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点拔指导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y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尽情自主地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但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时,也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审时度势,把握课堂,对学生及时点拨指导。那么,如何点拨指导呢?
  一、学生探究离题时教师点拨指导
  自主探究学习,学生有了充足的发言权,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
  观点。由于他们的思维和情感体验还缺乏深度,有意无意间会信马由缰,偏离主题。这时,教师要及时点拨指导,不能让他们在错误的轨道上越走越远。
  六年级下册学习负数的例题:小红、小明、小丽、小冬四位同学以大树为起点,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走。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呢?小组合作探究后,学生交流。第一小组率先发言,在直线上标上-4、-2、 2、 4。第三小组的答案则是 4、 2、-2、-4。第一小组认为第三小组错了,第三小组不甘示弱:以大树为起点用0表示,向西为正,向东为负,表示的是相反意义的量,这有什么错?一组同学不同意,三组则针锋相对。争论还在继续:你们有权利规定吗?有!谁给你们的权力?法律!法律哪一条?你们自己看!本来都没有错误,却都跑到法律的规定上来了,显然偏离了主题。“两个小组的答案都不错,”我不慌不忙地解释,“规定了方向、起点、长度单位,符合要求。尤其是第三小组,求异思维,非常难得。不过,从实际出发,还应像课本上那样,以往右为正方向。不然的话,每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岂不乱套?”
  二、学生解释不清时教师及时点拨指导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由于学生缺乏生活阅历和社会实践,会想当然地处理问题,甚至固执己见,喋喋不休,却说不清道理。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要当机立断,点拨指导。
  四年级上册估算例题5: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小组交流后,提出了六种方法,列出算式,得出了结果:
  1.49×104=5096(元);2.49×104=49×110=5390(元);
  3.49×104=49×100=4900(元);4.49 x 104=50 x 104=5200(元);
  5.49×104=50×100=5000(元);6.49 x 104=50 x 110=5500(元)。
  同学们认为学习估算必须进行估算,方法1直接计算出结果,不符合要求;方法3、方法5虽运用了估算,结果比实际用钱数少,不能买到足额的票。另三种方法的同学争先恐后、各抒己见。方法6抢先发言,既然出门游玩就要多带些钱,有钱好办事,顺便还可买特产、纪念品。方法4不支持第六组的方法,认为秋游不是购物,应少带点钱,浪费不应提倡,节俭是中华美德。他们居然上纲上线了。方法2同学既不算浪费,也不算小气,是最好的方法。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听不下去了,赶快制止,点拨总结:“如果真要买票秋游,就应像方法1那样,而我们是估算准备多少钱买票,方法3和5估计少,不能满足秋游需要。其余方法,都有一定道理,不过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钱多钱少不重要,也不必和浪费节俭拉关系,通过估算能顺利完成秋游就OK!”
  三、学生超越范围时教师及时点拨指导
  课堂教学要“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教师关注学生的学识水平和个性差异,既让优等生吃得饱,又让学困生吃得了。但仍有学生对数学有兴趣、有探究欲望,他们不时提出超出范围的问题。由于认知水平、知识储备和年龄特点,他们还很难接受或解决这些问题。这时教师要点拨指导。
  如五年级下册学习完因数和倍数,学生曾提出这样的问题:
  1.整数除法中,为什么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而不说是商的倍数?
  2.为什么说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而不说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3.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就是自然数,0是自然数,为什么又不包括0?
  4.还能举例说出一个完全数吗?
