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微课程在高中历史课堂运用有效性的策略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4157225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要研究有效性教学的策略,实行高效课堂。随着互联网手机、平板等的普及,教師采用微课程提高高中历史课堂运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已经提到了教师的教学研究日程中。高中历史教学中微课程指的是教师运用建构主义方法设计的以学生能够在线学习或者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为主要学习模式的,帮助教师能够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要做好微课程的录制以及使用,才能真正提高微课程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运用的有效性。
  教师要做好高中历史课堂运用中微课程的前期准备
  每一个微课程的使用,都要确保能够与教师的授课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相契合,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有效把握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教师在微视频录制的过程中,要善于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分析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运用微课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微课程一般分为三种类型:PPT式微课程、 讲课式微课程、情景剧式微课程,教师制作何种类型的微课程,不仅取决于教学内容的需要,也取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如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中《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中,教师针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夏商周三朝的兴起、强盛和衰落有着重要影响的特点,教师首先要善于通过微课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教学之前,采用ppt式微课程以及讲课式微课程引导学生进行课前提前预习以及课堂授课使用。教师在制作微课程的过程中,要紧扣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制作微课,以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宜。
  教师要有效使用微课程,实现学生先学先问,教师后导后教,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微课程的使用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为了使用微课程而使用微课程。教师要能积极使用微课程,提高微课程在高中课堂运用中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能够利用微课程,实现先学先问,将自己不懂的问题能够通过课前微课程的学习实现能力的提升,也能够在课堂上对自己对本单元内容或本章内容还不能理解的地方通过课堂教师播放的微课程系统的进行理解。
  在学生通过微课程也不能理解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在课前进行搜集整理,以便在课堂上能够实现后导后教,这样不仅有效提升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拓宽了课堂的内涵和外延。如在高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过程中,因为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是随着高中教学程度的加深,学习难度也随之增大,学生不仅要知道1894年~1901年间,列强侵略中国的基本史实;还要识记《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在教师授课之前,可以根据地图、漫画、诗词、文献记载等多种材料概括有效历史信息制作微课程,让学生在课前可以通过微课程的反复播放初步了解史实,培养“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而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谴责列强在近代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体现中国人民抗争爱国精神的微视频,让学生能够以史为鉴,勿忘国耻,同时反思今天的中日关系并能够理性爱国。这样微课程的使用,既让学生充分利用了课前时间进行预习,又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通过微视频的播放,有效地了解了当时的历史,提高了高中课堂的有效性。
  通过微课程的使用,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多的知识
  不得不说,随着微课程在课堂上的有效运用,学生通过微课程的播放对所学内容的主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且微视频,这样的形式通过声音解读以及视频播放的形式,巧妙的吸引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让学生喜欢上高中历史,体会到了研究高中历史的欢愉感。高中历史课堂中学生通过微视频等微课程的使用,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因此微课程在课堂上的使用是非常有效,也是非常必要的。但这并不表示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要满堂都是微课程,只用微课程进行教学,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万万不可的。
  教师要恰当的运用微课程展现教学的难点,缩短学生突破难点的学习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进行高中历史能力的训练。如在《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微课程展示新中国初期经济、政治,借以导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还可以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这个教学知识点的教学中,采用微课程展示三段历史资料,使学生加深对我国外交政策的理解,从而引出具体外交方针,再通过指导学生看书,理解每项内容,完成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填空等教学设计,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
  结语
  总之,微课程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要想提高运用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还要让学生能够反复利用微课程进行课前以及课外的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其他文献
实验是化学学习、理解和掌握本学科知识,提高化学素养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化学因其自身的一些特性,诸如实践性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一定要求。因此,学习好化学需要理解基本原理之外,提高化学能力同时需要借助化学实验,不断提升中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很多伟大的化学家都发现了细节的重要性,而“细节决定成败”“不放过任何细节”等话语都表明了细节的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化学实验中透过细节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期刊
期刊
会议
课程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的,要求各学科教师有效利用各学科知识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解释其现象,分析其规律,突出体现出学科为生活服好务的思想。因此,在科学教学中,立足学生探究为核心,让学生经历探究的整个历程。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努力将科学与数学课程的切入点把握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数学与科学课堂丰富多彩。  充分认识数学与科学学科的相互关系  在日常生活与生产活
期刊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报告指出,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社会参與等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责任担当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在国家认同部分,把了解国情历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作为学生必备品格。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列举《思想品德》(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中的个别知识点,谈谈初中思品课案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整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了解国情历史、实现
期刊
聋校构建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必要性  语文作为一个比较开放性的科目,更是应该采用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去教学学习。但是,聋校的学生们作为受教育者中一个很特别的存在,他们不能像健全的学生一样正常的进行基本的交流,所以建造学习共同体并不能像正常的健全学生的教学一样简单。而对于聋校语文课堂的学习共同体究竟要怎样构建,就是在本文中要进行探讨分析的问题。  构建学习共同体有利于缓解聋校师生间存在沟通障碍  由于手
期刊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引導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在课堂时间里最大程度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怎样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主要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上课前必须备好课  1.教师课前充分备课,深入挖掘教材内涵  教师在课
期刊
对气举压缩机、多级离心式注水泵、往复式空压机和多级离心式输油泵现场故障数据的采集、分析诊断表明:对气举压缩机,在分析时域图有明显脉冲振动时,可通过观察振动周期,计算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