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服务如何影响农民工留城意愿——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分析

来源 :中国农村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i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14年和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公共卫生服务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公共健康教育、健康档案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均能显著提升农民工的留城意愿,在利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并进行遗漏变量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公共卫生服务对老一代及跨省流动农民工留城意愿的提升作用更大.机制分析表明,公共卫生服务可以通过提升健康水平、增强城市归属感间接提高农民工留城意愿,其中城市归属感发挥的间接效应更大.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审视并理清公共卫生服务在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政策效应,为以公共卫生服务为抓手,铺就农民工市民化道路提供证据支撑.
其他文献
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第二十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仍然于2020年12月19-20日在中山大学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杂志社、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和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主办,论坛主题是“新时代、新起点、新希望”.本届论坛共收到来自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的投稿论文430篇,其中英文论文48篇.经过两轮评审,119篇中文论文、9篇英文论文入选了本届论坛.来自国内数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200位经济学者齐聚一堂,就新时代如何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
期刊
2013年以来中国农村社会政策在精准扶贫的推动下不断优化,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和2018年的农村住户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政策变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时代中国农村社会政策的大幅扩展使得农村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相比2013年之前有了明显提高,农村低收入群体、西部农村居民和脱贫县农村居民的社会福利发展相对更快,但人群之间和地区之间社会福利水平的差距依然存在.农村社会政策在缩小收入差距和缓解相对贫困方面发挥的作用逐步增强
本文基于中国县级农业生产数据以及卫星遥感数据,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视角,依托该政策推广的准自然实验特征,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污染性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回答了农业机械化如何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研究发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显著提高了试点县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政策对不同污染性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且具有一定滞后性.具体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显著减少了当年及下一年的地膜使用量,增加了下一年的秸秆焚烧火点数目,但对化肥施用量和农药使用量的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
2021年4月25日,第四届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分配论坛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由经济研究杂志社、教育部与科技部“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届论坛.本届论坛致力于为推进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分配相关研究开拓新视野、提供新方法、贡献新观点.
期刊
本文以2011年以来中国部分省份实行户籍制度改革为准自然事件,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农村人口城镇化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户籍制度改革显著促进了人均生活碳排放.机制分析表明:户籍制度改革同时促进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生活碳排放;对于城镇而言,人口城镇化主要通过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和能源消费强度促进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活碳排放,但未显著改善城镇居民能源消费结构;对于农村而言,人口城镇化主要通过提高居民能源消费强度、能源消费结构清洁化程度对农村居民的人均生活碳排放分别带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迄今为止中国缺乏系统度量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数评价体系.本文利用网商银行在全国1884个县(县级市、旗)的业务数据和这些县域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广度、深度与质量三大维度出发,建构了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评价体系,提出了该指数评价体系各级指标得分的测度方法,测度了2017-2019年这些县域的各级指标得分,较为系统地反映了这些县域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研究表明,2017-2019年中国各大地区和各省的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总体提升较大,但各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服务广度和服
本文回顾了集体所有制的理论来源和实践演进.集体所有制理论含义由经典意义全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演变为斯大林模式部分社会成员占有生产资料.经典意义集体所有制依循改造小农和农业社会化大生产主线,通过合作社道路将小农组织到农业社会化大生产中.依循国家特定目标主线的集体所有制,采取强制的激进集体化方式以及高度集中的生产经营分配体制,在达成国家工业化目标的同时,造成了集体所有制理论含义和制度实践的混乱.应当打破国家特定目标主线下集体所有制的理论束缚和制度框定,依循生产力发展客观要求和社会经济关系变革实际情况,推动
本文基于12个省(市)286份来自种业企业、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高等院校及个人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植物品种权实施行为对实施绩效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规范的植物品种权实施行为对实施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种业企业的植物品种权实施能力在植物品种权实施行为对实施绩效的影响中产生中介效应;而环境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对植物品种权实施行为与实施绩效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据此,应加强植物新品种创新、提高种业企业综合实力、发挥政府引导与规制作用,营造规范有序实施环境,助力打好种业翻身仗.
权利政治与利益博弈是研究农民维权的主导视角,但这两者并未更进一步关注农民行动的伦理逻辑.通过将公平价值纳入到国家与农民的互动关系中,建立以利益分配均衡性为分析基础的公平博弈模型,本文试图扩展农民维权行为的解释维度.研究发现,国家能够塑造社会内部的利益分配关系,农民基于所处利益关系的均衡度进行公平感知,做出博弈选择.保障型安置与市场价值补偿是当前主导的拆迁补偿模式,前者强调居住权公平,塑造了高度均衡的利益分配关系,农民的公平感较强并倾向进行有限博弈;后者强调对价公平,塑造低度均衡的利益分配关系,这激发了农民
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与银行化改革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农信社经营规模成为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农信社的特殊性,将传统的银行最优规模选择模型拓展为适合农信社的规模调整模型,并在分析农信社最优经营规模的同时,探讨了经营能力和治理水平对经营规模选择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102家农信社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信社经营规模与盈利水平存在"倒U型"关系,即农信社通过调整规模能够实现盈利最大化.进一步测算最优规模数值可知,农信社更适合小规模经营,盲目扩张反而会造成盈利水平下降.在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