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花落去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影片《茉莉花开》以同一演员分饰母女两个角色的方式传达了创作者对于女性命运的独特理解——母女角色的轮回本身同时也是母女命运轮回的缩影。影片的最可称道之处不在于它的感性魅力和审美意境,而在于它感性魅力背后蕴藏着的某种具有隐喻色彩的理性力量,这使得影片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寓言”特征
  [关键词]《茉莉花开》女性 隐喻 宿命 爱情
  
  “红玫瑰与白玫瑰”、“向日葵”、“太阳花”、“海棠依旧”、“茉莉花开”——“花语即人语”,近年的某些影视剧标题堪称是对这句话的最好注解。在这些作品中,最易令观者黯然而生“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的。莫过于由侯咏执导的电影《茉莉花开》。
  《茉莉花开》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妇女生活》,该片铺展了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三代女性的命运,加上“茉”的母亲和“花”的女儿,五代人合起来正好是一部浓缩的二十世纪女性史。故事开始于三十年代的上海。“茉”母是以经营照相馆为生的单身母亲,在乱世艰难“失爱”兼“失财”的双重打击中蹈水而亡;“茉”在豆蔻年华遇到孟先生实现“华丽转身”——既成为明星同时也收获了爱情,但这一切只是短暂的昙花一现——“茉”在怀孕之后失去了孟先生的爱情,明星的光环同时也无可避免地黯淡下来,她只能回娘家照相馆生下女儿。“莉”的青春绽放在五十年代的新中国,她爱上工人邹杰并如愿成为他的妻子。因为不能生育,他们领养了女儿“花”,“莉”沉溺于丈夫与养女有染的臆想中。丈夫不堪压抑卧轨自杀,“莉”也精神分裂离家出走。八十年代的“花”与外婆“茉”相依为命,她不顾外婆反对坚持与大学生小杜结婚,但在怀孕后依然重复了外婆被离弃的命运。“花”一个人生下女儿,在滚滚搬迁大潮中离开了那座曾经容纳过四代单身母亲的照相馆。等待“花”的女儿的,会是——像剧中“花”所许诺的那样——新的天地吗?恐怕只能由观众自己去想象了。
  以我们品评影片的最惯常的思维来审视,《茉莉花开》不缺乏感性魅力。无论是陈冲、章子怡、姜文、陆毅的偶像气质,还是民歌《茉莉花开》的美妙旋律抑或是影片唯美迷离的影像风格,都足以营造出令观者心仪的审美意境。但若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这部电影充其量也就是以比较考究的镜头和演员讲述了一个“痴情女子负心汉”的老套故事而已,其实也无甚新意。所以。在笔者看来,《茉莉花开》的最可称道之处不在于它的感性魅力,而在于它感性魅力背后蕴藏的某种具有隐喻色彩的理性力量,这使得影片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寓言”特征。就这一意义而言,与其把《茉莉花开》形容成一首绵长蕴藉的女性挽歌,不如说它是一部沉甸甸的女性寓言。
  首先,就角色设置而言,片中“茉”、“莉”、“花”三人的年轻时代由章子怡饰演,陈冲则分饰“茉”的母亲和“茉”的晚年(同时也是“莉”的母亲和“花”的外婆),形成了由同一演员分饰母女两个角色的连环套结构。陈;中和章子怡母女身份的频繁更替虽令观众眼花缭乱,但却非常有效地传达了创作者对于女性命运的独特理解——母女角色的轮回同时正是母女命运轮回的缩影。尽管章子怡饰演的女儿和陈冲饰演的母亲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个性特征。但她们的文化符码意义依然远远大于她们的性格意义。其次,就情节设计而言,“茉”、“莉”、“花”与她们的母辈在相依为命的同时情感始终处于冲突状态,但这种母女情感的紧张对立又丝毫不影响她们命运的惊人相似。无论“茉”、“莉”、“花”们曾经多么努力地试图主宰自己的命运。但最终还是无可挽回地跌入了命运赋予她们的不幸。在各自的青春年华。她们从母辈的束缚中冲决而出。