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柳子戏传统剧目文学研究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yyyp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柳子戏作为山东地方戏的杰出代表,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曾盛极一时,有“南昆、北弋、东柳、西梆”的说法。本选题选择对山东柳子戏传统剧目进行文学研究,并对其民间文化和地域文化内涵进行探讨。
  本选题所说山东柳子戏传统剧目主要指新中国成立后自1954年起,山东省文化局戏曲工作组(后改为戏曲研究室)深入基层,赴山东各地挖掘、整理、抄录的柳子戏传统剧目,主要包括山东省戏曲研究室在20世纪80年代编辑、刊印的《山东地方戏曲传统剧目汇编·柳子戏》中的76个剧目,以及山东省艺术研究所2011年启动的科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即“山东地方戏曲传统剧目柳子戏保护研究项目”编辑整理的《柳子戏传统剧目集》中的93个剧目。这一百多个剧目基本囊括了山东柳子戏所有的传统剧目。因此本选题就以《山东地方戏曲传统剧目汇编·柳子戏》和《柳子戏传统剧目集》为研究对象,对山东柳子戏传统剧目文本进行全方位研究。具体说来拟对山东柳子戏剧本的题材来源及分类、思想倾向、人物形象、情节类型、结构、艺术特色及发展的契机与危机进行分析与阐释。
  本文共分为八个部分:绪论、正文六章及结语。绪论部分主要对山东柳子戏及其剧目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对本文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本选题的选题背景、意义以及研究动态进行分析和介绍。
  第一章在对山东柳子戏传统剧目文本进行整合、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山东柳子戏传统剧目的题材来源和分类,展现山东柳子戏的基本面貌。
  第二章对山东柳子戏传统剧目的思想倾向进行分析。主要从淳朴的民间道德、张扬的女性意识、浓厚的保国爱家思想以及叛逆与保守、落后与进步并存四个方面挖掘其蕴含的思想倾向。
  第三章分析山东柳子戏传统剧目中的人物形象,对其人物类型及其普遍性特点进行分析,挖掘文学现象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
  第四章分析山东柳子戏传统剧目的情节类型。对其典型的情节类型进行概括分析,并挖掘背后的文化内涵。
  第五章对山东柳子戏的结构进行分析。山东柳子戏兼具片段结构与传统的线性结构,符合柳子戏的发展情况,满足地方戏的演出特点。
  第六章分析山东柳子戏传统剧目的艺术特色,从整体上把握其语言风格、体式韵律以及修辞上的艺术特色,阐释其蕴含的地方特色和民间特色。
  结语全面分析山东柳子戏的发展、传承、学术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山东柳子戏的发展予以观照。
  本文在对山东柳子戏传统剧目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进行文学方面的研究,充分挖掘并展现山东柳子戏传统剧目的文学之美,探求其背后的深层地域文化和民间文化内涵。
其他文献
潮州歌册是一种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的民间说唱艺术。它的文本部分(TeochewKoa-chhehBooklets)可以视作一类民间通俗文学,目前发现约有200种,绝大部分改编自主流小说、戏曲、历史演义等,约有10部(占比5%)取材于潮州本地的历史、民间传说、民间故事。这部分被命名为“非改编系”潮州歌册是原创性较强的潮州歌册。
  作为一种文献史料或文学艺术也好,作为一种说唱艺术也罢,它都或多或少在改编、创作的过程中渗入了明清时期潮州地方的民间生活方式、以及民间思维方式,这些都值得关注和思考。从1940
1森林培育技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要点  森林培育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技术,结合中国林业发展现状而言,要重视准备工作。例如做好宣传工作,使得森林培育技术能够得到推广与普及,还要借助媒体或互联网等渠道进一步推广森林培育技术,营造良好的森林培育技术应用氛围。  林业部门除了提高自身培育技术水平外,还要向当地民众科普技术知识。除此之外,林业员工的职业素养也很关键,只有具备职业素养,才能约束自身行为,使得工
期刊
养客活动是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一种社会风尚。自先秦到两汉,乃至南北朝时期,门客与主人这一社会关系都能从微观层面反映出所处时代的变革与趋势。《史记》当中记载了四十多位养客主人以及七十多位性格迥异的门客,司马迁用独特的眼光,细腻的手法,感性的笔触,塑造出了这些跃然纸上的人物形象,描绘出他们在所处历史大背景下的生存状况与命运抉择。
  本文将从《史记》文本出发,探究其中的门客与主人形象特点。具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集中探讨其中的门客,先是从概念入手为门客界定范围,再探讨门客所发挥的主要作用,例如进谏、游说、
