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電股份:「丟卒保車」 剔除同業競爭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fanyuanhang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滬士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滬電股份」,股票代碼:002463)是一家於2010年8月18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上市的台資企業,其前身爲滬士電子(昆山)有限公司,設立於1992年4月,專注於各類印製電路板的生産、銷售及售後服務,是昆山市最早設立的大型台資企業之一,其上市前的註册資本已經達到61,203.0326萬元人民幣。
  滬電股份在2007年首度IPO上會時,由於間接控股股東與滬電股份存在同業競爭的原因被否決。在IPO受挫之後,爲使滬電股份二次上市過關,實際控制人吳禮淦家族做出了「丟卒保車」的決定,蟄伏三年後終成功上市,實現融資12.8億元人民幣,是台資企業A股上市的經典案例。
  註册資本出資瑕疵
  ◆陳宏烈:滬電股份在前期曾有延期出資的現象,您如何看待這一瑕疵的?
  ◆陳志軍:滬電股份於1992年4月14日設立時是外商獨資經營企業,其註册資本爲2,000萬美元,根據其經批準的章程的規定,投資方的出資在領取營業執照後分三期繳付,第一期自領取執照後三個月內繳付註册資本的15%,第二期自領取營業執照後三至十二個月內繳付註册資本的20%,第三期自領取營業執照後十二至二十四個月內繳付註册資本的65%,即投資方應在1994年4月14日前完成出資。而根據會計師出具的驗資報告,投資方於1995年12月14日才完成出資。根據《外商獨資企業法實施細則》第三十條、三十一條、三十二條的規定,無正當理由逾期30天不出資的,外資企業批準證書即自動失效,外資企業應當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註銷登記手續,繳銷營業執照;不辦理註銷登記手續和繳銷營業執照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其營業執照並予以公告。
  我們研究了當時股東出資的實際情况,認爲雖然其股東存在延期出資行爲,但滬電股份自成立以來未因延期出資被相關機構處罰,且自成立以來,註册資本已經實際繳足,經營狀况良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規定「違法行爲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爲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爲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爲終了之日起計算」。因此,我們出具了股東延期出資的行爲不會對滬電股份的上市構成實質性障礙的法律意見。
  關於實際控制人
  ◆陳宏烈:在實踐中,公衆一般很容易就能從招股說明書等文件中獲知某一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是誰。但是,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在某些情况下則很難辨別。根據證券交易所的要求,在信息披露時,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最終要追溯到自然人、國有資産管理部門或其他最終控制人。不弄清楚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是誰,就難以辨別由實際控制人操縱的關聯交易,也無法對其關聯交易是否公允及是否會對公司和其他股東利益造成影響作出正確的判斷,從而可能使投資人蒙受不必要的損失。
  ◆陳志軍:是的。滬電股份上市前的股東中,碧景(英屬維爾京群島)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碧景控股」)占滬電股份總股本的31%,其股東爲吳禮淦、陳梅芳、吳傳彬、吳傳林,持股比例分別爲20%、20%、30%、30%;杜昆電子材料(昆山)有限公司(下稱「杜昆電子」)占滬電股份總股本的3%,出資人爲朱雨潔;合拍友聯有限公司(下稱「合拍有限」)占滬電股份總股本的6%,股東爲吳傳彬、鄧文瀾、莫月娥,出資比例分別爲:49.05%、26.77%、24.18%。上述三名股東於滬電股份上市前的合計持股比例爲40%。
  其中,吳禮淦與陳梅芳是夫妻關係,與吳傳彬、吳傳林是父子關係,吳傳彬與鄧文瀾、吳傳林與朱雨潔均是夫妻關係。吳禮淦、陳梅芳、吳傳彬、朱雨潔均爲滬電股份的董事。
  實際控制人是指雖不是公司的股東,但通過投資關係、協議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實際支配公司行爲的人。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及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股票上市規則等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將被認定爲「能够實際支配公司行爲」,並被認定爲實際控制人:
  1.單獨或者聯合控制一個公司的股份、表決權超過該公司股東名册中持股數量最多的股東行使的表決權;
  2.單獨或者聯合控制一個公司的股份、表決權達到或者超過30%;
  3.通過單獨或者聯合控制的表決權能够決定一個公司董事會半數以上成員當選的;
  4.能够決定一個公司的財務和經營政策,並能據以從該公司的經營活動中獲取利益的;
  5.有關部門根據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判斷某一主體事實上能對公司的行爲實施控制的其他情形。
  吳禮淦家族擁有碧景控股及杜昆電子100%的權益,擁有合拍有限75.82%的權益,所以吳禮淦家族合計控制滬電股份40%的股權,故我們將滬電股份的實際控制人界定爲吳禮淦家族。
  關於同業競爭
  ◆陳宏烈:滬電股份在2007年首次IPO時被中國證監會否決,理由是因爲滬電股份與其間接控股股東楠梓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台灣上市公司,下稱「楠梓電子」)存在同業競爭的現象,在IPO受挫後,滬電股份是如何處理這一問題的?