跌跌撞撞地赶上了时代的列车,也义无反顾地追寻着自己的爱情。她们曾经成功过。孟先生之于“茉”,邹杰之于“莉”,小杜之于“花”,无论就其社会身份还是就其对女主人公的爱情而言,他们都是所在年代最有可能赋予女性幸福的标志性男人:孟先生是电影公司老板,能够轻易成就三十年代一个浪漫女孩的所有梦想:邹杰根正苗红并且是全厂唯一的党员,是五十年代女孩心中的英雄骑士,在大学生被尊为“天之骄子”的八十年代,小杜也是许多女孩心中的“白马王子”。然而,由于时局的动荡(比如“茉”的经历)、男性的自私(比如“花”的命运)以及女性自我的匮乏(比如“莉”的遭遇)等原因,他们又先后失去了她们生命中最为重视的男人与爱情。无可奈何花落去,小园香径独徘徊。她们注定要自己承担自己——独身、独自带大自己的下一代(自己生命的延续。同时也是自己命运的翻版)似乎已成为这个家族世代沿袭的女性宿命。“花”在暴雨中独自生下女儿的镜头令许多观众潸然泪下,也似乎在隐喻着一种新的可能——新时代的女性已然有能力独立负载自己的一切。果真如此吗?
  从《诗经》中“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的《氓》开始,“痴情女子负心汉”就已成为我们文艺作品中屡见不鲜的话题,而之所以被一再言说,无非是因为它在不同时代以其不同的变体活跃于我们的生活中。旧时代女性失去爱情后会面临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困境,新时代的女性失去爱情后能够从容应付生计问题——这是否意味着她们能够同样从容地面对情感的孤独?在实现自尊、自立、自信、自强之后,女性是否可以成功地抵达幸福的彼岸?《茉莉花开》中的四代女性,提供的正是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如果说女性独立承担自己的生存即意味着她们能够独立承担自己的情感,那为何“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珍藏着三十年代的《良友》画报和茉莉香水瓶?这个镜头的确意味深长。不管女性可以生活得多么独立决绝,对爱情的仰视总会在她们的宿命中留下一丝永恒的被动。就像张爱玲在《有女同车》中讲的那样——“电车上的女人使我悲怆。女人……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这不是偶然的哪辆电车上的女性悲剧,而是古往今来所有时代列车上的女性悲剧。
  在这个世界上,能够让一个扬眉女子低头的,不是金钱。不是政治,而是——爱情。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电影的产生和快速发展,我们对其影像/图像的观看和关注已经成为了一种身体的或视觉的劳动。这正是后资本主义时代,电影与政治经济学之间的联系所在。  [关键词] 电影 影像/图像 语言 政治经济学 资本 劳动 后资本主义    电影以及其后续发展(实际是同时发展的),特别是成型后的电视、录像、电脑和网络。都是叫观众进行工作的可恶的工厂。在里面,我们进行价值生产性劳动。也即是说,在电影影像里
[摘要]FLASH动画是网络动画的一种,随着FLASH动画的不断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制作流程,这使得FLASH动画在当前电视动画片创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关键词]FLASH动画 电视动画 艺术特色    FLASH动画是一种基于网络传播技术的动画形式。如今FLASH动画不仅广泛应用于网络动画的创作,在电视动画片的创作中FLASH动画也被不断的采用,FLASH动画与传统二维动画、三维
數码相机的下一个进化点在哪里?现在,我们看到了索尼交出的一份答卷——拥有实时眼部对焦、实时追踪功能的A6400和A9等机型的新固件。  速度XAI,是此次索尼新品发布的关键词。在对索尼公司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索尼A6400将高速度和AI的结合,是由于采用了与最新的BIONZX处理器和LSI前端。才令这台APS-C画幅机身无论是照片还是视频的对焦能力都比前代产品有了巨大提升。  在索尼即将发布的A9
