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新形式教育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c596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定位是传授道理、教给业务知识和技能、解释疑难问题,“传道、授业、解惑”这几个词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认为自己是教学的中心,因而有意无意地维护自己在学生面前的权威,这种做法往往压抑了学生的发展。新形势的教育要求教师首先要摆好自己的位置,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关注学生发展,要求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对教师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倡导“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种定位使教师由传授者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这就要求教师更新观念,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促进教学的全面发展。
  
  平等地参与到活动当中
  
  作为学生的合作者,教师要参与到活动中去。教师“参与”可以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教师参与活动必须要做到与学生真正平等。
  首先,老师切不可轻易否定学生的看法,伤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斯腾伯格提出:“阻碍学生智力成功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权威人物的负面期望。”教师在活动中虽然与学生平等,但是学生还是比较崇拜老师,把老师当成权威人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角度。有时学生的思维可能超越老师,出现新颖而奇特的想法,有的学生的想法是出人意料甚至可笑的,但是如果教师按照自己的思维轻易否定学生的回答,会压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甚至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
  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询问学生这样回答的原因,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这样的答案是不是最好的。如果不是,那能不能一起找出最好的答案来。
  其次,教师参与活动过程,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只是参与者,不能把答案提示或暗示给学生,给学生一条捷径,削弱学生的研究意识。教师最好是鼓励学生自己研究并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疑难时给予适当的点拨。那么,教师需要在哪些地方着重“提示点拨”呢?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在学生不懂或忽略某个细节的时候进行点拨。教师的提示点拨还需要把握好“度”,旨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最后,教师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和及时反思的习惯。教师在知识的传授上如出现误差,要及时在课堂上纠正,不能因面子而固执己见。承认错误不仅不会降低教师的威信,反而能获得学生的好感和信任。
  真正的教育要求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技巧,还要教给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如诚实、坦率等。课堂上难免有一些学生上课不听讲,违反课堂纪律,教师的第一反应就是对其批评、指责。其实这时候教师不妨反思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如果教师真的控制不住,采取的方法不是很得当,要敢于进行自我批评,主动向学生道歉。教师敢于承认错误、过失,不仅给学生做了一个好榜样,还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心灵沟通。
  
  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活动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把更多的学生推到这个舞台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起来?
  第一。活动内容要有新意。怀特海曾经说:“成功的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必有某种创新。这种知识要么本身必须是新知识,要么必须是新时代,新世界里的某种创新的运用。”在选择内容时,教师要保持一颗童心,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创设出富有童趣的、有新意的活动。“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只有把知识与生活联系,把知识与孩子们关注的,想要探索的东西相联系,才能拉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
  选择好活动内容,教师还要设置有趣的导入活动引出主题。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它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学生的兴趣首先要靠有趣的导人来激发。心理学家舒帕尔·卡格安发现:在那些十分熟悉的事物面前,儿童们总是表现得心灰意冷、毫无兴趣,而将那些他们完全不熟悉的事物放在面前时,他们仍显得无动于衷,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们。
  导出主题以后,教师还要组织孩子们的操作、讨论、结论等环节,这就使得教师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有专家指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一个好的老师,并不见得能明察秋毫地预见他的课将如何发展,但他能根据学生思维的逻辑规律,按照内容的要求走下去。”
  第二,组织活动要注意语言的运用。高度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这要求教师在运用语言的时候必须做到准确、清晰,简洁、生动、有启发性,语言越简洁,越生动,学生就易于接受。
  组织活动还要对学生正确引导。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是主体通过原有的知识结构与新信息的相互作用主动生成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反应在课堂隋境中,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与教师及同伴之间的互动、交流,沟通彼此的理解,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正如郭沫若所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自己的手来做的精神”。
  第三,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师面对的不是一个学生,而是一个群体。他们的思维不相同,想法也千奇百怪。教师要注意随时捕捉信息,处理课堂上的生成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教师必须努力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而且要学会接受学生的问题,然后把问题再抛给学生。从而使一节普通的课呈现出生机勃勃、异彩纷呈的动态变化,使课堂焕发出更强的生命活力。
  
