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课案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报告指出,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社会参與等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责任担当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在国家认同部分,把了解国情历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作为学生必备品格。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列举《思想品德》(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中的个别知识点,谈谈初中思品课案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整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了解国情历史、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素养
  案例:第三课《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部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
  为培养这一素养,笔者回顾1840年至1921年的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和清王朝的腐朽堕落让中华民族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沦为双半社会。为救亡图存,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内(中国传统文明)向外(西方先进文明)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首先,洋务运动,器物层面学西方,学军事、技术,甲午海战彻底失败。接着,戊戌变法,制度层面学西方,开展工商、教育等方面改革,康有为逃亡国外,谭嗣同血洒疆场。然后,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结束了皇帝统治的时代,却没有改变民不聊生、军阀混战的局面。中华民族陷入到“强国者”(西方文明为代表的现代性)不能立国,而“立国者”(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强国的尴尬境地。最后,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思想层面学西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21年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历史重任,引领中华民族以磅礴的气势破浪前行。
  通过“科学认知——引导激励——学生阐述”这样的教学安排,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教学规律,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思考,培养学生好奇心与探究欲,培养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自信心和主动性,获得内心的深层体验,实时生成教育教学的美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追求教学的出彩效果。经小组交流后,学生代表汇报发言表示,将坚定理想信念指引,蓄积勤奋学习能量,秉持良好人格魅力,为梦想励志前行,努力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西藏篇章。
  聚焦时代热点,培养学生传承民族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素养
  案例:第五课《灿烂的中华文化》部分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
  为培养这一素养,笔者用习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括来分析价值意义、滋养作用。2014年,习总书记提出要努力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以“仁爱主张”为例谈中华文化做人的道理,《易传》有言: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与义是立人的核心,是古人做人的标准。孔子弟子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什么叫爱人?亲亲、仁民、爱物,这叫爱人。很朴实,“仁”是以爱亲人为起点,首先孝敬父母、尊重兄长,然后泛爱大众,爱他人甚至陌生人,最后爱世间万物。如何爱人呢?“忠恕之道”是行仁方法,是仁爱路径,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今天,很多人受到仁者思想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启发,成为社会的最美人物、道德模范,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道德的标杆。这里,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有主心骨,具有文化判断能力,具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把道德文化永远播撒在学生和自己的心田。其次,这部分教学中,还要寻找好的教学切入方式,以知识为载体,彰显语言魅力,精心组织课堂形式,以发展学生能力为培植点,以情激情,从而生成好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信奉践行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学会与人为善,做到心怀悲悯,传递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发生命的张力,享受幸福的教育,拥有美好的人生。
  高举爱国旗帜,培养学生了解党史与传统、热爱党拥护党的核心素养
  案例:第五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部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笔者以问题为情景、思维为内驱,通过革命时期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让学生知晓推动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前行的力量是共产主义信仰的理想支撑、是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通过体验和感悟为主流进行认知建构,突出学习的“再创造”,构建学生主动的学习活动过程,使学生意识到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从而把爱国主义植入灵魂的深处,传承和弘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民族的命运相连,砥砺奋斗,艰苦努力,始终跟党走、听党话、感党恩,热爱伟大祖国的山川河流、灿烂文化、人民大众,维护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和谐团结局面。
  总之,作为初中思品课教师,只要我们善于读书学习,深入研究有效教学,注重教材挖掘,锤炼教学语言,使自己的思考进入课堂、凝结于授课中,就一定能发挥好思品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用智慧支撑起教学的灵性,在教学中无形渗透核心素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增强学生的“五个认同”感,引领学生的价值追求,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其他文献
青葱岁月,青涩中漾着一抹纯白,纯洁中蕴着一靥轻愁。有着天马行空的纵横张扬却又掺杂了许多现实不可辩驳的无奈心殇。当理想主义遇到现实主义,当感性主义遇到理性主义,当年轻主义遇到成熟主义,在这样的岁月里,是不是常常会心生烦恼,又会有些困惑与迷茫?当你想找人倾诉的时候,写信或者拨打电话给果果姐吧,让我为你排解成长中的点点忧愁。电子邮箱:364234525@qq.com,电话:15195773282,或者写
期刊
展商介绍:西安阿帝克西洋家私及饰品店是陕西首家专营西洋古董家私的专营店,坐落于西安著名的五A级风景名胜曲江景区的核心位置、大雁塔南广场东侧100米处,自2010年成立至今
用雄性不育两用系配制棉花杂交种,基于其育性主要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所控制,故在群体中会分离出雄性不育株和雄性可育株,各占50%左右。在配制杂交种时,应准确鉴别其育性,并把雄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新课改指明了方向,同时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及科学态度与责任。其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物理学史、实验和STSE等方面的教育,并引导学生学会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
期刊
实验是化学学习、理解和掌握本学科知识,提高化学素养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化学因其自身的一些特性,诸如实践性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一定要求。因此,学习好化学需要理解基本原理之外,提高化学能力同时需要借助化学实验,不断提升中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很多伟大的化学家都发现了细节的重要性,而“细节决定成败”“不放过任何细节”等话语都表明了细节的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化学实验中透过细节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期刊
期刊
会议
课程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的,要求各学科教师有效利用各学科知识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解释其现象,分析其规律,突出体现出学科为生活服好务的思想。因此,在科学教学中,立足学生探究为核心,让学生经历探究的整个历程。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努力将科学与数学课程的切入点把握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数学与科学课堂丰富多彩。  充分认识数学与科学学科的相互关系  在日常生活与生产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