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动物营养生理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与展望

来源 :第一届全国反刍动物营养、生理生化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sunny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综述讨论了反刍动物营养生理的分子物生学研究.许多研究证明,营养可以影响反刍动物生长轴、生殖轴(有关激素、受体),代谢以及有关酶的基因表达.机理研究认为营养因子除了作用于基因启动子外,还涉及转录后的调节.这是当前营养生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它将促进基本理论和新技术的发展.
其他文献
采用玉米-豆粕型饲粮研究肉公雏对三碱基氯化铜(TBCC)、铜氨基酸螯合物(CuAA)、铜蛋白盐(CuPro)或硫酸铜(CuSO4)的生物利用率,在基础饲粮(Cu14mg/kg,DM基因,实测值)上,TBCC、CuAA、CuPu
本试验研究肉仔鸡低磷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对生产性能、钙、磷利用率的影响。试验分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分0~3、4~6、7~8周三年饲养阶段,分别饲喂处理1(含总磷为0.59%、0.56%、0.52%),处理
以玉米-豆粕型日粮(表观代谢能12.21MJ/kg、粗蛋白质20%、总钙1.0%、非植酸磷0.21%)为基础,采用斜率比法,以饲料及磷酸氢钙为参照测定饲料磷酸二氢钙、饲料级骨粉和自制脱氟磷酸钙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选
某些抗生素对反刍动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对其中的机理尚未阐明。可能的解释是这些抗生素选择性地杀灭某些瘤胃微生物,而这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微生物自身能够刺激消化道组织的
本文综述了通过调控饲料的加工细度和饲料精粗比 ,去瘤胃原虫或向日粮中添加唾液盐、应用酵母培养物及瘤胃素调控瘤胃发酵来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方法。并讨论了调控效果及调控瘤
畜禽维生素A,D,E“最适供给量”的确定极其复杂,超量添加是我国当前维生素使用中中的最大问题,本研究在考虑各脂溶性维生素比较的前提下,试验研究了一秀规模化饲养的蛋用型育成鸡
梅森素数是一种特殊的素数,历来是数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地搜索梅森素数是数学研究的难点之一。而网格技术是一项目前应用非常广阔、前景十分诱人的高新技术。随着互联
1日龄粤黄鸡128只,随机分为4组,在饲喂相同日粮的条件下,I组饲饮自来水为对照组,Ⅱ、Ⅲ、Ⅳ组饲饮禽胰多肽(APP)粗品溶液,剂量分别为0.58、1.16和2.32mg/只.d。试验期84d。结果表明:⑴84日龄时,各试验组鸡只平均体重均
两因子设计,以1日龄丝羽乌骨鸡504只为材料,进行饲养试验合代谢试验考察了饲粮代谢能(ME)、粗蛋白质(CP)对生长前期(0~8周)丝羽乌骨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饲粮营养调控可显著改善生
自古以来地理学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商业、军事、行政管理等方面,从而受到普遍重视并得到不断发展。由于所处环境、文明发展方式和水平不同,每个民族或每个国家地理学发展各具特色,既有一脉相承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