“语言转向”1是20世纪发生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之一,它是西方哲学从自身的古代本体论传统、近代的认识论传统转向到现代的语言本体论。其主流分支大致有三,分别是:分析哲学、现象学-解释学和现代语言学。在不约而同之下,它们共同走向了语言的现代转向,开启了人类向语言“巴别塔”的艰深努力。
  作为现象学-解释学一支的集大成者海德格尔(以下简称海氏),尽管其一生始终走在探寻存在问题的路途之中,但“语言与存在”却是他思想的主题之一,这是他前后期思想一以贯之的引线。海氏通过存在论差异,彻底区分了存
《水浒传》是一部以男性为主要角色的中国古典小说,同时,小说里的女性角色却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其中对女性形象的分类及对小说里女性观的探讨尤为热烈。“厌女症”作为女性主义研究的一个视角,向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关于《水浒传》里“厌女症”的现象,学界更多的是在讨论男性英雄角色的过程中加入“厌女症”现象予以点缀。本文对“厌女症”及其与文学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梳理,从《水浒传》里传达了“厌女症”这一观念出发,对《水浒传》里的“厌女症”进行探究。《水浒传》里的女性形象基本上是被进行异化与轻视的,她们有着长相无美感、地
农业是中国基础产业,随着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应运而生。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可提高蔬菜质量及产量,增加农民收益。近年来,蔬菜质量、产量需求越来越高,因此,种植人员应深入探究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加强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能力。本文根据秦皇岛市大棚蔬菜种植现状,分析了当地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期为今后大棚蔬菜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积累经验。 1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前提条件  采用大棚
期刊
萧红笔下的呼兰河成为文学史上独特的文学景观,很多研究者注意到空间在萧红小说中的独特价值,并从空间叙事的角度进行阐释。笔者在众多研究资料中看到多是从空间角度来分析空间是如何在萧红小说中呈现的、构建的,鲜有研究者回答为什么会如此呈现和构建的问题。本论文希冀通过对萧红创作的时空背景以及萧红小说中的时空呈现,来探究萧红的生命意识与精神世界,尝试理解萧红的小说。
  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说明如何是由时间开始讨论的,对于时间进行辨析界定,在此基础上呈现萧红笔下人物的时间意识。第二章讨论的是在萧红时间观影响下其小
1育秧前准备工作  1.1秧田  在每年秋收后至小麦播种前要规划好下一年的水稻机插秧大田面积,之后按照大田与秧田面积比,即粳稻(80:1)、杂交稻(100:1),留足秧田;其次要选择交通便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与机插秧大田土质接近的田块作秧田。  1.2秧田培肥  两合土稻茬地留作秧田的土地在越冬前需耕翻,耕翻前每公顷可施优质土杂肥或厩肥30~45 m3,45%复合肥750~900 kg,冬季晒
期刊
1花卉分类  花卉作为园林植物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园林绿化中香化及美化的关键材料。广义的花卉一般指的是具备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包含草本、木本、观叶、盆景等;狭义的花卉一般指的是具备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或草花。花卉植物类型繁多,性状不同,根据花卉生态习性和栽培模式,一般将花卉植物分为露地花卉与温室花卉。  1.1露地花卉  露地花卉可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并不需要护理人员过多的照料。与此同时,这类花卉
期刊
在“救亡图存”、“兴女学”的历史语境中,近代女校纷纷创办,为宣传学校教育宗旨,女校期刊由此登上历史舞台。女校期刊的出现给近代知识女性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女学生诗词、散文、小说开始大量出现。本文选取《汇刊》和《会报》两种女校期刊的散文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其散文文本体现的“女学生”和“女性意识觉醒”两大特性,进而分析近代女校期刊散文与“五四”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性。本论文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对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和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历史前沿及其创办的期刊概况进行简要梳理;鉴于期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