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有乾坤 无声胜有言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ilulu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人学历史讲“左图右史”,图片在历史学习和教学中既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直观的教学资源。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合理利用历史图片资源,不仅可以辅助教师将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理想象、历史解释等思维能力。
  关键词:历史图片;类型;意义;方法
  
  翻开现在的初中历史教科书,真是图文并茂、色彩鲜艳。七年级上册第一课共有12张图片,第二课有13张图片。最少的十一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和十三课《东汉的兴衰》,各有3张图片。八年级和九年级的课均图片约有6张。教材出现这样的变化,一是教育与时俱进的表现。现在的学生就是看着动画片长大的,對各种各样花花绿绿的图片更感兴趣。“看历史书先看图”依然是绝大多数学生的习惯和特点。二是更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直观形象的图片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也使教材更具美感。三是为历史教学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文字的重要补充。历史教育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史料实证”,而这些形式多样的图片和地图既可以作为教学的依据,也可以作为印证文字结论的重要物证。
  所以,用好教材中的图片(包括地图、示意图、图表、漫画等)资源,对历史教学来说十分有必要,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历史教材中的图片类型
  (一)区域图
  主要表现区域特征,如三国鼎立示意图、美国南北战争形势图、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等。历史的发展和流动性,会导致地区、国家或民族之间地域的改变,利用区域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而前后变化的两张地图,更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其地域范围有哪些变化,把时间和空间联系起来,建立正确的发展时空观。
  (二)路线图
  体现线路的延伸方向和途径路线,如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线路图、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类地图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方位、方向变化和发生的相关史事。教师借助路线图可以十分形象而生动地讲解一些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当时的背景情况和发展过程。
  (三)关系结构图
  历史教学中讲述到历朝换代、政法革新等内容时,往往有着诸多的矛盾关系或错综复杂的关联,用语言难以清晰表达的时候,借助关系图就可以形象地表达多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如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秦统一中国》关于秦朝时政治建制示意图就直观地将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地方到中央的关系表达出来了。
  (四)图形图表图
  数据类的历史资料往往以数据图形、图表的形式出现。对于同类不同期或同期不同类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内容作出横向或纵向的比较。这类图片也经常作为历史材料出现于习题和试卷中。对这类图片的解读体现了当今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即历史解读与历史解释。
  (五)历史照片
  照片可以记录历史上留下来的一些实物,用实物证明历史的真实性,让照片把一些过去的已经流逝的现场情况重新勾勒在人们的眼前。例如,南京大屠杀历史照片可以增强教学感染力,激发学生为祖国强大而奋发,不让历史悲剧重演的爱国热情。
  (六)漫画
  历史漫画往往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从而揭示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特征。由于漫画的艺术性和冲击力,学生往往会在“会心一笑”“哈哈大笑”或“为之一震”之后,沉浸到历史情境中,联系史实展开合理的想象、分析或解释,从而对历史事件或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 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帮助学生形成宏观的、整体的认识
  课本中的历史地图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或事件的形势,一张简单的历史地图,可以反映的内容很多:事情的大致轮廓,地域疆土变化,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文化,历史时间前后变化。特别是古代史,往往文字简练,重点突出,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历史地图却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当时的整个面貌。比如七上第2课《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图》,星罗棋布的原始农耕遗址,一下就能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农业文明分布之广、历史之悠久,自豪感也就油然而生。再如第7课《战国形势图》,让学生圈画出战国七雄的方位,再配以记忆顺口溜。又如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形势图》,一看就明白“鼎立”之状态,不需教师多言,即可理解。
  (二)有助于梳理知识点,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图示
  图片具有形象化的特点,往往可以让历史事件或者历史故事变得形象生动,增加了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七年级上册第4课,西周分封制等级示意图,第7课《都江堰示意图》,配合呈现当今都江堰实地照片,学生更容易对其构造和功能有深刻的理解,感受其设计的精妙、感佩古人的智慧。第9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将秦朝开创的从地方到中央的封建集权制用图示分解、示意,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该图示,将教材中的一些文字内容填充进去,从而将知识整体化。
