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数学公开课的“精彩”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开课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本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而“表演式”的数学公开课给数学教学带来了诸多误区。公开课,作为众多优秀课堂的缩影,其中的“精彩”应该是实在的、真切的、自然的,而不应是虚拟的、做作的、莫名其妙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公开课势必将越来越精彩、越来越成熟。
  关键词:数学 公开课 教育 研究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备受人们的重视。公开课,自然成为教师展示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平台。为了准备一堂公开课的教学,为了得到评委的肯定和同行的称赞,教师得花上数星期甚至数月的时间精心设计、精心彩排。教师所想的就是如何在这场“表演”中出色完成任务,于是,在公开课中使出现了一幕幕“精彩的”教学片段。在此,笔者想就某些数学公开课中出现的“精彩片段”谈谈自己的点滴感想,与同行们共勉。
  一、因为“精彩”而“精彩”的公开课
  有许多公开课,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从老师到学生,处处洋溢着和谐、统一的教学气氛,老师从抛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能够给人产生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在课堂上出现的“精彩片段”令听课者感到舒坦、自然。
  然而,所谓的“精彩”只是迎合新课标,赶赶时髦,搞搞花架子,很少注重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出现了许多弊端:公开课似乎就是开讨论会,有的甚至上成了“茶话会”,认为只要讨论热烈就是一堂成功的课。结果课堂上出现了“跑龙套”现象。一堂课,合作讨论的时间多达30多分钟以上,问题零碎、肤浅,讨论的价值不高,一个问题一讨论,问得频,讨论得勤,课堂气氛看似十分活跃,其实是假繁荣的现象。更有甚者,一些公开课,小组讨论的意义变了味,教师为了让小组活动之后交流更顺利、与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吻合,就利用巡视的机会,通过一些简单的提问,将自己的观点暗示给学生,以便安排好下一环节的教学内容和程序。这已成为一些教师驾驭课堂的“秘诀”了。有的教师甚至说:“小组合作讨论,只要引导得好,我就不怕他们说不出。”还有些公开课上,合作学习几乎就是走过场,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或者刚刚进入状态,只要有一两个人在小组里发表见解,老师为了节省时间,就示意停下来,立即进行小组反馈,让一些尖子生汇报结果,老师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小组讨论就算过了关。其实,还有许多同学根本没有得到应有的学习思维训练,许多知识稀里糊涂。如此合作讨论,教师关注的只是小组活动的形式和结果,而不是注重探究的过程,更没有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其效果可想而知了。
  二、因为“错误”而“精彩”的公开课
  为了上好一节数学公开课,不少老师会绞尽脑汁寻找教学素材,力求在公开课上一鸣惊人、课惊四座。一位老师在执教《百分数的意义》时,课前精心选择了一些带有数字的成语,如“九死一生”、“十拿九稳”等,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用“幸存的可能性为10%”来理解“九死一生”,用“办事的准确率为90%”来理解“十拿九稳”。这位数学老师由于采用了“语数整合”教学法,因而增强了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趣味性。然而,这位老师引导学生将成语中的数字狭义地理解为数学中的具体数目显然是不恰当的。这个看似“精彩”的教学片段,其实已经付出了“整合内容错误”的沉重代价,成为一堂只“精”而不“彩”的数学公开课。
  三、因为“荒诞”而“精彩”的公开课
  在数学公开课上,有时还会出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荒诞笑话”,而执教老师却浑然不知,依然将“精彩”继续。在一堂省级公开课上(时逢连战访问大陆期间),老师让学生列举出有关“百分数应用”的题目,当一名学生回答“求盐占盐水的百分之几要用百分数”时,执教老师由于没有用心倾听学生回答的问题,竟然将“盐占”两个字音听成了“连战”,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了与“连战大陆行”有关的“百分数应用”方面的知识,使这堂数学公开课显得十分“精彩”。然而,在这堂公开课“精彩”的背后,我们似乎看到了学生们刹那间的茫然和尴尬。也许,这个“荒诞笑话”会给我们留下一番深深的思考……
  四、因为“虚荣”而“精彩”的公开课
  在教研活动中,公开课是实事求是的研修课,让人感到朴实、自然、踏实。可是有时一些表演性的“公开课”,常常令人啼笑皆非。难怪一位听课的同行评课时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样的课,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
  公开课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本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表演课”形式上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但教师不是真教,是“教”给听课教师们看的;学生也不是真学,因为课堂上所要回答的问题教师已经进行了精心的辅导,学生自然领会了教师的良苦用心,不负师望,在课堂上表演得完美无缺。
  笔者认为,一堂公开课如果过于完美,也就没有讨论的价值了,课堂的闪光点固然值得推崇,但課堂上的“遗憾”、“瑕疵”,虽不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但它是事实的必然,这些才是真正的研究对象,才是我们公开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只有在弥补疏漏和欠缺中求得进步,才能逐步走向“尽善尽美”。
  课堂,是学生自由发展自我的天地;课堂,是老师施展教学技艺的舞台。公开课,作为众多优秀课堂的缩影,其中的“精彩”应该是实在的、真切的、自然的,而不应是虚拟的、做作的、莫名其妙的。笔者深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公开课势必将越来越精彩、越来越成熟。
  
  
其他文献
小学科技活动课是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中规定的活动类课程之一。小学科技活动课的教育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活动,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科技意识、创造意识,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管理自我的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课堂教学是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途径。科技活动课有别于学科类课程,课堂教学必须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参与的主体性、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和非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从结构来看,它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从功能来看,它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从性质来讲,它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
期刊
摘 要:诵读是我国古代读书和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令人担忧。诵读少、不诵读的现象不在少数,汉语言文字的美无法被学生发现。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加强诵读实践和方法指导,能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美,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深对作品立意的理解,增强对作品、作者的感受,丰富想象,是提高诵读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诵读 意义 方法    一、“万马齐喑究可哀”——诵读教
期刊
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主要指在教学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思考。小学语文教师经常抱怨语文难教、知识太零散、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往往都是从学生身上找毛病,教学反思的提出正是对这个问题的纠正,让教师从自身找一下原因,积累一下好的经验,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一、新教育教学背景下教学反思概念的提出  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要“以人为本”,强调充分发挥“
期刊
在习作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习作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我们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那就是玩,一提到玩,孩子们最高兴。就像我利用课余时间所上的家教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下,我们应当重新界定和评价数学学困生,并相应地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对学困生进行转化。要关爱学生,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尊重和信任,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学困生 转化 提高 策略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名学生,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情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
期刊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实施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的实践中,许多学校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但在作业布置方面,我们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迷信习题集,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如果作业布置不科学,不仅会加重学生的课业
期刊
摘 要:在中国教育中小学教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拟就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抒发一己之见。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语文 平等对话    当前,正处于一个大变革时代,我们的语文教育为了能够顺应这个时代的发展,也在进行着一场如火如荼的变革,这场变革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片美丽的天地。笔者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文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过程
期刊
摘 要: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下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真正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作业设计 趣味性 差异性 实践性    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
期刊
在小学教育改革中,特别强调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不仅要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模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