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发酵酱油酿造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动态变化分析

来源 :食品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antoni1987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促进大型发酵酱油产品风味的提高与改善,研究高盐稀态酱油在机械化酿造过程中风味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针对不同酿造阶段酱醪中风味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定性鉴别出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酸、糖类及其衍生物、醇类、酯类、胺类和其他物质共210种。利用热图和主成分分析法探寻不同酿造阶段的样品风味物质差异,结果显示发酵过程对贡献酱油鲜甜味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和糖类及其衍生物影响较大,第1天样品对贡献修饰风味的有机酸、胺类、酯类和其他类物质影响也较为显著,其中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是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减少资源浪费的意识不断提高,对可用于感知、追踪、监测、检测的果蔬智能包装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针对此现状,本文综述了果蔬智能包装中传感器的类型以及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传感器在果蔬智能包装中应用的阻碍因素以及发展趋势。将传感器用于果蔬智能包装能监测和检测果蔬的品质变化,可根据其提供的信息对外部环境条件做出调整以延长果蔬保质期,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
为研究宰后牛肉中NO对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kinase,AMPK)活性、糖酵解及肉品持水力的级联调控作用。以NO释放剂二乙烯三胺(diethylenetriamine,DETA)、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itro-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DETA+Compound C(AMPK抑制剂)处理的牛臀股四头肌为研究对象,在成熟0、6、12、24、48、72 h分析NO含量、AMPK活性、糖酵解关键酶活性、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