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公平理论视角下“机关漂移族”的现实困境及其治理路径

来源 :领导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duji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调是一种特殊的人才交流与公务协作方式,广泛存在于政府机关中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机关漂移族”面临薪酬制度与考核机制不合理、借调人员管理随意性强、平等交流与沟通不足的现实困境,致使其难以享受公平的权利.为此,应从完善薪酬管理与考核机制、规范政府机关借调行为、优化组织内部沟通交流机制三个方面,弥补分配公平性不足的短板,确保借调程序的公平公正,增强借调人员的互动公平,切实保障借调人员权益.
其他文献
领导资源的有效运用是提高单位治理成效的重要途径,具有内在的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合理运用领导资源过程本身就是个辩证的“用”与“弃”的过程,即根据单位治理实际,决定领导资源哪些该“用”、哪些该“弃”.但由于诸种因素的掣肘和制约,在资源开发“用”与“弃”的选择上存在诸多逻辑和现实悖困.这就需要施行以下纾困之策:掌握好度,即在单位治理中把控好运用领导资源的尺度;择地而蹈,即在单位治理中选择好运用领导资源的正确路径;择利行权,即在单位治理中贯彻好运用领导资源的有效措施.
单位资源依赖症特指单位在发展过程中过度地、主要地依靠一些特定资源、少数资源或关键资源.单位资源依赖症通常表现为:单位整体效率由少数精英型成员决定,团队工作风气受领导者个体主导效果明显,单位各部门间内嵌程度较高易生联动效应.单位出现资源依赖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领导者个体管理习惯、单位发展路径模式以及单位管理体制僵化等.疗治单位资源依赖症,可以依靠领导者风格转变、运用治理思维、重塑管理体制、推行“松绑减负”等策略.
从资源禀赋的角度来看,资源匮乏型单位可以分为先天匮乏型和后天匮乏型.单位资源的匮乏主要归因于领导者思想站位不高、先天职责差异、后天运营失败、制度保障缺失.单位领导者要从不同类型单位及导致单位资源匮乏的具体原因入手,有的放矢地制订并实施转化之方,若资源匮乏需“主动出击”,若先天匮乏需注重“开源”,若后天匮乏需侧重“节流”,以公平机制守护单位资源.
依据理想官僚制理论构建起来的一切社会组织,在其成立之初,因理性与效率的导引,往往会呈现出管理效率较高、运行成本较低、组织绩效较好等蓬勃发展之势,但随着组织环境与管理对象的迭变,便会出现体制僵化、权力滥用、作风官僚等问题,特别是由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双重迷失,不可避免会出现官僚主义和科层失灵弊端.在中国,由于坚持党的领导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打破“政治—行政”二分窠臼,突破“效率至上”羁绊,严防权力异化倾向,给出了超越官僚制理论的中国特色实践方案.
战略创业的思想起源、目标和形式都呈现出悖论性特征,这使领导者面临多重的两难抉择窘境,也使领导者处于非一劳永逸的动态应对悖论之中.企业领导者需要正视战略创业中的复杂悖论,采取整合、超越、建构和重构等策略,有效应对悖论,以实现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领导资源作为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实现组织目标的物质、条件和因素的综合,对于领导者科学高效实施管理至关重要.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可以帮助领导者对复杂多样的领导资源进行及时转化、有效整合、科学配置.运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开发利用领导资源,领导者应全面提升能力素质、合理开发人脉资源、合理运用信息资源、有效整合人才资源、组合式运用领导资源,从而提升领导效能,加快实现领导目标.
根据领导科学理论和安全领导理论,在领导行为科学及行为安全“2-4”模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和分析事故处置现场指挥员的个人行为和组织行为属性,可以发现其遵从“常态—应急”这一时间序列,并经历习惯性行为、指导行为、管理行为和一次性行为四个阶段.其中,习惯性行为和一次性行为是指挥员的个体行为,习惯性行为受行为个体的知觉、知识能力经验、行为动机影响,一次性行为则由行为个体的处突意识、处突知识和处突能力决定;指导行为和管理行为是现场指挥员的组织行为,指导行为受国家和地方的政治生态、行政伦理、文化习俗及当下社会舆论
基层“微腐败”问题,主要表现在小吃小喝盛行、见缝插针居多、人情往来不断.基层“微腐败”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大体上有思想认识有偏差、日常察觉不敏锐、不良风气成推手.治理基层“微腐败”问题,要思想先行,强化教育引领;要防微杜渐,注重管控结合;要筑牢防线,把好重要关口;要净化风气,厚植文化沃土.
现代企业员工有意彰显的独立性与企业要求呈现的整体性之间存在张力,从而产生企业内部的旁观者效应.旁观者效应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旁观者利益,却成为旁观者为确保自身利益而做出的选择,由此成为一种担责悖论.这种效应对被旁观者的客观工作和主观心理状态、对旁观者的人际关系和职场发展、对企业的团结性和价值观都有危害.应对这一问题,要建立科学的问责和处理机制,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建立科学的绩效制度.
“师徒制”是组织内部新旧力量之间能力互补的契机,该模式在实际中难推广的重要原因在于“师傅”不能切实地指导具体问题解决,“徒弟”感受不到明显的提升效力,“师傅”未能感受到“徒弟”的积极回应,以致“师徒制”模式未能带来行动效果的提升.激发团队骨干精准辅导的关键在于充分尊重参与意愿,有效完善个人承诺,着力做到“授人以渔”.具体而言,提升团队骨干精准辅导力需立足胜任力,抓好专业力;用好实践力,提升创新力;落实实干力,平衡承压力;重视情怀力,增强包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