  (三)为历史结论提供史料实证
  教材的文字部分往往是以“微言大义”的结论性的语句出现,这些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则需要大量的史料实证。历史图片的恰当运用可以将历史书上描述的历史故事情节以及需要讲述的重点知识凸显出来,并可以对书本上很多文字性内容进行补充。如新课标要求学生明白“研究古人类的主要依据是化石”“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教材提供了大量古人类的化石和遗迹的图片,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提供更多的类似素材,从大量的实证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地自己得出结论,而非教师生灌硬塞。再如,为了体现夏商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材提供了13张各种青铜器的图片,充分利用书上的图片,已经基本能引导学生得出“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工艺高超”等结论。   (四)增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巩固学习成果
  比如七年级下册第3课讲到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各方面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的地位,其经济更是首屈一指。教材中专门有一个子目介绍唐朝的经济状况,其中提到了手工业方面的制瓷业和纺织业,并列举了一些代表,如邢窑白瓷、越窑青瓷、蜀锦等。为了深化学习,可以出示《唐朝盛世经济》图,不仅可以加深印象,还可以得出一些新的知识:唐朝除了制瓷业、纺织业外,还有造纸业、造船业等也是领先世界的。进一步深化的话还可以引导学生看这些行业和重要城市的地理分布,得出与前代相比,唐朝南方的经济有了较大的提高,为将来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最终超过北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样就为学习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埋下伏笔。
  (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授之以渔”是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教材中的图片虽然是静止的,但其内涵丰富,有时“一图胜千言”。比如,七年级下册唐朝和明清瓷器制造业中分别有青瓷和青花瓷为其代表,两者一字之差但区别很大,学生一不小心就会混淆或等同。这时,将教材中青瓷和青花瓷的图片进行对比,学生就很容易从外观上将两者加以区分。再如,九年级下册战后冷战的学习,教材中有一幅漫画《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利用此漫画,设置三个问题:1. 图中两人代表哪两个国家?2. 漫画反映了哪一事件?3. 从漫画中直观看出哪国占据优势?通过三个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学生就比较容易入手,明确二战后美苏争霸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在此阶段美国处于优势。
  (六)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体现历史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
  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学习往往主动探索较少,被动学习较多。特别是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很多知识往往都是通过看书,而没有其他形象化的内容让学生们更加逼真地了解过去的人文环境。为了让学生们具有更加良好的创造力和判别能力,需要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比如,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一课中讲述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教材中有一张《翻车》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图中两个踩翻车汲水的农民,赤足踩在踏板上,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和伟大。九上第15课《探寻新航路》一课中的《哥倫布登上美洲》插图,画面左部三个人正在将一个十字架竖起,从而带出探寻新航路的动因之一是传播宗教。
  三、 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以下读图方法
  (一)看图例
  弄清图例是用好地图的前提条件。只有弄清了图例,才能有针对性地去看图、识图、析图。
  (二)联教材
  我们看历史地图是带有一定的目的的,即读图是为了辅助对教材正文内容的学习,所以联系教材是读图中很关键的一步。只有联系教材内容,我们在读图时,才能知道图上的哪些地点、线路是需要掌握的重点,也就是需要侧重记忆的内容。
  (三)挖隐性
  隐性知识,即隐藏在图中,而没有在教材中直接表述出来的内容。比如东汉宅院画像砖图,教材中配文介绍“图中屋主悠闲地对坐畅饮,起舞的雀鸟和洒扫的奴仆,衬托出一派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然而,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右边高高的瞭望楼和院中的大犬,可以反映出安逸祥和的背后是东汉难以掩藏的阶级对立和社会动荡。
  (四)析缘由
  结合所学内容对图片内容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如对比西汉与秦朝疆域,找出其最大的变化,并指出其原因是张骞通西域之后,西域与中原的往来联系日益密切,在汉宣帝时正式归属中央。再如教师将《沿海对外开放示意图》与《列强强迫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两张地图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清政府通商口岸与如今沿海城市开放城市有何不同?”的问题,学生通过广泛收集整理历史知识,以两幅地图历史背景出发,总结分析出清政府处于殖民半殖民时期,备受强国凌辱,各通商口岸均是外国对中国主权侵犯的表现,而如今对外开放是在独立自主的原则下进行的,是经济发展的对策。通过这种相似地图的对比,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总之,用好历史图片可以使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讲清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时空概念,整体感知、深刻理解、增进记忆、融会贯通。因此历史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历史图片,而且要教会学生理解图片、分析图片、获取历史信息、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作者简介:朱惠敏,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微课具有短、小、精、准的教学特点,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帮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准确地理解知识重点和难点。教师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可基于教材内容目标,围绕学生的思维规律需要,制作符合学生兴趣特点的微课视频,供学生随时下载学习,实现课内知识与课外学习的无缝对接。同时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益,教师应用微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微课视频的启示下拓展学习思路,主动构建清晰的知识网
