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情感,乐在课堂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个功能,积极健康的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发动、组织、促进、增力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中,人为创设经过优化的、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外部环境,并且在教师引导下,使儿童置身于特定情境中,产生积极的个体情感体验,从而影响儿童的认知心理,促使儿童积极参与学习,使其在课堂中获得发展。
  一、从情节入手,创设情境,带动学生个体情感体验
  对情节曲折、故事性强的文本,教学时依据故事情节起伏变化,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情感氛围或情境,带动学生进入特定的情感体验,从而调动、强化自我认知行为。如《丑小鸭》一课紧扣“丑小鸭生命历程的变迁”这一情节线索,我抓住变迁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凄惨动人情节,创设教学情境和氛围,调动学生内心情感体验,激发个体情感在认知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对主人公的悲惨遭遇产生同情怜悯、对现实的残酷产生憎恶、对主人公历经磨难的生命蜕变、升华产生喜悦、赞叹等。这些情感体验必然引发思维深层次活动,这是语言表达的基础和最佳状态,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必须依附的基石。在其触发下,学生有感而发,在交流讨论中最终实现对自我生命成长的思考,把语文学习引向未来生活。
  二、从难点入手,直观展示,诱导学生个体情感体验
  在对教学中抽象事理的理解方面,可将承载事理的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依据事物发展变化,对形象进行比对、观察,从而激发学生的个体情感体验,化抽象为形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达到由易到难、化难为易的目的。例如教学《骄傲的孔雀》一课,利用图片展示喜鹊的平凡与普通,甚至丑陋,展示孔雀的美丽、骄傲以及它最终的难堪和惭愧,让学生在对直观形象的比对中感知到“骄傲使人落后”这一抽象道理。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利用实物标本,把蝌蚪到青蛙的整个蜕变过程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在新鲜好奇的情感体验刺激下,对需要认知的事物进行细致地观察分析,既掌握了由蝌蚪到青蛙的各个过渡时期的特征,又激发了他们热爱科学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使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由课内走向课外。
  三、从重点入手,巧设疑问,激活学生个体情感体驗
  知识性强的文本,可紧扣学习重点,巧妙设计问题,激活探究的热情,使其自探自究,解决未知。如《奇妙的眼睛》一课,我直接从本课的重点“理解几种特殊眼睛的作用”入手,设置以下问题:“人的眼睛有什么作用?它能看清几万公里以外的东西吗?它能在水面下几千米看到水面上的情景吗?我们今天要认识几种奇妙的眼睛,它就能做到这些!我们一起来学习,看看谁的眼睛最奇妙?奇妙在哪里?又有什么特点?”这样由惊奇产生疑问,激活学生探究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达到解疑答惑的目的。
  四、从板书入手,唤醒学生个体情感体验
  对形象生动的童话类文本,可从板书入手,精心设计直观图片及板画,唤醒学生个体情感体验,使其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我在教学时,设计出小马、小鸡、小鸭等形象卡片,当生动活泼的小画家们出现在学生面前时,我让学生阅读文本,回答它们留在雪地里的爪印或蹄印是什么样的,同时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下学生正确的描述,随后用简单的几笔将这些“痕迹”勾勒成小动物们在白雪红梅的美景中玩耍嬉戏的图画。当学生看到这幅图时,惊异和羡慕之情溢于言表。这样,在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学生直观地体会出了作者想象的绝妙,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学习是一种超越已知,探求未知的过程,必须经过主体的努力,必然存在着“苦”的因素。如果能从文本特点出发创设和优化学习环境氛围,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个体情感体验,必然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快乐。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宝鸡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西安高新第一小学
  编辑 聂蕾
其他文献
以常规观测降水资料、T639模式输出产品为基础,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分别建立了北京地区延庆、密云、房山和观象台4个站点的夏季晴雨预报模型,并用独立的样本对预报模型进行了
使用2008年1—2月武汉、南昌、长沙、永州四站逐日气象资料,采用一个水热通量参数计算模型反演我国南方2008年初冰雪灾害发生前后四个代表站地面水热通量变化特征,并尝试利用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从学习兴趣着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享受快乐。  一、情境引趣,水到渠成  生动的画面、动听的歌曲、有趣的游戏……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关注,引发他们的阅读期待。在学习《小露珠》一课时,有位老师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则谜语,你们想猜一猜吗?  生:想!  师:小水珠亮晶晶,千万颗落草坪
摘 要:宪法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学现状具有教学目标脱离现实,教学内容不接地气,教学方法单调乏味等问题。文章结合宪法学科特点,提出宪法教学应注重“宪法人”核心素养培养,应回归生活宪法,应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三方面,并提出宪法翻转课堂的改革路径,从内涵意义、构建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翻转课堂;宪法;宪法人;生活宪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
利用NECP1°×1°6h再分析资料,分析2008年1月25—30日我国南方一次强降雪天气的大尺度环流形势。结果表明,高空环流波动为此次强降雪提供了有利的高空环流形势,中
现代信息技术在创设语言环境,创造融洽的学习氛围,激发情感,培养学习兴趣,加大信息输入量,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推进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英语学科的教学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信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作一些探讨。  一、信息技术在外语教
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广大教师在课改的道路上探索前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的变化经常让我们兴奋不已。但我们冷静下来仔细思考的课堂教学时总感觉欢喜与问题并存。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关注了一方面的同时可能就忽视了另一方面,我们在总结课改经验和成果的同时,更应正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林林总总的问题,努力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让问题更少,让精彩更多,教学效率更高,成为我们的追求。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
在新课程的引领下,语文课堂变得更活了,学生的能力变得更强了。但是,在看到学生诸多可喜变化的同时,我和许多同事也发现,现在的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方面的能力却显得越来越差了。那么如何转变此类现象呢?  一、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语文教学的根基  任何新知识的获得,都必须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语文基础知识的内容,前后左右都有内在的联系,系统性、连贯性较强。因此,讲课时把新旧知识紧密地衔接起来是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