  ◆陳志軍:滬電股份存在的同業競爭情形是我們當時關注的重點問題,滬電股份第一次IPO的時候與它的間接控股股東楠梓電子在手機板産品上存在同業競爭。
  根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第19條:發行人的業務獨立。發行人的業務應當獨立於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業,與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業間不得有同業競爭或者顯失公平的關聯交易。
  爲了使滬電股份成功上市,在中介機構的建議下,實際控制人吳禮淦家族作出了從楠梓電子全面退出的重大決定。從2008年6月開始,吳禮淦家族成員陸續辭去在楠梓電子及下屬企業的任職。自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27日,吳禮淦家族成員及其控制的高旗農牧,通過二級市場全部出售其持有的楠梓電子股份,且不在楠梓電子及其控制企業擔任任何職務。實際控制人吳禮淦家族亦承諾將來不再直接或間接持有楠梓電子的股份。自此,滬電股份與其控股股東及持有滬電股份5%以上股份的其他股東不存在同業競爭關係,且滬電股份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已就避免今後可能發生的同業競爭採取了合理、有效的措施。上述解決措施也獲得了中國證監會的認可。
其他文献
經常會聽到管理者對下屬犯錯的抱怨,經驗不足,素質太差,總之員工犯了錯,問題都出在員工身上。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其實企業的員工沒有不犯錯的,關鍵是管理者應該如何對待犯錯的員工,才能減少員工犯錯的機會。  完善管理機制減少犯錯機會  一般說來,一線員工會在4個方面犯錯:  一是知識,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使其經常犯錯而不自知;  二是態度,由於態度不端正,知道怎麼做,但是懈怠和取巧;  三是技能,在技
期刊
常常有很多剛創業者跟我這樣抱怨,「我東西這麼好,怎可能賣不好?」有人真的撐不下去,後來也就收起來了,我今天心有戚戚焉,給正在進退兩難的朋友們說個故事,打打氣。  一步一腳印,爬也要爬到頂  四年前,歌手於冠華創業開了一家「於烤魚」餐廳,第一個月業績七萬元(新台幣,下同),持續好幾個月;有次一群兄弟來捧場,那天業績三萬元,員工們都很高興,於冠華卻悻悻然想著「今天我忙到快斃了,淨利也不過賺三千,以前我
期刊
案例重現  有媒體近日報導,被稱為「中國大陸最大最賺錢單體百貨」的北京新光天地,其台灣運營團隊已經正式撤出,經營管理由本土股東北京華聯集團接手。有記者向新光天地的兩大股東台灣新光三越和北京華聯尋求證實,均未得到明確回應。即使如此,據報導此事在北京華聯新光百貨有限公司(新光天地所屬公司)已非秘密,只是公司下達了指令嚴禁員工對外透露,熟悉此事的業內人士也證實了此消息。  而運營團隊撤出後,台方股東是否
期刊
正如不久前肯德基的「藥鶏門」事件,一開始露頭便在各種傳統媒體和微博上大肆發酵,當下這樣的品牌危機事件層出不窮,更爲可怕的是,事件往往被微博快速放大和延續。  隨著中國互聯網步入「微時代」,微博傳播的新聞屬性越發清晰,引領輿論的特徵也越發明顯。上海奧美公關經營合夥人褚文發現,過去,媒體報導是危機的主要推動者;如今,微博傳播的廣度與深度直接決定了危機的嚴重程度:如果某一事件沒有在微博平台上大規模傳播,