  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机敏睿智,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桥梁,巧妙地引导;学生无法接受的,给出合理的交代,并呵护它们的求知欲,鼓励他们的探究精神;即使不能解决,也要对学生表示遗憾,不要试图掩盖。
  四、学生词不达意时教师要及时点拨指导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语言力求严密准确。课堂上,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语言规范,尤其是解释名词、概括定义、归纳结论,更应该文通句顺,清晰明确,不能含糊不清。学生表达不完整,甚至词不达意时,教师要及时点拨指导。
  如,四年级下册学习加法结合律后,让学生总结归纳计算规律。讨论后,第三组回答:“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和不变。”第四组马上说:“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第五组接着说:“前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二个数,和不变。”尽管语言各异,但一样的模式,我马上点拨:“都有道理,但不全面。而第五组的总结不太符合计算顺序。能否把其他组的结论综合一下?”话音刚落,第二組真的把二、四组的意见糅合在一起了。第六组进了一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我颔首微笑,但又摇头,提醒大家审视一下例题,用周密的语言再概括。终于第五组说出来完整的答案。
  五、学生遇难而退时教师要及时点拨指导
  小学生好胜心强,但当遇到有一定难题时,往往浅尝辄止,无所适从,或者干脆打起了退堂鼓。这时,教师要及时点拨指导,并给以鼓励。
  如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后面一道练习题: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530千米,一辆运菜的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90千米,这辆货车早晨6时从甲地出发,中午12时能到达乙地吗?如果是笔算乘法,同学们无疑都会,而题目偏偏问能不能到达,让很多人犯了难。看到他们愁眉不展,我有些心疼,商量着说:“先别管能否到达,不妨先考虑货车能行驶多少路程,这也许能为我们提供帮助。“稍微一点拨,有同学恍然大悟,很快就演算起来了。在教师的鼓励下,大部分同学顺利地攻下了这座顽固的堡垒。
  总之,教师的点拨指导既是一种智慧,又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关键时候的点拨指导,既解决了实际困难,又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在备课时,教师就应该不仅备教材,而且备学生;不仅备教法,而且备学法,这样就可以在课堂上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指导。
  [作者单位:曹县苏集镇周庄小学 山东]
其他文献
作为人文学科之一的语文课程,是其他各门课程学习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任。随着我国逐渐加大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養的培养,成为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本文主要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现状,以及提高小学高年级教学中语文素养培养的措施。  语文素养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渐具备和完善的内在品质,从狭义上说,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用
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其博大精深,精妙绝伦,可以说是小学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也是我国美术教育的重要资源。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剪纸的教学,通过剪纸教学让小学生了解到中国各式各样的民间剪纸艺术,使得更多的学生重视剪纸艺术,并让中国剪纸艺术传承并创新下去。做好美术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意识到纸上生花的神奇,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将从两个方面阐述小学美术课的剪纸教学,一是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好奇和探索的行为比比皆是。老师要做的就是始终对此保持敏感性,尊重和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适宜地选材并组织教学,发挥它的教育价值,让我们的教学在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上生根发芽,进而开花结果。在《你变我变大家变》主题中,当笔者发现幼儿对万花筒、镜子产生兴趣之后,设计组织了大班科
生命教育是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的,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美国到澳大利亚再到日本,生命教育已经进入人类的教育活动中。二十世纪末,我国的台湾、香港、澳门开始在中小学推行生命教育,而我们大陆对生命教育的关注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逐步开始的。必须尽快给孩子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因此,小学阶段作为孩子成长的基础阶段,进行生命教育更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一、显性课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最主要的表情达意的工具,也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能够正确运用语言,才谈得上今后的全面发展。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运用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教师要掌握幼儿特点,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
一、活动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都离不开水。水是如此的重要,但却常常被人们忽略。我们身边常常会有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不知道水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所以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在小学生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和引导学生珍惜水,爱护水,显得尤为重要。  二、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和水污染的概念,知道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2
下面就结合我执教苏教版三上《整十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一课为例浅谈“生本课堂”理念下数学课堂有效性探究与思考。  一、以生为本:基于学生学习的起点组织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必须要重视和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并在这个起点上来设计教学过程,使每位学生能主动投入到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学习中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
由于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学习数学时主动性往往不够,所以激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状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在课堂上要深挖数学教学内在的趣味,从数学教学内在自然释放出来,流淌出来。  一、导入新课——铺垫“趣”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一节课必须有一个简洁清晰设计新颖的开场白,才能很快地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苏教版《求未知数X》时,课前我
当今社会,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挫折教育已经成为现在独生子女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一种负面体验。挫折教育能激发孩子的潜能,使孩子意志得到磨炼,提高他们战胜困难的能力。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在许多书中,特别是一些家庭教育书籍中对孩子的挫折教育有一定的介绍,如《亲子教育万事通》《孩子遇挫折父母怎么办?》《有效解决孩子问题的50个对策》等,但在翻阅了众多的材料后发现,多数的书籍都是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居举足轻重地位。随着多媒体走进课堂,“一言堂”随之发生了根本改变,充实和丰富了教学内容,方式方法也新颖独特,创设真实的情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厚、活动形式多样化、课堂结构优化等优越性数不胜数。  本文重点从多媒体的优越性谈起,论述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从情境的创设、教学方式的改变、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的优化等方面,论述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