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s123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新发展战略,指明了中国高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高校的发展在于人才,要更好地实践“双一流”建设的发展规划,高校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而保证高校教育质量和综合水平的长远发展。“双一流”建设对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主要是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从而实现高校学科生态和发展生态的科学化。
  [关
  键
  词] “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科;教师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112-02
  “双一流”建设指的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下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它对中国高校的发展规划定性为高质量、全面性的综合发展。高校在此背景下的发展目标是加强专业学科的发展,同时兼顾高校其他方面建设,实现统筹发展、综合发展,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高校教师队伍是高校发展的领头羊,加强高校教师在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上的提高,能引导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号召,同时以“双一流”作为高校自身的发展目标,能进一步推进高校的改革,促进高校的发展。
  一、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高校专业学科生态发展
  “双一流”建设要求高校加强专业学科建设,努力打造一流学科。学科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中国所有高校都应重视,无论是传统的专业学科强校,还是以发展自身特色专业为目的的一般院校。高校加强专业学科的建设实质上是要打造一批专业学科人才,在高校范围内,专业学科人才主要还集中在专业学科的教师队伍方面。不可否认,高校专业学科的学生能力和素质是高校学科建设、学科生态的基础,但专业学科的教师队伍的专业学科能力才是高校专业学科发展水平的最高体现。加强高校专业学科能力建设,需要高校正视对教师专业学科能力的发展引导,同时高校教师应对自身专业学科能力提升,也应当围绕着发展高校专业学科生态来开展。
  近些年来,一些高校会优先发展应用型专业学科,且以此作为高校自身发展的特色优势。在此背景下,应用型专业学科的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成为高校建设的重点。高校应当积极利用国家对应用型学科的鼓励政策,积极利用应用型学科的社会功能和经济价值指向,引导应用型学科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发展。高校应主动加强学校科研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交流与融合,正确处理高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积极引导专业学科教师在社会范围的交流合作,从而实现教师专业能力的实践价值。基于应用型专业学科的属性,专业教师一方面要在高校内发挥专业知识的教授功能,开展校内的科研实践,另一方面,专业教师也应将课堂扩展到社会中,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参与到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当中,这不仅发挥了专业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价值和个人价值,也进一步提升了高校形象,实现了高校的社会发展功能。高校要积极优化校内学科建设资源配置,根据自身发展现状、发展目标、社会需求,适当调整学科设置,从而以学科发展作为高校教师发展的指引,不断深化学科改革对教师队伍质量和数量的影响。以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作为高校教师专业学科水平发展的方向,高校应当引导教师明确专业学科发展的学术导向和价值导向,以学术发展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作为教师自身提升专业学科水平的动力,不断发现和解决学术、社会所呈现的专业学科问题,从而实现自身专业能力的价值。高校教师要注重专业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相关性,也要重视理论与实践并重。虽然我们一直强调,高校专业学科的发展要面向实践、面向社会,但是专业学科实践或实践价值实现的前提是专业学科教师必须要充分掌握专业学科知识,高校教师所传授的专业知识都必须要以引领专业知识的社会实践作为目的,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专业知识能力方面要具有科学性和理论的先进性,专业教师要保持专业学科知识的学术热情,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专业知识的社会实践。高校学科发展的复合性和交叉性也引导着高校教师在发展自身专业学科能力的同时,提高自己对与其他学科方面的认识,在交叉学科的实践中发现学科发展的创新点,从而发现高校专业学科发展的新契机。不同高校、不同专业都有着不同的学科标准,高校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要以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作为导向,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高校学科资源,从而实现高校专业学科发展的人才保障。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引导教师专业学科能力的发展,要以高校自身的学术生态建设作为发展方向。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策略应当以学科的发展作为支撑,保持专业学科和专业学科教师队伍的竞争性,以学科成绩和学术成果作为考核专业教师专业学科能力的重要标准,并以奖励政策鼓励教师对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水平的提升。在高校的学科建设環境中,始终以学科特色和学科发展质量作为维持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竞争机制,在差异化中保持质量,引导教师学科知识的专业强化和学科水平的提升。高校应当根据不同教师在专业层级上,制定不同的科研任务,实现不同研究层次教师在各自学科功能的最大化,这要求高校在制订教师人才标准时,要考虑到学科的层次性和教师专业学科能力范围内差异的合理性。高校学科生态建设是以教师的个人专业能力作为基础,同时强调教师在专业学科能力间的合作,以协同性促进高校学科发展,从而实现高校学科发展的学术性和社会功能性统一,激发高校发展和教师个人发展的专业化。高校教师的专业学科能力直接影响了高校学科资源价值的发挥程度,同时也影响建立在教师个人专业学科能力基础上的高校学科水平。
  二、改革高校教师发展机制,引导高校教师综合发展
  “双一流”建设强调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表明国家对于国内高校综合发展水平的高要求。高校的综合发展所要求的相匹配的人力资源就是高水平、高质量、综合型的教师队伍,高校教师在提升自身专业学科能力、提升高校学术水平的前提下,应当积极完善自身,成为未来一流大学的建设者。
