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媒体批评美国应对疫情不力

来源 :新华月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an_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美国东部时间3月17日19时(北京时间3月18日7时),美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6233例,死亡105例。疫情在美国已呈扩散之势。
  3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国家紧急状态”,以应对美国新冠肺炎疫情。联邦政府将启动500亿美元紧急资金储备,帮助各州和地方政府应对疫情。
  美国权威防疫专家尖锐指出:“美国部分地区已错过遏制疫情的机会窗口。”美国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迟缓无力,招致众多美国主流媒体的强烈批评。

反应迟缓?错过时机


  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消息,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2月15日流感季,美國估计已有至少3200万流感病例,其中1.8万人死于流感相关疾病。1月21日,美国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病例。
  3月11日,据当天美国国会众议院监督与改革委员会就新冠肺炎举行的听证会披露,在住院的一万多名流感患者中,有0.3%的患者是被尚未确定类型的流感病毒感染的。美疾控中心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承认,美国存在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被误认为是流感死亡病例的情况。美国部分地区已经错过遏制疫情的机会窗口。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主流媒体和专家学者已表现出对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形势的担忧。美国《纽约时报》近日刊文指出,美国联邦政府在疫情出现的早期,本应更容易控制疫情,却错失了一系列机会。“持续的延误让官员们无法了解疫情规模的真实情况。美国各地方政府只能摸黑工作,眼睁睁地看着疫情肆虐。”
  美国《华盛顿邮报》日前以“总统先生,请把我们关起来”为题发表评论文章,表达对美国政府防控不力的不满。文章指出,疫情期间,各州政府积极采取“自救”措施,严格控制学校、公共交通等公众聚集;与之相反的是,美国联邦政府却反应迟缓。
  美国《政治报》网站刊文称,美国政府的处置不当助长了新冠肺炎疫情危机。
  “自疫情发生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和美国国会都没有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这是疫情前期美国防疫行动迟缓的主观原因。美国的国家体制也使地方政府采取紧急防疫措施时具有局限性。只有美国联邦政府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美国国会才能拨款,联邦政府才能采取某些严厉的防疫举措,这是美国没有及时有效应对突发疫情的客观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袁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美国面临大选,两党选举也分散了美国上下对疫情防控的关注和精力。
  英国路透社援引4名特朗普政府官员的话称,白宫曾下令要求联邦卫生官员将最高级别的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会议列为机密。这一反常举动限制了信息传播,并妨碍了美国政府对病毒扩散的应对措施。批评人士称,特朗普政府对疫情的反应不够迅速,且缺乏透明度,包括不让专家参与讨论、对公众提供具有误导性或不完整的信息;美国一些州与地方官员也抱怨说,他们不了解联邦政府对疫情做出了什么反应。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3月14日报道,尽管前一天美国政府已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发布旅行禁令,但美国各地的机场仍然一片混乱,显然尚未采取预防措施。甚至有旅客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病,被感染的几率也被加大。
  据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报道,对美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上表现出的混乱无序,美国哈佛大学全球卫生问题研究专家阿希什·贾发出感叹:“我认为,这完全是联邦政府和联邦领导层的灾难性失败。”

轻视疫情?准备不足


  “世界上医学最发达的国家,怎么会在诊断新冠病毒感染上举步维艰呢?更多的美国人为何不能早点接受检测?现在到底有多少美国人携带新冠病毒?”《纽约时报》日前在报道中连发三问。报道称,在严峻的疫情面前,美国疾控中心仍坚持使用自研的、有缺陷的核酸试剂盒,而不用德国团队早已研究出的同类产品,这直接导致检测进展缓慢。
  特朗普政府卫生部门高级官员、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主任安东尼·福奇,日前在出席美国国会众议院监督与改革委员会听证会时表示,美国的检测系统不足以应对美国现在的需求,“这是一个缺陷,我们承认吧。在别的国家,疑似感染者很容易就能接受的检测,在我们国家无法实现”。
  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13日报道,自1月18日以来的80多天里,美国疾控中心实验室和美国公共卫生实验室仅对11079个样本进行了新冠病毒检测。
  据彭博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3月6日称,美国一周内将完成100万次新冠病毒检测。但多名美国官员表示,这个目标也许需要数天到数周时间才能实现。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3月4日表示,美国的国家药品和医疗用品紧急储备,目前只有大约1200万个医用N95口罩和3000万个外科口罩,仅占发生大流行情况下所需口罩数量的1.2%。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纽约大学专家意见称,鉴于检测能力不足等因素,美国实际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可能多于官方公布的数据。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一名前高官则担心,美国政府再不重视疫情暴发可能前景的话,将犯下“历史性的公共卫生错误”。
  除了美国在新冠病毒检测方面的不足,美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缺陷也备受美国主流媒体关注。美国《华盛顿邮报》日前刊文称,新冠肺炎疫情正在美国蔓延,这暴露出美国卫生系统在应对重大疾病方面的严重问题。缺乏全民医保使美国在防控疫情上变得脆弱。低收入的工人即使病了,也可能因为担心没有带薪病假而继续上班,这些困境会让美国整个健康安全网不堪一击。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文章指出,美国复杂的保险政策,使许多美国人在正常情况下难以负担医疗费用。
  美国政经评论作家欧伦在《华盛顿邮报》撰文称,即使美国政府准备充足,许多想要接受医疗服务的美国民众还是会面临一大阻碍,就是他们的“钱包”。缺乏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不单单是道德议题,更让美国在对抗全球传染疾病上处于严重不利处境。