宁夏 固原 毛秋元 摄  不久前,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敦煌女儿”樊锦诗被授予国家荣誉称号,公众的目光因而又一次聚焦到祖国的西北。  “西北”曾是古代中国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在我们的历史地理与文化版图中,蕴含极丰富的信息。  在当代中国的文化潮流中,西北不仅是作品的背景,也是孕育概念的热土。“西北”与摄影的关系也从未中断,从上世纪初西方考古探险者的窥探与记录,到三四十年代陕甘宁边区红色摄影的酝酿成
传承与创新的柔焦镜头  柔焦镜头曾经在没有Photoshop的胶片时代大为流行,人们可以通过这类镜头获得比一般镜头更为柔和而个性的照片。在数码时代,很多人都更为依赖于软件的后期制作,但要想达到媲美前期拍摄的虚化效果,不仅需要专业而熟练的技术,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或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索尼才推出了这只G大师系列的FE 100mm F2.8 STF GM OSS。使用索尼FE 100mm F2.8 ST
[摘要]《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以上海姨妈叶如棠在社会转型时期生活中所发生的种种悲喜剧为蓝本,展现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变迁所导致的城市知识女性命运的转变,本文试图就影片中所表达的女性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焦虑的层面,探讨分析该片的文化內涵。  [关键词]后现代 身份认同 性别    什么是后现代?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的导演许鞍华的解释是:“后现代就是几种不同的年代、风格、文化、思想潮流在同一环
【摘要】媒体自身品牌的打造是传媒发展的必然趋势。CCTV和SMG在自身品牌的宣传做了很大的功夫,尤其是对于自身频道以及频道下属节目的打造,使得众多的专业频道以及一系列的专业节目应运而生。本文从CCTV和SMG对自身品牌的塑造入手,试图描述品牌变革对于中国电视传媒所带来的变化,以期为媒体将来如何塑造自身品牌寻求理论上的探索。  【关键词】品牌 CCTV SMG    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日益发展,“品
[摘要]纪录片《意志的胜利》是一部与纳粹意识形态有关的电影,它记录了1934年在纽伦堡召开的帝国代表大会的相关情况,大会的盛况和会议期间的一些重要活动,其是由纳粹构思、为纳粹拍摄,关于纳粹的一部纪录影片,由于背景、题材的敏感,这部影片自公映起就备受争议,其导演里芬斯塔尔也饱受公众的指责,时至今日,我们应该用一种新的眼光和角度对这部纪录片及其导演进行一个全面的、客观的、分析。本文旨在以此部作品为例,
[摘要]影片《她比烟花寂寞》讲述一个艺术与人生的故事。鲜花和掌声赋予天才音乐家美丽的光环,同时也给予她寂寞哀愁,在光鲜耀眼的背后是无尽的黑暗。片子不仅用人物语言,而且用大提琴、色彩等电影语言形成极致的音、画效果来表现复杂的心理活动,塑造出杰基这个寂寞的美丽音乐家形象。影片深入到对人普遍生存层次的探讨,留给我们对人性和人生无尽的思考。  [关键词]音乐 人性 人生    电影《她比烟花寂寞》原英文名
[摘要]影片《集结号》的故事背景在最残酷的战场上,随时面对流血和死亡,影片展现了谷子地带领九连战士在在死亡的恐惧下,竭力逃避死亡的宿命,对抗死亡。具体分三个部分展开:最大限度地活着,避免死亡;死亡逼近,但求死得其所;超越腐朽而重生。  [关键词]死得其所 反抗 价值 重生    死亡是人类不可逃避的最终命运,死的观念和恐惧,比任何时候都更剧烈地折磨着人这种动物。生命本来就是一场与死亡的对抗,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