  高校教师的综合发展需要教师自身在专业学科能力和综合能力方面都要形成自觉发展的意识,积极发挥和完善自身作为教师的作用,积极开拓自身的职业价值。作为高校内任职的教师,在思想和行为方式上已经趋于成熟,且拥有一套自己的人生观,高校如果想要进一步开发教师的价值,引导教师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在高校环境建设和制度建设上多加思考,以合理的方式引导高校教师发展。高校对于教师人才的引进大都基于高校学科发展的需要,而学科的发展优势决定了高校的发展优势,高校应当在特色学科或强势学科积极投入精力和物力,以优势的硬件条件吸引或引进相关学科带头人,积极引导外来教师人才与校内教师人才合作,打造拥有高校学科特色和发展特色的学术团队,并给予他们相对独立和自由的学术环境,保证学术与行政分离,最大化地实现学术型人才的个人价值。教师的综合能力的发挥是与高校的用人策略息息相关的,只有给予教师充分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高校教师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在人才设岗环节,高校应引入岗位聘任制的用人机制,以科研成果和教学水平作为考核条件,规定高校教师的任期,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管理、监督体制。对高校的综合发展而言,高校教师的综合水平是高校所有工作中的前提和基础,要以实际的教学效果和科研效果来提升高校教师的综合能力。高校对教师队伍的评价机制要根据学科的不同与教师功能的不同,制定合理的评估方案,从而正确引导教师价值的实现。对于人文类学科教师而言,高校对于他们考核标准应着重放在课堂教学方面,以教学质量去评价教师的综合水平,而对于理工科教师而言,高校应加强对课下实践和相关科研活动的考察,以论文数和科研成绩作为他们考核的重要因素。根据学科的不同,开展针对高校教师的质量评价工作,这样才能客观引导高校教师的工作和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   高校将“双一流”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需要将教师能力建设和教师发展纳入高校长远发展规划当中,一方面,教师队伍是高校教育和高校发展的核心,它直接决定高校发展可以走多远;另一方面,高校对于教师人才的重视,也体现了高校惜才、育才的特点,这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到高校建设当中。高校对于教师队伍的综合发展要求,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社会价值定位,这能促进高校综合实力的发展。高校引导教师队伍的综合发展,需要构建完备的教师发展体系,在行政上大力支持教师,积极引导教师开展科研导向或教学导向的相关项目,并鼓励教师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发挥教师的主体精神,将自身的发展融入科研、教学当中,从而促进高校的发展。高校对于教师队伍的制度支撑,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角色功能和作用,同时以高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引导教师个人定位与高校发展定位高度契合。教师综合能力的发挥需要适应并引导高校组织功能的发挥,这样才能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共同发展。高校的行政工作对于高校教师综合能力培养而言是一把“双刃剑”,高校教师的综合发展需要行政部门和行政职能在硬件上提供支持,但高校教师的学术、教学功能却与高校行政的发展规划不大一致,高校行政注重校园秩序和高校工作的条理性,而教师的作用和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相对独立的环境,这就需要高校尽量减少行政方面对教师发展目标和手段上的干预,协调行政与院系学术单位的关系,保证教师职能运行和发展顺利。高校对教师人才队伍发展的侧重点应当着重发展教师的研究功能和教学功能,在这些功能的实践过程中,发挥不同环境间的交流功能,引导教师在不同的学科环境、教学环境、實践环境中得到充分锻炼,从而实现教师的学术价值和综合价值。高校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高校重视高校环境的综合建设,又需要明确高校环境的发展目的在于为高校内所有人才的全面发展服务,这是高校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高校综合发展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曾亦斌,王钊.“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性院校的学科生态治理研究[J].江苏高教,2018(3):25-28.
  [2]高岩,卢珊.“双一流”战略下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隐忧及消除[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115-118.
  [3]程伟,王福友.双一流背景下省属高校学科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4):69-72.
  [4]刘玉方,李红卫,曲霞.新时期高校教师能力建设研究:兼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7(1):113-118.◎编辑 武生智
其他文献
“图形与几何”作为小学数学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学习领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思维的能力,因此“图形与几何”在小学数学中也是较有难度的教学内容.随着新课程改
随着教学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和新课改的深入,提升农村教学质量越来越重要.在此背景下,关于农村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内容,是值得每一位体育教师探究的重要课题.为了强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改革,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还要转变教学方式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地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对于教育事业的关注热度也日趋激烈,国民的教育问题是我国的核心.只有教育好我国的下一代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文章主要联系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心得和感悟,努力从文言文的词语积累、体系构建、习题实训、阅读训练等角度进行
[摘  要] 在诊断与改进视野下及当前社会大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能力自主诊断与改进显得尤其重要,在分析调查数据、社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法律法规、政府文件要求和职业院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多维度三层次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能力要素模型、职业能力标准构建方法以及自我提升途径。  [关  键  词] 诊断与改进;职业能力;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
历经三个寒暑,我参与的《“读写结合”方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实践研究》课题顺利结题了.经过三载的辛苦努力取得了可喜成果,学生从中受益,我个人的写作教学水平也获得提升.r
期刊
[摘 要] 全科医师的工作要满足基层医疗的需求,眼科培训是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环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眼科的教学应结合基层医疗的实际情况,侧重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非高、精、尖的技术。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完成教学目标,使全科医生掌握眼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熟悉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化诊治,需要从教师准备、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过程管理、教学效果评估等多环节着手。介绍了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政治活动型课堂打造,本文围绕四点进行分析:打造体验型高中政治活动课堂;打造议论性型高中政治活动课堂;在活动课堂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引导作
写作与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两个部分,在培养小学生文字运用能力、审美能力及阅读理解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教学中需将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