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来源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agou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肥是动植物代谢产物及残体、微生物分解物质等有机物。长期以来,中国就有使用有机肥进行培肥地力的做法。一方面,有机肥参与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丰富土壤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有機肥含有大量的养分和微量元素,能够改良土壤、提升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肥有利于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孔隙度、聚集水分,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本试验通过研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玉米合理施肥、提高玉米产量提供理论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位于永胜县程海镇季官村委会小营村小组,地势平坦、向阳、排灌方便。
  1.2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中单808。有机肥:有机质≥45%,总养分(氮-磷-钾)≥5%;微肥:硼锌铁镁锰肥总养分≥12%,B≥2%、Zn≥1%、Mn≥5%、Fe≥ 6%,Mg≥2%;氮肥:以金少江牌尿素为氮源,含纯氮46%计算。磷肥:以普通过磷酸钙为磷源,含P2O5以16%计算;钾肥:以硫酸钾为钾源,含K2O以50%计算。复合肥,N∶P2O5∶K2O=15∶15∶15。
  1.3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5个处理,如表1所示,3次重复,有机肥、复合肥、磷肥、微肥一次性施入,施尿素40%、钾肥50%;在5月15日追施尿素60%、钾肥50%。于4月8日进行播种,密度为5万株/hm2,试验田各小区于7月28日后进入成熟期,8月3日进行收获。
  1.4测定项目及方法
  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玉米实收测产,于室内考察穗行数、穗粒数、百粒重、含水量等穗部性状,按14%含水量计算籽粒产量,并计算经济效益。
  1.5数据分析
  测定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SPSS 17.0版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见表1。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玉米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由表2可看出,各处理间平均株高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处理2和处理4高于处理1,分别高出5.23%和3.23%;有效穗数在19~194,各处理间变化幅度较小;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的穗粒数均低于处理1,且随施用量的降低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处理2、3、4、5分别比处理1低5.84%、6.11%、11.62%和21.29%;百粒重处理3低于处理1,低3.99%,处理5高于处理1,高3.54%;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的产量均低于处理1,且随施用量的降低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处理2、3、4、5分别比处理1低8.26%、10.21%、9.34%和15.52%。



  2.2不同处理对玉米生产效益的影响
  由表3可看出,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处理2、3、4、5分别比处理1减产870、1 200、1 500和1 590 kg/hm2;处理2、3、4、5产值分别比处理1低2 610、3 600、4 500和4 770元/hm2;处理2、3、 4、5分别比处理1平均比处理1节约1 740、2 631、3 522和4 413元/hm2;各处理的投产比分别为1∶3.7、1∶4.1、1∶4.4、1∶5.0、1∶5.5,随着肥料用量的减少投产比呈现逐渐增高的变化趋势。


