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ra_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并非是学习者对于教师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动手实践”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经历数学学习过程,得到数学生活体验,很好地去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进而能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这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改善数学学习方式应持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体验过程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例如,在“千克的认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正体验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一袋1000克的盐或其它物品,让他们用手掂一掂,拎一拎,感觉一下1000克的重量,再让学生把盐放到台秤上称一称,然后再请同学拿出从家里带来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大米等),猜一猜多少只苹果重1千克,多少根香蕉重1千克等等,再放在台秤上称一称。这样,学生在充分的实践操作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1千克到底有多重。又如,在学习“可能性”时,在三个口袋里分别放了“红球”、“绿球和黄球”、“红球和黄球”,让学生从不同的口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讨论“摸出的球一定是红球吗?”从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紧接着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图略)思考“指针转动后会停在哪里?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中进发创造火花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和材料制作一个长方体。学生在制作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有:(1)用12根小棒和橡皮泥捏,(2)利用长方体展开图用纸折叠,(3)用橡皮泥捏,(4)用木头剧刨;(5)用萝卜切等。让学生动手实践,不应仅仅满足于对现成教学具的操作使用,同时也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应当看到,动手制作在培养学生操作实践能力的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由于在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中,要通过想方案、找材料,特别是在动手制作和反复试验阶段,通过不断尝试错误,进而产生新思维,不断进发创造性思维火花。
  
  三、让学生在动手探索中发现规律
  
  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放手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探索中发现数学规律。例如,在“圆锥的体积”教学中,课前要求每个学生自制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模型。在学生用自己不同的方法检验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底等高后,安排了一个自主探索“等底等高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关系”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估计一下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它们的体积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圆锥体体积是圆柱的、、),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后指出,在同学们的猜测中有一种是准确的。请你利用你制作的学具来检验一下,看谁发现得最快,方法最好。接着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和检验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在交流中展示了以下几种方法:(1)把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往圆柱体容器里倒三次才能把圆柱体容器装满;(2)圆柱体可以做成3个和圆锥体一样的圆锥体,(3)圆锥体压成底面积不变的圆柱体,(4)把圆锥体做成高不变的圆柱体,通过测量计算可以知道新圆柱的底面积是原来底面积的,从而可以判断圆锥体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的。
  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探索,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了圆锥体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的,为独立探索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获得了丰富的实践体验,同时在对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中”的不同理解中实现了学习策略的多样化,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
  
  四、让学生在动手研究中学会解决问题
  
  从学习方式看,随着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人,人们越来越感到,目前存在于中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那种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的学习方式被动单一,缺乏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合作学习的氛围。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枯燥、乏味,负担很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中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改变学生过去那种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地“做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的课题,让学生自己在动手研究中学会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等有关立体图形后,安排了一节“我们造一个村庄”数学课题学习。课前准备一些长方体、正方体以及房子等平面展开图等其它材料。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要求学生将各种房屋与建筑物的平面展开图片按自己的喜好、想象着色,画上门窗,然后折叠成房屋与各种建筑物,如工厂、民居等。然后在一张大纸上按环保、社会意识画上公路、河流,并分别将工厂、民居等建筑物放在图上,建成美丽的村庄。最后各组选出代表介绍他们的设想和意图。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具体情境为数学活动提供初步的开放式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能和应用意识,并促进多学科知识的相互交融。
  在数学教学中,要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作为学习内容,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经历操作实践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自主意识和能力,有效地转变课堂教学中司空见惯的“指令性”操作现象,使动手实践真正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学习方式。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如何从儿童本位寻找视点,把握切入点,应是教师思考的不可或缺的主题。扫视课堂,儿童过早成人化、理性化、盲从化,成为阻碍小学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的重要因素。缤纷灿烂的儿童、色彩斑斓的语文教学本会使课堂充满诗情画意、灵性迸发,可是沉闷单调、索然无味却充斥课堂。儿童是人生发展的宝贵时期,焕发儿童的天性,舒展儿童的烂漫,激发儿童的潜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让语文教学回归儿童本位,寻求阅读教学的敞
[摘要]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双边活动,是知识的输送和接纳的过程,教学的成败,教学效果的优劣,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互动。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我们在教师在“教”的方面想得多一些,学生如何“学”考虑得少一些。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这也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应该把“授人以鱼,不如投人以渔”的精神贯穿我们的教学活动中,重视学法的指导,教会学生会学习。  [关键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出自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版物理(必修1)》的第四章第三节,是较难内容之一。本节是前一节的延续,是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实验方案和实验器材有所不同,但方法和思路是一致的。这节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探究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
日语是属于粘着语,粘着语的主要特征表现为通过粘着在词语之后的助词来表现其语法关系或语法意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ASP.NET2.0中Grid View控件的强大智能性,及其与Details View的主/详视图设计,说明Grid View网格数据处理机制。  关键词:Grld View Details View 主/详视图 数据处理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422(2009)04-0123-02
自信是学生成功的基石,分析学生自信心下降的原因,然后对症制作一副良药,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学生自信心降低的主要原因    1、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为自己制定目标过高,所以在考试时因为担心是否能达到而忧心重重,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最终考试成绩不理想。期望值过高,会增加学习的压力,学习时会浮躁粗心,不重细节,考试时还会急功近利,马虎草率。  2、偏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那天,我在某班上课。讲完新课后,离下课还有十几分钟,就让学生看会书。结果有位女同学趁机和周围的同学嬉笑说话,我很生气,就大声斥责了她(以前她就有这样的问题,我曾提醒过她,她说以后会改)。大概是为了掩饰她的尴尬,她对我说,要问我问题。我呢,一方面不愿打破教室里的宁静,另一方面还在生气,所以就没有好气地对她说:一会问吧。下课后我走到她跟前,问她:什么问题,我给你说。她说:不问了。然后头也不回地出去了。
导数运算是高中、幼儿师范特优生班和大学的教学内容,是学习微分方程、不定积分学、定积分学、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高等几何等高等数学的基础。关于它的教学,不同层次的学校,有不同的要求。高中生和幼儿师范学校的特优生,要参加高招考试,有的将进人大学学习,要求他们对导数的计算有所认识,做好到大学深入研究高等数学的准备就可以了。教学要求的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导致教学的方法也不一样。本文主要研究在幼儿
方程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很有效的数学方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生活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这部分的知识和技能。从而顺利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则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本文为
日常生活中,观察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常常会发现,有些人将屋子收拾的整整齐齐,东西的摆放也井然有序,急需什么时,一找就找到了;有些人则正好相反,屋里的东西乱堆乱放,急需某样东西时,翻箱倒柜也找不到,常常急的满头大汗,无奈之下,只能去买新的。学习也是如此,要学会归纳整理,把知识很有条理地“放人”脑海里,什么时候用到什么知识,便能轻而易举提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