旅行禁令?甩锅他国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白宫3月14日宣布,因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美国将于3月16日午夜起对英国和爱尔兰实施旅行限制。此前特朗普曾在电视讲话中宣布,自3月13日午夜起暂停美国与欧洲申根区26个成员国之间的旅行往来,为期30天。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欧盟领导人冯德莱恩和米歇尔发布联合声明指出:欧盟不同意美国未经协商便单方面推行旅行禁令。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性的危机,不仅限于任何大陆,应对疫情需要合作而不是单方面的行动。
  英国《卫报》在报道中援引世界卫生组织高级医生玛格丽特·哈里斯的话称,尽管旅行禁令在疫情暴发初期是有用的,但当疫情开始在社区内自由传播时,就像美国现在这样,旅行禁令就没什么用了。限制措施来得太晚了,因为病毒已在美国人与人之间传播。世卫组织不赞成旅行禁令,因为它会导致各国把精力集中在错误的事情上。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日前刊文称,今年2月,白宫请求拨款25亿美元,用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但并未对世卫组织或其他旨在协调国际社会应对行动的国际项目提供资金。
  “在这次全球共同应对疫情的过程中,美国政府始终没有秉持全球合作的态度,对世卫组织提出的诸多防疫建议置之不理,如今更是在疫情防控问题上指责、甩锅他国。这不利于全球共同抗击疫情,也有悖于全球化时代精神。”袁征指出,此次发布对欧洲国家的旅行禁令,是美国政府“美国优先”理念的体现,这一举措也使美國与欧洲国家的同盟、伙伴关系更加疏远。
  尽管疫情严重,但美国政府仍然维持对一些国家的制裁,导致这些国家无法获得急需的医疗防护物资。
  伊朗总统官方网站3月14日发布伊朗总统鲁哈尼向多国领导人致信称,在新冠肺炎疫情成为伊朗人民、中东地区人民乃至各国人民共同面对的威胁之际,美国对伊朗实施的制裁不仅非法和违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而且是不道德和不人道的,不仅是对伊朗人民的集体惩罚,也是对全人类的集体惩罚。
  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3月12日发表讲话,要求美国立即取消对委“不公正和非法的制裁”。

