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曲艺别样“红”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xuef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文化是在我国革命实践中形成的,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一种特色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蕴含红色文化的经典文艺作品大量涌现,人们喜闻乐见的红色经典曲艺作品亦不在少数,如快板书《劫刑车》、京韵大鼓《韩英见娘》等。在今天的曲艺创演中,红色题材也是长盛不衰的表现对象。令人忧虑的是,在充斥著古装剧、宫斗剧,明星八卦娱乐至上的当下,具有真正的革命情怀、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红色题材文艺作品对人们来说相对生疏遥远了,在此环境下,曲艺创作者需要思考红色曲艺作品创作所面临的几个问题。
  首先,为了配合一些庆典活动的顺利开展,某些文艺作品开始出现从属性、跟随性、赶工性,同时,红色艺术作品创作的自觉性、自主性、独思性在做着让步。随着红色题材的不断被挖掘,后起之作怎样才能在思想上、艺术上继续拓进,而不是简单的数量的递增,成为所有涉足红色题材创作领域的曲艺创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挑战和考验。
  其次,在新时期新挑战下,曲艺作品需要解决题材老化、主题重复、故事乏味等创演中的问题,如何实现作品的时代化、大众化和个性化等值得我们探讨。曲艺创作者需要探索红色题材的深度与厚度,讲好中国故事,再造红色经典。
  再次,曲艺作品在红色题材的深度开掘方面应注意人物形象的饱满和深化。在建构英雄人物等形象时,曲艺创作者应思考如何杜绝假、大、空,避免概念化、公式化,塑造出真实可信、生动立体的艺术形象等。
  最后,新媒体语境下,红色曲艺作品需要探索与网络结合的新方式,以推动其大众化发展。红色曲艺作品需要借助互联网的传播途径,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扎根在网络视听宣传的前沿阵地,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才能真正承担起积极传播主流舆论、主流价值的重要任务。
  本期特别策划邀请作者深入探讨红色题材曲艺作品的当代价值和艺术创新,红色经典曲艺作品的解构、再造,英雄人物形象的建构,红色题材曲艺作品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大众化发展等。希望能为广大曲艺作者在创作红色题材曲艺作品时提供新思路、新启发,进一步推动红色题材曲艺作品的繁荣,让承载厚重历史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其他文献
最原始的正阳关淮词演唱方式(左一为杨志强先生,其余2人已作古)  “鼓鞞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歌阑酒罢,玉啼金泣,此行良苦。驼背模糊,马头奁匝,朝朝暮暮。自都门燕别,龙艘锦缆,空载得、春归去。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受降城下,草如霜白,凄凉酸楚。粉阵红围,夜深人静,谁宾谁主。对渔灯一点,羁愁一搦,谱琴中语。”这首《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出自南宋词人汪元量之手,记载了舟行淮水,闻
期刊
一  陈鸣志先生,去世10年了。  前几年的4月11日,还去天津上上坟,后来忙碌了,但总还不时想起怹,有时是一瞬,有时是梦里。我们之间的缘分,似乎没有断。  最初听到这个人,是在昆朋网城哈哈笑相声团的网页上。大约是2000年,那时相声与网站的交集还很清晰可见。网页做得简单,陈先生的简介旁边配有半侧脸的大头照,算不上高清的。  最初见到这个人,是在中华曲苑观众席后面的包厢。那天陈先生匆匆而来,匆匆到
期刊
曲艺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曲艺迷们说起武汉的曲艺人,很自然地就会提到武汉说唱团团长、相声演员陆鸣。他师从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从艺40年,技艺不凡,成为湖北相声界的领军人物。电视综艺节目有他,大型庆典活动有他,抗洪大堤上有他,监狱劳教所的简陋舞台上有他,田间地头、厂房车间里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兼任的社会职务很多,比如:中国曲协理事、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曲协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武汉
期刊
“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让世界看到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必胜信念。当前,中国人民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努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各地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我国发展的内生动力正不断释放。  疫情暴发以来,广大曲艺工作者自覺担当起新时代“文
期刊
河南坠子形成至今已过百年,作为曲艺的一种艺术形式,其演出足迹遍及了中国的各个省份。正如大多曲艺形式一样,河南坠子有“说”有“唱”,其灵活质朴的形式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自2006年河南坠子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来,行内行外人士都为这一曲种的传承和发展积极地吐露心声。笔者认为,河南坠子的继承与发展急需固本而非单纯求新。巩固传统书目,加强完善理论知识结构,使传承者知晓其本质特征,加强传统
期刊
河南坠子表演艺术家徐玉兰去世  3月24日,河南坠子表演艺术家徐玉兰去世,享年87岁。徐玉兰生于1932年,幼年随母学唱梨花大鼓,后改唱河南坠子,9岁登台演出,1952年参加山东省人民广播电台曲艺队。1957年之后扎根甘肃,为甘肃文艺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1987年退休。徐玉兰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了曲头空拍起板,曲尾归音的行腔特色。代表曲目有《林冲发配》《宝玉哭黛玉》《晴雯补裘》《十
期刊
我是在2020年庚子年的正月初五下午骤然得到李九松先生去世的消息的。  春节前后,在上海疫情渐趋严重的时候,李九松的身体状况似乎稳定了下来,在医院既不易受到病毒的侵染,又得到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我想,这应该是比较妥帖的。他熬过了冬至,熬过了2020年元旦,我在祈盼着,等到疫情缓解,他也能好起来,转入普通病房,转回自己家里,和我们共同迎接抗“疫”胜利后的这个春天。  但李九松先生还是走了。
期刊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切实做好今年中国曲协各项工作,具有特殊而又重要的意义。今年曲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指示批示论述,贯彻落实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安排部署和中国文联十届五次全委会工作要求,围绕
期刊
近年来,大量出现的曲艺社团有效拓展了曲艺的发展环境,培养了相当规模的受众群体,为构建新时代曲艺生态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在文化资源丰富、曲艺元素富集的山西省,曲艺工作者也在积极探索适应地方实际的小剧场发展路径。  喜善汇文艺社成立于2019年11月28日,在创立时就定下依托三晋文脉扎曲艺之根、寻曲艺之本的理念,在推动相声、莲花落、太平歌词、相声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协同发展基础上,相对提升相声的优先级,把相
期刊
记 忆  1958年7月1日,毛泽东同志“夜不能寐,浮想联翩”。“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这个史无前例“送瘟神”的喜讯,正在拨开和驱散中国历史天空曾经被“小虫”肆虐近两千年的沉沉乌云。为此。毛泽东“欣然命笔”,用他那气势磅礴、震撼山河的壮美诗行《七律二首?送瘟神》,放情地书写了中国人民“感天地,泣鬼神”伟大斗争的光辉篇章。  毛泽东说过:“就血吸虫所毁灭我们的生命而言,远强于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