期刊
整個2012年,幾乎甚少有體育品牌商的好消息。近日,大陸運動品牌巨頭李寧公司發佈了2012年業績大幅虧損的公告,這是李寧公司自2004年6月上市8年以來的首次預計大幅虧損。2012上半年,李寧、安踏、361°、特步、匹克和動向這6家大陸運動品牌的總庫存達37.21億元(人民幣,下同);22家A股服裝類上市公司第三季度存貨總量就達382億元。  內需不振、外需下滑,庫存難見好轉。對此,有業內人士提出
期刊
社交遊戲公司Zynga正在遭遇創立5年來的最大失敗——面臨GREE和DNA等社交遊戲公司的激烈競爭,無論是在營收還是在用戶數量上Zynga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特別是目前已不再具有在Facebook上甚至是在移動手機上社交遊戲的增長之勢。App Stats分析顯示,2012年Zynga公司旗下運營的7款遊戲日活躍用戶總數減少了超過1900萬。  持有哈佛大學MBA學位的Zynga公司創始人兼 C
期刊
隨著大陸經濟結構調轉方向的縱深推進,加之近年來國際環境的惡化,以製造及出口為主力的眾多大陸台商,尤其代工業者,正面臨無可逆轉的經營環境惡化的衝擊,轉型升級已經迫在眉睫。尤其大陸「兩會」之後,新一屆領導集體對產業政策的高度關注,給予了企業界更多的信心。  在此背景下,由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和南通市政府聯合舉辦的「2013台商產業轉型峰會」,攜手沃華國際投資控股集團投資運營的銅陵「台灣城」,將再
期刊
「2012年是我們進入大陸市場的第10個年頭,在此值得慶賀的日子,我們特別隆重地舉辦了公司的10週年慶典。」坐在新落成的辦公室裏,從22樓眺望上海,遠處的高樓鱗次櫛比。美國DCI思亞國際設計集團(以下簡稱「DCI」)董事/總經理張乃尊先生感慨大陸商業地產10年間的變化。  回顧過去10年,張乃尊先生認爲DCI的發展一直還算順利。10年前DCI上海還是一個10個人的小團隊;10年後,DCI紐約、北京
期刊
春天剛開始的時候,自上而下刮起了一陣節儉風,自助餐被提及的次數一下子多了起來。  自助餐的英文是Buffet,也是從法文借來,原指餐具橱或設有食品櫃台的餐廳,翻譯成自助餐,可能是源於餐廳老闆終其一生的夢想,盡可能地甩掉更多的服務員,這種形式的餐食,借力食客自己,的確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食品點單和運送服務的成本。  海盜的發明  自助餐可謂身世跌宕——最早是海盜發明的,之後得到上流社會賞識。公元8世紀
期刊
身前風光無限,身後奪産大戰,如此豪門恩怨輪番上演,公衆已經有些見怪不怪了。然而,香港「電器大王」、信興集團創辦人及董事長蒙民偉身後上演的大妻、二妻的家族爭産風波,還是波詭雲譎,頗爲受人關注。  2010年7月,蒙民偉因病逝世。此後,家族爲他留下的巨額遺産展開爭奪,官司一直進行至今。爭産案的根源在於,蒙民偉先後娶了兩位妻子,他分別在1989年和2007年設立了家族信託和遺囑,但家族信託和遺囑對遺産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