借题发挥?抹黑中国


  在中国抗击疫情关键时期,美国一些政客频频抹黑中国,甚至发表歧视性的言论,遭到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强烈批评。
  3月16日,特朗普在社交网站上发布消息称:“美国将对航空工业和其他受‘中国病毒’影响的行业给予强有力的支持。我们将会变得更强大!”
  此前,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将新型冠状病毒称为“武汉冠状病毒”。美国国会众议院少数派领袖、共和党议员凯文·麦卡锡在社交网站上发布消息,将新型冠状病毒称为“中国冠状病毒”。
  针对美国政客的抹黑言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3月17日作出回应:近来,美国一些政客把新冠病毒和中国相联系,这是对中国搞污名化。“我们对此强烈愤慨、坚决反对。”发言人指出,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明确反对将病毒同特定的国家和地区相联系,反对搞污名化。中方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立即停止对中国的无端指责。美国应当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时为抗疫国际合作、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发挥建设性作用。
  美国政客抹黑中国的言论,也受到多国主流媒体和社会各界的严厉批评。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日前报道称,一些美国政客借新冠病毒污名化中国的行为遭到各界猛烈批评。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猛烈抨击一些美国共和党政客将新冠病毒称为“武汉冠状病毒”或“中国冠状病毒”的做法。他表示,这种“幼稚”言论将有损全球应对这场危机的努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近日发表文章称,针对美国新冠肺炎疫情近期持续恶化,美国高官接连发声指责中国瞒报、提供的数据有瑕疵,受访学者认为,美方旨在将中国塑造成美国国内暴发疫情的替罪羊。
  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认为,在全世界都在为疫情所苦所焦虑之时,往往有些人会用“带有政治色彩的偏见言论”煽动人们的情绪,企图破坏各国共同抗击疫情、维护世界福祉的合作氛围,这一点值得引起所有有识之士的警惕和反对。“维护一国之私利而任由这场流行病在失控中迅速蔓延,将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破坏,到最后只能全球共享‘苦果’。”
  此前,来自多国的16位国际卫生法学家在《柳叶刀》撰文说,基于恐惧、谣传、种族主义和仇外心理的应对措施,无法将人们从新冠肺炎疫情这类突发事件中拯救出来。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尤里·塔夫罗夫斯基说,由意识形态偏见和双重标准引起的“政治病毒”,比新冠病毒危害更大。
  “渲染‘中国威胁论’,一直是美国某些政客哗众取宠的惯用伎俩。疫情发生后,美国政府始终以袖手旁观的姿态看待中国防疫举措,曾幻想疫情能促使美国企业工作岗位回流美国。如今,某些政客企图通过污名化手段,甩锅、抹黑中国,损害中国国际形象,这是一种幸灾乐祸、落井下石的卑劣心理。”袁征指出,美国目前艰难的疫情防控形势,实际上已经‘打脸’这些政客的言辞。
  (摘自3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其他文献
前些日子,作家刘子超和一个塔吉克斯坦籍留学生“好运”吃了顿饭,两人聊疫情,聊近况。  2018年,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一个酷热无风的下午,刘子超和好运在市中心鲁达基公园的旗杆下相遇。当时,他正在进行一场深入而漫长的中亚旅行,21岁的好运拦住他,说:“哥,我给你免费当导游?我正在学汉语。”之后,好运就一直跟着他,直到他离开杜尚别。  好运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哥哥一家在俄罗斯打工,寄钱回来供养全家
逻辑学是对思维规律的研究,作为一种工具学科,它应当能为一切科学提供逻辑分析、逻辑批判、逻辑推理、逻辑论证。  从个人的生活琐事到国家管理决策大事都渗透着事物的客观结构和思维规律,即是逻辑的作用。一般认为,逻辑运用能力强是一个人高智商的体现。人们通常所说的情商,诸如自我反思能力、洞察力、推理和综合分析能力等,很多也是建立在逻辑运用基础上的。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逻辑学教育虽有较大发展,
“我呀,岁数大了,这身体呀也有点不争气了,真想再回山东老家一趟,给那些烈士呀扫扫墓,点上一炷香,送一束家乡的野花……”7月29日上午,年届91岁的辽宁省军区沈阳第九离职干部休养所老干部祁文章跟所政委刘生瑜谈起了自己的愿望。  祁文章身在辽宁,为什么想要回山东老家为烈士扫墓?这些烈士跟老人家又有什么渊源呢?  1945年6月, 儿童团长祁文章未满15周岁就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他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解
作者:埃恩·海  定价:21.90元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10月  ISBN:9787567518940  《教学的智慧:来自世界最好的大学教师的经验》围绕高质量大学教学的五個方面组织,试图揭示出这些优秀学者们为什么要致力于做好这五个方面,并对怎样赋予这五大因素以鲜活的内涵的方法加以详细阐述:影响、推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科领域发展需求,开发新课程和新资
时光匆匆中,我们送别了不平凡的2014年。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回首这一年,“改革”成为社会各领域发展主基调。而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教育事业作为发展之基、民生之本,被政府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也走在了改革的前头。由此,2014年成为成色十足的教育“深改元年”。教育领域各项改革积极有序推进,成为社会改革
→ 核试验留影(后排左一为耿涛)  我曾经作为一名防化士兵,有幸被选拔开赴新疆,去参加一次原子弹的试验。  1977年12月初,北京军区所属防化部队的业务骨干和培养对象集中到北京康庄的防化团进行强化培训,我是其中一员。一个月的紧张培训结束后,1978年1月初,一列由铁闷罐车厢和平板列车组成的专列停靠在康庄专用线上。随后,各军参战的四人小组成员分别迅速地将本组携带的北京吉普车固定在平板列车上,一切就
1.公立民办型 以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该学院是为配合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更好地服务区域外资企业,由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先生亲自提议、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一所新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开始学历教育招生。开办资金由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全额拨款,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劳动局为合作方,属公立性质。经过2001年、2003年的两次改制,成为混合所有制的办学体制。注册资本为8000万元,苏州光华
李永瑞,男,汉族,1970年5月出生,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他在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学习期间,先后跨化学、教育学、体育学、心理学多个专业进行学习和研究,曾从事过大学教师、同声传译、报社专栏主持人等职业,担任过外企公关部经理,大型企业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代理人力资源总监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级人才选拔、团队功能识别及组织优化、职场心理与领导力训练,现主要为各层次学
由复旦大学文学翻译中心和美国艾米莉·狄金森国际学会(EDIS)联合发起的中国首次狄金森国际研讨会于2014年11月22日至24日在复旦大学召开。会议开幕式由台湾地区台湾大学英语系教授张汉良主持,复旦大学文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戴从容教授致欢迎词。美国著名狄金森专家暨会议的美方组织者“艾米丽·狄金森国际学会”主席Martha Nell Smith和学会期刊主编Cristanne Miller与中国科学院
就表现手法而言,《故都的秋》采用了写景散文惯常的情景交融的手法。但历来写景散文,创作者在处理主体与对象的关系时,大多侧重于对象,而创作主体往往从旁观者的角度对对象进行审视。相反,当我们在品味《故都的秋》一文时,则会明显地感觉到,文中的主体和对象完全融为一体。创作者既是主体,又是主体化了的对象;而客观景物既是对象,又是对象化了的主体。那么,作者是如何做到主客完全融为一体的呢?而这种写法又对散文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