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学光:善待儿童“爱智慧”的天性/孔企平、姚佩英: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教育价值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123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庞学光:善待儿童“爱智慧”的天性
  庞学光在《教育研究》2013年第10期撰文指出,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而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爱智慧”的天性。几乎所有心智正常的儿童都有自己的哲学问题和哲学思考。这一事实是对儿童施与哲学教育的必要前提和逻辑起点。儿童哲学教育的意义起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保护儿童的哲学天性。这有助于儿童精神的健康成长、人类思想和社会的进步,有助于哲学家的诞生。其二,训练儿童的哲学思维。其三,奠基儿童的幸福人生。哲学教育能使儿童在恰当的智力激励和挑战中获得快乐和满足,能满足儿童“爱智慧”的“抑制不住的渴望”,能使儿童一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并能通过培养儿童的辩证思维帮助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上不断地将痛苦转化为幸福。
  现代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在儿童教育的早期阶段知识分科壁垒的过早设立。这一特点虽然符合知识不断分化的趋势,却有悖于知识的综合化发展趋向。更应引起注意的是,它还会严重妨碍儿童提出和思考具有哲学意味的问题,从而使他们原有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究理精神在学校生活中一点一点地丧失。教育中扼杀儿童哲学天性的弊端,可以通过开设儿童哲学课程予以纠正和补救。以儿童为对象的哲学教育必须采取既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又符合哲学本性的内容与方法体系。目前可见的儿童哲学教育实践,普遍是以蕴含哲理的小说、寓言、童话、诗歌等为载体引发儿童的哲学思考,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展开具体的教育活动。
  孔企平、姚佩英: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教育价值
  孔企平、姚佩英在《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第11期撰文指出,在学校教育中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学生幸福感的研究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学校环境中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来源于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态度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人的美德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是在学校学习生活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包括对学校、班级、同伴、教师、学习等方面的态度,其本身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其次,主观幸福感是学生各种美德形成的助推器。在积极的情感体验基础上,学生会形成对教育活动和学校生活的正面认识,形成相对稳定的态度和看法。而价值观和人生观,就是对这些重要态度的提炼和升华。同时,主观幸福感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又能拉近学生与学校生活的情感距离,增加他们对学校教育活动的认同感。在情感和认知的交互作用中,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和人格,实现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活动缘起  目前,儿童的青春期已提前到小学4、5年级。青春期所带来的生理转变、情感波动,对孩子的冲击很大,然而在这一阶段很多家长仍然只强调学习,而忽视孩子学习之外的生活与情感需要,由此引发了孩子强烈的反感与抵触,导致亲子关系恶化。其实,很多家长都懂得亲子沟通的重要意义,但却因沟通方法不当而引发了不少问题。为此,我在班级中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我们一起走”活动,创设亲子沟通的教育载体——“亲子日记”,
据近日《钱江晚报》载,福建厦门翔安区新店镇小学校园周边,店家兜售仿AK47步枪、微型冲锋枪等玩具,还配备具有一定杀伤力的子弹,颇受小学生们“青睐”。当这些仿真手枪被警方没收,书包里藏着仿真枪的小学生对民警说:“万一坏人在学校打人,我们用枪来射他防身!”   小孩子带着“枪”,是没有安全感的体现,这样的“枪”只是弱者的“拐杖”。不过对孩子的防身说法也不能太当真,估计很多孩子多半还是带着好玩的心理,而
作者简介:特级教师,执教高中思想政治课十年,其后,从事德育课程教学研究和编写德育教材,参与有关专家编写论著和德育教材十余部;发表论文四百余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陈光全单元》《小学德育课程论》《教师发展之路》等专著。  提升学生反思性学习品质新探  反思性学习,是德育课程的主流学习方式之一,对于学生建构和完善优良德性,培养和提升批判性思维
先是学生们的嫉妒——老师,你怎么对她特别好啊?渐渐的,老师们也有了微词——对她,你比对自己的孩子还上心呢……  她是湿玲,体质弱、智商低,是班级里一个极不起眼的小角色。如果说其他的孩子是一棵棵健壮的乔木,那么她充其量就是一棵低矮的小草。我知道小草就是小草,不可能长成乔木,但作为一名园丁,我在努力地用辛勤的汗水浇灌乔木的同时。也尽心地呵护着小草。因为。我欣赏乔木的伟岸,也喜爱小草的蓬勃。    初识
【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生活经验与语文知识极为有限,理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内涵,自觉遵守生活中的规则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着力创设生活化的主题或情境,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把直观感知逐步转化为理性认识,循序渐进地认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初步体验,了解到生活需要并存在各种各样的规则;了解与小学生生活相关的规则;能
广少奎、陈仁荣:论自爱——兼论学校德育的应对之策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3期刊载了广少奎、陈仁荣的文章。在文中,作者认为,所谓自爱,就是对自己的爱。自爱是人珍视自我、关注自身、保全自己的愿望和情感,是爱护自己生命、关注生存与发展,以求获得幸福的一种内驱力。恰当的自爱能够使人积极地估价自我,体认存在的价值,珍视自己的长处,获得发展的动力。自爱是所有爱的基础和前提。真正的自爱绝不是自私,
曾文婕:责任教育生活化    责任是社会成员对社会任务的自觉确认与承诺。责任教育是老师通过合理方式使学生养成积极的责任态度特征和行为倾向。责任教育生活化,是指以生活为根基,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途径,旨在构建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提高生活质量的责任理念。责任作为一种实践智慧,只能在生活中习得,一个人是否具有责任意识,也只能在生活实践中检验。所以,责任教育的目的在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之在日常生活
【摘要】在小学阶段这一学生学习语言的敏感期设置英语,足见学校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让学生通过寓教于乐的游戏形式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基于此,本文针对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词汇学习;句式练习;口语教学  【作者简介】赵荣娣,山东省德州市经济开发区抬头寺镇抬头寺完小
当前,在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水果湖第二小学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遵循教育规律,依据科学发展观,确立了“育人为本,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学校在该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始终坚持德育为首,高度重视学校德育环境、德育课程、德育队伍、德育阵地的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中华民族美德教育等与学校校园文化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健康、快乐、全面发展。    一、立足校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在课堂上加入一些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