的区分。摄影无须再用一个所谓的专业和非专业来衡定;关键是自己怎么来认识摄影这很重要。摄影本身并不至高无上也不高深莫测,其本质就是一种技能的展现!把技能发挥到所能释放自己的空间中去,享受这样一种快乐,而不仅仅是主流影赛所带来的局限性框架,这就是生活的乐趣、这就是在懂得摄影给自己带来的享乐空间、这就是摄影的本质!
其他文献
宁夏 固原 毛秋元 摄  不久前,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敦煌女儿”樊锦诗被授予国家荣誉称号,公众的目光因而又一次聚焦到祖国的西北。  “西北”曾是古代中国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在我们的历史地理与文化版图中,蕴含极丰富的信息。  在当代中国的文化潮流中,西北不仅是作品的背景,也是孕育概念的热土。“西北”与摄影的关系也从未中断,从上世纪初西方考古探险者的窥探与记录,到三四十年代陕甘宁边区红色摄影的酝酿成
传承与创新的柔焦镜头  柔焦镜头曾经在没有Photoshop的胶片时代大为流行,人们可以通过这类镜头获得比一般镜头更为柔和而个性的照片。在数码时代,很多人都更为依赖于软件的后期制作,但要想达到媲美前期拍摄的虚化效果,不仅需要专业而熟练的技术,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或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索尼才推出了这只G大师系列的FE 100mm F2.8 STF GM OSS。使用索尼FE 100mm F2.8 ST
[摘要]《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以上海姨妈叶如棠在社会转型时期生活中所发生的种种悲喜剧为蓝本,展现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变迁所导致的城市知识女性命运的转变,本文试图就影片中所表达的女性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焦虑的层面,探讨分析该片的文化內涵。  [关键词]后现代 身份认同 性别    什么是后现代?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的导演许鞍华的解释是:“后现代就是几种不同的年代、风格、文化、思想潮流在同一环
【摘要】媒体自身品牌的打造是传媒发展的必然趋势。CCTV和SMG在自身品牌的宣传做了很大的功夫,尤其是对于自身频道以及频道下属节目的打造,使得众多的专业频道以及一系列的专业节目应运而生。本文从CCTV和SMG对自身品牌的塑造入手,试图描述品牌变革对于中国电视传媒所带来的变化,以期为媒体将来如何塑造自身品牌寻求理论上的探索。  【关键词】品牌 CCTV SMG    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日益发展,“品
[摘要]纪录片《意志的胜利》是一部与纳粹意识形态有关的电影,它记录了1934年在纽伦堡召开的帝国代表大会的相关情况,大会的盛况和会议期间的一些重要活动,其是由纳粹构思、为纳粹拍摄,关于纳粹的一部纪录影片,由于背景、题材的敏感,这部影片自公映起就备受争议,其导演里芬斯塔尔也饱受公众的指责,时至今日,我们应该用一种新的眼光和角度对这部纪录片及其导演进行一个全面的、客观的、分析。本文旨在以此部作品为例,
[摘要]影片《她比烟花寂寞》讲述一个艺术与人生的故事。鲜花和掌声赋予天才音乐家美丽的光环,同时也给予她寂寞哀愁,在光鲜耀眼的背后是无尽的黑暗。片子不仅用人物语言,而且用大提琴、色彩等电影语言形成极致的音、画效果来表现复杂的心理活动,塑造出杰基这个寂寞的美丽音乐家形象。影片深入到对人普遍生存层次的探讨,留给我们对人性和人生无尽的思考。  [关键词]音乐 人性 人生    电影《她比烟花寂寞》原英文名
[摘要]影片《集结号》的故事背景在最残酷的战场上,随时面对流血和死亡,影片展现了谷子地带领九连战士在在死亡的恐惧下,竭力逃避死亡的宿命,对抗死亡。具体分三个部分展开:最大限度地活着,避免死亡;死亡逼近,但求死得其所;超越腐朽而重生。  [关键词]死得其所 反抗 价值 重生    死亡是人类不可逃避的最终命运,死的观念和恐惧,比任何时候都更剧烈地折磨着人这种动物。生命本来就是一场与死亡的对抗,一个人
[摘要]影片《茉莉花开》以同一演员分饰母女两个角色的方式传达了创作者对于女性命运的独特理解——母女角色的轮回本身同时也是母女命运轮回的缩影。影片的最可称道之处不在于它的感性魅力和审美意境,而在于它感性魅力背后蕴藏着的某种具有隐喻色彩的理性力量,这使得影片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寓言”特征  [关键词]《茉莉花开》女性 隐喻 宿命 爱情    “红玫瑰与白玫瑰”、“向日葵”、“太阳花”、“海棠依旧”、“茉
從高处俯视风景会让人发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慨。所以人们总是乐于到更高处观看另一番世界。俯瞰朝夕相处的大地,熟悉的景象会变得陌生。王敏作品《烟波万里》所采用的视角不仅涵盖了丰富的环境信息,也使画面的点线面得到突出体现;《朝辞白帝》在构图中讲究山川错落有致的节奏以及天水呼应的氛围;《海岸》构图别致,点与线、冷与暖,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海之线》画面中线条与点所形成的对称效果是这幅作品的独
[摘要]电视片《孙子兵法》在全国热播之后,人们对孙子兵家思想的研究过程中,有一种研究观点认为孙子的爱兵思想实为大仁不仁,因为孙子的最终原则是为统治阶级服务,本文就电视片中所体现的孙子观点,结合古代诸杰出兵家代表人物的兵家观点以及古代政治家的政治观点,证实了孙子提出爱兵思想在历史上的积极意义与其对后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作者强调了对问题的认识不应以偏概全。  [关键词]孙子 大仁不仁 爱兵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