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化遗产和口传史诗数字档案建设——“第五期IEL国际史诗学与口头传统研究讲习班”召开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ing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1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哲学部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五期IEL国际史诗学与口头传统研究讲习班”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办。
其他文献
第十二届上海当代音乐周(Shanghai New Music Week)于2019年9月13日至18日在上海音乐学院成功举办,6天5场学术讲座、1场国际室内歌剧作品比赛决赛、11场音乐会,荟萃国内外当代音乐名团、云集全球当代作曲大家,“聆听世界新声,共享时代创意”。
2015年3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召开“中华文学的发展、融合及其相关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等单位的20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2014年11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哲学部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及口头传统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六期“IEL国际史诗学与口头传统讲习班”在北京举办。本次讲习班聚焦于“史诗传承的多样性与跨学科研究”,在跨文化的视野下探讨史诗传承的多面相和文化间性,进而反胭内外学界的跨学科研究策略。
2014年11月14日至15日,由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主办、中央民族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承办的“多元文化视域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比较文学”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十余所高校和研究所的60余名专家与青年学者参会。
小说是维吾尔文学形式中形成期最晚而繁荣发展最快的体裁之一。新体裁的出现既与本民族文学内部各旧体裁之间的倒装、移位、组合等变异有关,又与共同体所面临的具体社会历史与文化心理过程息息相关。历史传记、达斯坦、戏剧中的各种艺术因素的不断变化,为维吾尔现代小说的产生提供了基本的内部动力,而伴随着现代性而来的新的认同诉求与精神需求,以及现代市民社会、报刊体系、阅读大众等外部因素的不断出现,则为这一新的表达方式提供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条件。
文章提出怀古音乐研究、演出和聆听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文章分六个部分:1.介绍现代中国古乐承继与发展的现状,哑巴音乐史与失忆古乐演出间的鸿沟,理论与实践上的困难,及其解决的可能性;2.以宋代的音乐文献文物资料为例,勾画古乐在现代的无声与有声存在,探索如何打开古乐声音重构/想象的有效途径;3.阐述姜夔、朱熹等宋人弹性处理古乐的美学趋向与实践方法;4.阐述宋人怀古诗词,有贯通古今的历史叙事和艺术创意思维与实践,指出它是现代古乐研究与演出的一个可行模式;5.描述2017年4月8日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校园举行的一场
'中国西方音乐学会第六届年会'拟于2019年11月9日(周六)至11月11日(周一)在中国音乐学院召开。会议将由学会和中国音乐学院共同主办,《中国音乐》杂志、本学会公众号和中国音乐学网(musicology. cn)提供媒体支持。年会的中心主题为'西方音乐的风格流派',相关子议题包括:1)西方音乐风格流派与'中国乐派';2)西方音乐视野下的'中国乐派';3)西方音乐风格流派的成因、特点和影响;4)西方音乐风格流派的经典作品研究;5)西方音乐风格流派著译评介;6)西方音乐风格流派的纵向和横向
文章对考埃尔'音簇'的构建原理及其理论基础进行解析,揭示音簇的构建如何通过'二度音程'为核心得以实现,从而形成了音簇的四种基本形态和多种扩展形态。论述考埃尔音簇的构建如何以'泛音列'为理论基础,从而使其以科学定律为基石。音簇在之后音乐的进程中得以继承和发展,至今它已成为创作中一种常见的技法。通过对音簇诞生之初理论的构建与创作实践运用的印证,该文指出考埃尔最初对音簇的定义,存在着进一步推敲的空间。
该文通过对苏轼琴诗及琴文时间的考证,对其琴事进行编年。编年体例以皇帝年号加干支系年,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后附以苏轼年龄,下附琴事编年条目、原文及考论,并以按语加以适当阐释。
2014年3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会、“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研究”项目组、西昌学院联合 主办的中国多民族母语文学研讨会在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