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优化课堂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159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前瞻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21世纪的语文教师必须站在语文发展的“昨天”与“明天”的新旧契合点上寻求自己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时代的主潮流。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
  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小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呢?
  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搬运工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马克思)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做到尖子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一个“兵教兵,兵教官,官教兵”的氛围,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
  2.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的基础。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展思维。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教师在课堂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导演”,把学生推向语文教学的舞台。
  3.善于运用言行表情,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言行表情,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一番精彩的开场白,都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终身受用的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
  4.课堂中设计多种参与方式。
  在课堂中要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通过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使自己在整个环节中起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多让学生各抒己见,多听学生意见,与学生默契配合,达成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给学生营造主动参与氛围,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给他们创造展现个性的机会,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创造力是个体综合素质中最有生命力的一种特殊素质,是推动全体顺应环境、开掘潜力、走向成功的内在动能。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呢?
  1.要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布鲁巴克)爱护和培育儿童的好奇心、质疑习惯,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起点。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多问、多想、多说,从不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独树一帜的观点,培养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的精神,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和激情。“教师在课堂中要实施创造性教学,寓创新素质的培养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的发展源的‘机灵点’,使孩子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的天赋。”(苏霍姆林斯基)
  2.通过造句训练,引导创新。
  造句融词汇运用、语言组织、学生扩散思维为一体,是写好文章的基础。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所在课文中的具体语句,熟悉语言环境。造句前提示一定的造句情境,开拓学生思路,唤起学生创新的欲望,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挖掘新的造句情境,去尝试新的表达形式。
  3.挖掘教材中的想象材料,培养创新思维。
  素质教育说到底,在于开发学生智力和非智力潜能,培养创造性的想象力。“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激励的情绪从事学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为人的智慧和意识的伟大感到骄傲。”(苏霍姆林斯基)因此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想象材料,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高峰体验中”不断产生内在的学习原动力,促进学生不断探索,主动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作为跨世纪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开创新世纪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其他文献
公安法学教育是基于公安职业需求和法学教育相结合而形成的特殊的法学教育。其任务是培养学生获得从事警察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法律知识结构和能力。因此,法学教育应强调公安法
摘要: 旅游法规是高职旅游专业的基础课程,旅游专业学生对旅游法规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对旅游业会产生重要影响。但在现实教学实践过程中,却发现旅游法规课程在高职旅游专业教学中生存艰难,从课程设置上,教材选用上,教师、学生态度上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了旅游法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 旅游法规 高职旅游类专业 重要性 问题 教学策略    《旅游
摘要: 情感因素一直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情感必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积极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有针对性地分析了音乐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情感因素,并探讨了情感因素的转化方法。  关键词: 情感因素 音乐教学 学生 教师 转化    一、引言    音乐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过程,而且是教师与
著名的心理学家英格里斯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进行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并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情况,而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那么,怎么才能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适应能力,使其焕发出应有的青春活力,开发其巨大的潜在能力呢?    一、要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素质教育的决定    教育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而且,育人要重于教书。一
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行为能力,但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型,易受网络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因而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让他们明确是非观念、规范行为已成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家庭、学校、社会作为“道德文化植入者”,在中学生的网络道德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三管齐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学校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培养的作用    对于学校,我们
摘要: 提高科学课程探究学习的效益必须建立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把握好精度、宽度和效度等几个“度”。本文从掌握好“精度”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和切实提高“效度”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核心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科学课程探究学习的实效性。  关键词: 科学课程 探究学习 精度 效度    一、问题缘起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
摘要: 教育教学要取得成功,在课堂教学行为上必始于细,必作于细。教态、教学板书、课件使用、课堂练习、教学提问及纠错、教学信息反馈、作业设计布置等细节忽略,使课堂教学的吸引力、生命力缺损。关注了教学中的细节,分析了忽略的成因,方可有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教学细节 忽略成因 解决对策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
摘要: 本文对目前科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和课堂提问技巧方面加以阐述,旨在使广大科学教师把课堂提问当成一门学问去钻研,使合理的课堂提问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更强大的生机,以求引领科学课堂的动态生成。  关键词: 科学教学 有效提问 动态生成    新课程改革倡导动态课堂的生成。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课堂提问是关键。恰当、合理、有效的提问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开阔学生思路,促进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