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论读书为学之道

来源 :华夏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学者尊称"安溪先生",清初著名的政治家、理学家、易学家,自幼力学慕古,遍读群经,旁及佛道、历算、音韵、乐律,一生读书不歇,积累了宝贵的读书经验。其读书为学之道有助于今人,撮其要者有:一、思索体认,义理为先对于读书过程中记诵与理解的关系问题.
其他文献
孟子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儒家思想家,其丰富深刻的思想中有着突出的弘道济世的士精神。孟子士人精神的张扬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结构及思想学术形态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以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是理解张载虚气关系论的关键语。按照学术界的主流解释,"本体"即本然状态,太虚是气的一种存在状态;但也有学者认为"本体"是体用之体,或是西方哲学所谓的
二程理学经由杨时传至朱熹,因此朱熹所作《孟子集注》不可避免会受到杨时思想的影响。通过将《孟子集注》中的杨时引文进行溯源,并与《杨时集》中的原文罗列分析,有利于明确
民谚曰:"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端午节又被称为"端阳节",正值仲夏,气温升高,百虫活跃,蚊蝇大量滋生,容易传播疾病。古人在这一天打扫庭院,挂艾悬蒲,佩戴香囊,饮雄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