摘要:日记是学生作文训练的主要形式之一。长期以来,日记以小作文的面貌出现在习作教学的大舞台上,并为习作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日记写作的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强化口语表达;不求数量,只求语句完整;不过多要求质量,只要能表述清楚;图文结合,创新内容和形式;观察生活,描述生活,记录生活;鼓励评价,交汇心灵,激发兴趣。全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的写作成为有源头活水的涓涓细流。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状况,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学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探讨了在教学中应该做好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以受教育者为主体,尽可能开发每个人的潜能,养成其优良心理品质,预防和消除各种适应性问题的教育,也就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教育。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即是综合素质教育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目标:亲近自然,喜欢探究中提到让幼儿经常接触大自然,保护其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种植活动是幼儿进行观察探究的方式之一,在种植观察活动中,他们喜欢亲近植物,乐于观察。  关键词:种植观察活动;观察能力;支持策略  一、 缘于发现——向日葵种植活动起源  在沙池游戏中,发现了一粒种子,幼儿对此产生了探究兴趣,有小朋友提出把向日葵种子种到农庄里。教师跟随孩子兴趣,开
摘 要:创新是创客的信仰,创客校本课程是引爆学生创新的焦点和核心。校园创客社团是视每位参加创客社团活动的学生为学习生活实践探究者,它有效拓展了校园社团活动的开展方式和社团成员的学习内容,是对以往学校开展校园社团活动的一个有力冲击和社团校本课程教学的有效补充,在践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用中见证学校创客社团活动中获得的多元化的创客成果。  关键词:中小学创客社团;Scratch校本课程;践行;社团活动  
摘要:指导学生学习运算律,可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这对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就目前小学数学“运算律”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其本质的理解不够全面,在指导学生学习运算律的时候或是直接告知学生公式而忽视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或是仅仅侧重于知识讲解而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导致学生的运算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在本文中,笔者以“运算律”教学为例,就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阐述自己
摘 要:本文就《普通高中生物教科书·生物学》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进行了宏观对比,同时为具体表现二者的区别,本文以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为例,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分析,以期达到见微知著的目的。通过这一章的不同诠释可见新版教材的革新之处:科技前沿知识的引入、生物基础知识的深化、圖片的具象化呈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渗入等。本文探讨内容略显浅薄,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摘要:高中化学生态课堂的探索过程中,需要以问题情境为纽带,构建开放性试题。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具有验证性,还需要具有引导性。生态课堂中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通过问题串的设计来突破“导·学·展·评·练”互动教学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本文以“乙酸”的教学为例,探索了问题设计建构高中化学生态课堂,力求在课堂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生态课堂效率。  关键词:问
摘 要: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进不断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也在不断发展。从各个角度来说,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都直接受到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做拓展阅读等工作来提升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培养好的学习方法,从多个角度来帮助学生的学习。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些看法与意见。    关键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在实际中,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创新课堂教学手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上。对此,下面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一、 前言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