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huo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是新世纪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它无论对于教研人员还是一线教师来说,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生事物。至今这门课应该怎么上,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许多一线教师还很困惑,要教好这门课的确不容易。下面笔者就近期在听课中发现的一些常见问题,谈几点本人的思考。
  
  一、正确认识和使用教材
  
  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正确认识和使用教材,是教学效果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也带来了教材编写和使用的新理念,这使得品德与社会教材从设计思路到呈现方式,都与传统教材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材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品德与社会学科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获取过程。在教材内容的呈现上,知识介绍型的主体课文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大量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了观察、体验、探究、调查等教学活动。
  教材为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留有充足的空间。不同版本的品德与社会教材,大都只规定了单元授课时间,对每课的授课时间没有做要求。也就是说,具体某一课上一课时还是三课时,可由老师结合自己和学生的情况,灵活地进行设计和安排。如果按全学期的总课时数和教材中课文数来计算的话,教材中的一课,在教学中一般需要2~3课时完成。
  鉴于教材的如上特点,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灵活的使用教材。
  1.教材中设计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前后调整顺序,甚至也可以用更有效的活动形式来取代它。
  教学中,我们看到的成功课例大都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有创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这样成功的课例举不胜举。这些教材之中没有的内容和活动,是老师们创造性的教学设计,是我们课堂灵动和个性的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老师要对教材进行改编,一定要在吃透教材,并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如在“选购商品”一课的教学中,老师是给学生补充诸如“消费者协会”的性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意义这类概念性的知识,还是让学生增加“当地消费者协会的位置、投诉电话是多少、如果在购物中有纠纷,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这类的知识和能力。显而易见,无论从教学目标还是学生发展的角度,我们都应选择后者。
  2.对于教材中的范例老师可以用当地的、最新的、学生自己的例子来取代它。
  教材中有一些内容是教学活动中的范例,它们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知识。这些教材中的范例,如果是经典的、合适的,我们可以直接使用;如果范例不适合当地,不适合本班学生,老师就可以用当地的、最新的、学生自己的例子来取代它。
  
  二、教学中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1.让学生把自己真实的思想和生活经验带进课堂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些经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放开学生的心扉,把学生自己真实的思想和生活体验带进课堂。
  比如,“熠熠生辉的中西文化”一课中,有一个教学内容是老子的辨证思想。只介绍老子和他《道德经》中的辨证思想很枯燥,如果教学中结合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让学生试着用辨证的思想讨论“如何对待一次好成绩”、“如何对待一次坏成绩”等现实情况,学生会在明理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老子这一思想的博大精深。
  2.布置学生做课外调查,了解更多的社会生活。
  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做课外的社会调查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比如,在农村小学教学有关环保内容的课时,教师就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后向父母调查他们小时候的耕地环境状况,再与现在的情况对比,这样的调查结果是很有说服力的。
  教学实践中,由于不少老师布置的调查内容与要求不当,学生的调查结果没有价值。比如,在一次听课中,老师要求学生调查去年自己家全年的家庭日常消费情况。从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很明显调查结果不真实。但这并不能怪学生,因为这是一周前老师布置给他们的作业。用一周的时间做此项工作,学生也只能自己编了。如果老师利用这一周的时间,让学生把家里这一周的每一笔收入都记录下来,老师再指导学生具体分析这周的花销,这不但保证了调查的真实性,也会对家庭的日常消费有一个健康的指导作用。
  
  三、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我省“自主学习 自主发展”课题研究并实践了多年,在课堂上出现了很大变化,满堂灌和一节课中老师一问到底的现象有了很大改观。但在听课中,发现有许多老师上课时不敢多说话了,不敢指导了。我认为越是开放性的课堂,教师对课堂的调控作用和指导作用越重要,必要的知識、方法教师该讲的一定要讲给学生。
  1.突出教育的实效性,及时解决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
  这门学科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和社会调查,把获得的信息以及自己的思想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老师要善于把握住学生思想,并及时地给予指导,以及时解决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
  如,在“学校的安全生活”一课的教学中,老师让学生提建议怎么避免伤害的发生?其中有两位同学提出来“老师多留作业”,作业多了,学生没有时间玩了,也就不会受伤了。老师对此却没有作任何评价。显而易见,安全的生活应靠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作保障,更何况大量无意义的作业本身就是对学生身体和心灵的伤害。
  2.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是这门学科常见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明显,教师和学生非常喜欢,而且这种学习过程本身也是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但在教学中,常会发现这些活动流于形式,在低年级或中高年级并无太大的区别和实质上的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教师要明确什么样的问题适合这种教学方式,一般来说应该是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或者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需要形成相对全面的结论。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会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有分工、交流和讨论,会倾听。使合作学习成为小组全体成员智慧的结晶,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完成自己不能完成的工作,或者形成了比自己考虑得更全面的一个方案。
  综上所述,仅是我对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其中难免有偏颇之处,但我希望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更多同仁深入反思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并引发出更多的思想。
其他文献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之一.然而,人类的大量活动已经使水污染日趋加剧,让我们“有水但担忧水”.出台《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对水污染防治开展
期刊
期刊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在校的80%时间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度过的,因此,它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现笔者对此浅谈几点。    一、课前交际,拉近师生距离。    课间十分钟对学生来说,是欢乐而短暂的。刚打过上课铃,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点往往不在与本节课相关的区域。怎样把一颗颗年轻的心从沸腾的操场拉回课堂中来呢?
2009年12月18日,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
期刊
2010年,各级检察机关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检察工作的一系列
【摘要】建筑行业相关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了大量可靠的实践经验。为了保证工程整体的质量可靠性,需要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所涉及的基本原理进行必要的理解和掌握。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结构很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导致工程的墙体出现裂缝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整体的质量。因此,需要及时找出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性能的相关因素,并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有利于提高工程整体的安全性能。本文将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等方面展开
当前,河南正在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举措.中共河南省委高度重视,精心安
期刊
《英语课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进行交流的素养。”这一理念贯穿于口语交际目标的表述和教学建议之中。口语交际这种新课型,它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又向师生们发出了新的挑战,在时代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现谈一下本个人的肤浅认识。    
【摘要】本文以房屋建筑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防水问题作为切入点,从防水涂料、防水卷材和防水砂浆三个方面分析房屋建筑施工中防水的主要技术和环节。  【关键词】房屋建筑;防水施工;防水技术  随着社会的技术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局限居住环境,房屋的安全性与舒适性成为目前购房需求的重点,对房屋质量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其中防水施工在房屋建筑质量的保障上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危害也是潜在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