3讨论与结论


  化肥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减量优化施肥可显著提高玉米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从而调控作物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可优化土壤肥力结构,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同时减少成本投入,增加经济效益。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减少,玉米产量逐渐降低。这主要是由于肥料用量的减少,导致土壤养分含量降低,玉米能够吸收的有效养分减少,从而导致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产量降低。
  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国家倡导“减肥增效”和“有机肥代替化肥”技术,既有利于作物生长,又有利于保护环境。有机肥和化肥配施,不仅能够减少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还能够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和有效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结果表明,每公顷节约成本和有产比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在化肥减量30%处理时,投产比为1∶5.5,增效明显。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程海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何瑞岳)
其他文献
农业是中国基础产业,随着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应运而生。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可提高蔬菜质量及产量,增加农民收益。近年来,蔬菜质量、产量需求越来越高,因此,种植人员应深入探究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加强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能力。本文根据秦皇岛市大棚蔬菜种植现状,分析了当地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期为今后大棚蔬菜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积累经验。 1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前提条件  采用大棚
期刊
萧红笔下的呼兰河成为文学史上独特的文学景观,很多研究者注意到空间在萧红小说中的独特价值,并从空间叙事的角度进行阐释。笔者在众多研究资料中看到多是从空间角度来分析空间是如何在萧红小说中呈现的、构建的,鲜有研究者回答为什么会如此呈现和构建的问题。本论文希冀通过对萧红创作的时空背景以及萧红小说中的时空呈现,来探究萧红的生命意识与精神世界,尝试理解萧红的小说。
  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说明如何是由时间开始讨论的,对于时间进行辨析界定,在此基础上呈现萧红笔下人物的时间意识。第二章讨论的是在萧红时间观影响下其小
1育秧前准备工作  1.1秧田  在每年秋收后至小麦播种前要规划好下一年的水稻机插秧大田面积,之后按照大田与秧田面积比,即粳稻(80:1)、杂交稻(100:1),留足秧田;其次要选择交通便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与机插秧大田土质接近的田块作秧田。  1.2秧田培肥  两合土稻茬地留作秧田的土地在越冬前需耕翻,耕翻前每公顷可施优质土杂肥或厩肥30~45 m3,45%复合肥750~900 kg,冬季晒
期刊
1花卉分类  花卉作为园林植物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园林绿化中香化及美化的关键材料。广义的花卉一般指的是具备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包含草本、木本、观叶、盆景等;狭义的花卉一般指的是具备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或草花。花卉植物类型繁多,性状不同,根据花卉生态习性和栽培模式,一般将花卉植物分为露地花卉与温室花卉。  1.1露地花卉  露地花卉可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并不需要护理人员过多的照料。与此同时,这类花卉
期刊
在“救亡图存”、“兴女学”的历史语境中,近代女校纷纷创办,为宣传学校教育宗旨,女校期刊由此登上历史舞台。女校期刊的出现给近代知识女性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女学生诗词、散文、小说开始大量出现。本文选取《汇刊》和《会报》两种女校期刊的散文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其散文文本体现的“女学生”和“女性意识觉醒”两大特性,进而分析近代女校期刊散文与“五四”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性。本论文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对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和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历史前沿及其创办的期刊概况进行简要梳理;鉴于期刊中
山东柳子戏作为山东地方戏的杰出代表,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曾盛极一时,有“南昆、北弋、东柳、西梆”的说法。本选题选择对山东柳子戏传统剧目进行文学研究,并对其民间文化和地域文化内涵进行探讨。本选题所说山东柳子戏传统剧目主要指新中国成立后自1954年起,山东省文化局戏曲工作组(后改为戏曲研究室)深入基层,赴山东各地挖掘、整理、抄录的柳子戏传统剧目,主要包括山东省戏曲研究室
近代史上的教会大学在传播西方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一点现在已基本成为学界的共识。然而在中国社会发展起来的教会大学不仅是传播西学的机构,教会大学的一些国学系、所在研究中国文化历史方面也做了不少开先河的工作。光阴荏苒,虽然它们早已沉入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是它们在中国文学、历史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且教会大学所出版的校园期刊作为国学研究的载体,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同时对当时的学术界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为我们进一步考察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风貌提供了一个特别的视角。
  本论文选取基督教
在中国现代诗学中,节奏理论成为一个重要的关注点。本论文结合中国现代诗学著作和期刊中节奏论的阐释,从节奏理论的发展、节奏理论的争辩、节奏理论的新拓展和节奏理论的价值等方面对中国现代诗学的节奏理论进行系统阐释。现代诗学节奏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约20世纪20年代,胡适、郭沫若、饶孟侃、闻一多等诗论家对“音节”“情绪节奏”“格律”等节奏问题进行了探讨。二是20世纪30年代,梁宗岱、罗念生、林
1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危害  松木线虫最初原产于北美洲,后传入中国,在江苏、山东、广东、浙江等多个地区发生传播。据统计,受到松木线虫侵害的森林面积累计达1万hm2,死亡松树数量超过140万棵。为了有效控制和防治松材线虫病,政府防治资金已达645万元。中国松树种类很多,例如红松、黄松、黑松、马尾松等,在受到感染后仅40 d就会死亡。 2松材线虫病主要病症  松木线虫病在早期难以发现。疾病症状并不明显,而
期刊
1油菜常见病虫害  1.1病害  菌核病在发病初期,油菜幼苗根部腐烂,随着病情发展逐渐蔓延至全株,颜色为青灰色,病情严重时可引发油菜死亡。在油菜成株期若发生菌核病,其茎秆不会损伤,但表面可见黄褐色病斑,在天气干燥时,茎秆腐烂区域开裂,腐烂加剧,最终茎秆呈空心状,菌核病油菜病株油菜籽逐渐褪色并变白。若油菜菌核病发生于雨水较多、气候潮湿的4~6月,其发病情况更为严重。  病毒病主要症状为油菜叶片出现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