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含嘧啶环吲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初步生物活性研究

来源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an860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含嘧啶环的吲唑衍生物,并检测其对VEGFR-2酶的抑制活性。方法以3-甲基-6-硝基吲唑为起始原料,经N-甲基化、氢化还原、亲核取代、烷基化及亲核取代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HTRF)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VEGFR-2磷酸化的抑制作用。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和MS谱确证。活性评价结果显示,该系列化合物对VEGFR-2酶均有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7a、7c、7i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其抑制活性与阳性对照药帕唑帕尼接近,由此推测此类化合物可能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
其他文献
真菌多糖是目前最有开发前途的保健食品和药品新资源 ,真菌多糖的生物活性也是保健食品功能因子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真菌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非营利性组织也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活动领域涉及了科技研究、教育、卫生、文化、社会服务、生态环境等。但非营利组
目的研究抗肿瘤药物舒尼替尼的新合成路线。方法以4-氟-2-碘苯胺(3)为原料,经氯乙酰化、膦酰化、Horner-Emmons-Wittig反应得N-[2-(二乙胺基)乙基]-5-[(E)-2-(4-氟-2-碘代-苯
<正>先天性冲动性眼球震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先天性交替性旋转性眼球震颤临床上十分罕见,我们见到一例先天性交替性旋转性眼球震颤伴有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病人,现报告如
<正>完全性内脏反位(complete situs inversus viscerum,CSIV)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其胸、腹脏器与正常人成镜面反位分布,其发生率约1/10 000,部分患者可能合并其他染色体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Gastric Coronary Vein Embolization,GCV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
针对渐开线直齿轮,考虑时变中心距推导了动态啮合角、动态间隙的解析表达式,考虑时变转速、时变中心距和齿顶修形,并采用解析方法得到了齿轮的动态啮合刚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
<正>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是唐宋以后医界的四支新军,各人都从实践中取得经验教训,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唐宋以后,上宗内经仲景,结合自己的实践的结晶,作
<正> 针灸疗法是祖国宝贵医学遗产中的一部分。它在耳鼻咽喉科的范围内有着广泛的适应证。古代的针灸著作如灵枢经、甲乙经、千金方、针灸大成等,其中都有关於以针灸治疗耳鼻
目的设计合成具有α、β受体双阻滞作用的系列化合物 ,并进行活性的初步筛选。 方法运用系列化电子等排原理 ,设计合成了系列 1 芳氧基 3 [2 (4 芳酰基哌嗪 )乙氨基 ] 2 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