  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
  
  民主的教育才会有学生个性的觉醒,才能释放学生的潜能。美国学者罗伯特·迈瑞克认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六种:关怀、理解、认同、尊重、友情、信任。教师只有创设这种和谐的氛围,才能充分发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作用。
  教师关怀、理解学生。对不同学生的表现都能透过现象寻求合理的解释。教师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待学生,而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只有这样才能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但每一个学生都会在自己独特的领域取得好的成绩。我们不能用大部分学生的标准去衡量小部分人,教师要信 任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教育走向成功。一般来讲,越是容易被忽略的人,他的自尊心就越强。教师应谨慎对待每一个学生。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对待学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一样。”
  全国优秀教师纪连海在专访中讲道:当上课时有学生睡觉,他是这样处理的,当他发现有个学生睡着了时,他很自然地边走边讲,走下讲台,当他绕到那个学生身后时,背对着他,用手从后面摸了一下那个学生的头,继续边走边讲,其他学生都没注意到。就是这一个小小的动作,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也更加尊重老师,以后,怎么还好意思上课时睡觉。
  除了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还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包括和谐的教学情境,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教学情境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和谐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频频的心理接触和思维共振。学习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但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肯定会有错误出现,尤其对小学生来说。在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善待学生,弄清问题出现的原因,鼓励学生重新探索,而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提议或看法。
  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指“做中学”,在“生活中学”,通过实践得出结论。在“生活中学”要求把生活中的现象与课堂紧密联系,设置有趣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知识。现在的学生接受的知识多是间接知识。间接知识有它的优点,但也有它不尽如人意的一面,让学生接受这种枯燥的间接知识的有效办法就是让他们动手,通过实践获得。因为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是最有意义的,也是最容易记忆的。新课程也提到“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精神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就会给学生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求知、求参与的心理需要,抓住学生好玩、好表现的心理特点,设置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不只是教师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在解决课堂生成问题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知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技巧,而提出一个问题则需要创造性地想象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观察事物、发现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是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思维的空间。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特殊的学生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欣赏。欣赏教育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可以让学生觉醒、自信起来。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奖赏时,他们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相反,当他们的愿望和行为受到教师的否定和批评时,则有可能因此产生挫折感,引起消极情绪体验。欣赏学生、热爱学生、激励学生进步是尊重学生情感发展,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用美妙的童心和赤诚的爱心搭起师生情感的桥梁。
  欣赏学生就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倾听学生的一言一词。只有发现才能欣赏。罗丹曾经说过:“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观察学生的举动,倾听学生的言辞,就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揣摩学生的知情意行。虽然课堂上学生比较多,但教师要做到既要照顾大多数,又要意识到少数人的存在,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也许正是这少数人使课堂添姿加彩,使老师与学生有意外的收获。
  欣赏学生既要欣赏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又要欣赏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方面的独到之处,还要欣赏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即使学生有错误,教师也要换个角度去观察,也许这样看是错误,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是亮点。
  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所谓的“差生”,在学习方面或纪律方面稍微弱一点。但并不是所有的方面都弱,教师要学会欣赏。教师喜欢聪明、漂亮、乖巧的学生,但是我们要知道:一个学生只是老师的几百分之一,可他却是他父母的全部。即使学生表现不好,也应当用善意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去激励学生,使各种水平的孩子都生活在希望之中。
  
  努力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读书学习应该成为教师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具备渊博的学识,教师才能以自己的风度、气质、魅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吸引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正在成长的一代求知欲强,信息渠道广,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教师不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就难以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会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如有位老师在讲“候鸟和留鸟”的时候,有个学生说:“鸽子也是候鸟”,老师否定了学生的说法。因为一般情况下鸽子是不会因气候的变化而迁徙的。但是如果教师了解这方面知识的话就应该知道:家鸽是不会迁徙的,但是野鸽却会因气候的变化而迁徙。
  教师学习,不仅要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学习专业学科知识、教学理念知识和各方面的生活常识以及各种电化教学设备的使用等。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使教师在头脑中形成严密的知识网络,不仅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还有利于新思想、新方法的提出。先进的教学理念可以使教师紧跟时代,并能在教学中用最新的知识教育引导学生。
  小学生的思维是跳跃性的。而且小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涉及面非常广,有时一节语文课会同时涉及自然、科学、生活等几个领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运用自如。总之,教师要紧跟社会、教育发展的步伐,用全新的理念、全方位的知识来指引学生。
其他文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一方面,教育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社会的全面和谐又为教育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教育不仅要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也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规模宏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这样才能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形成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局面。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以下简称“综合管廊”)是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和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综合管廊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
2006年12月7日至9日,安徽省报刊管理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分析我省报刊出版工作的形势和任务。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创新报刊管理工作思路、
本文重点介绍了MPLS技术的实现细节及在MPLS网络上如何实现VPN在母子公司网络互联的应用。
随着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是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互联网+教学”将应用于各类课程。如何进行“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
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高等学校"两课"的教育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要搞好高等学校的"两课"教学工作,应该建立"两课"学科建设体系以支撑"两课"教学体系,以"两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物理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科学实验能力、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受到严格的训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
论述了区域创新系统的增长极理论、梯度推移理论和创新域理论,并根据它们的作用机理,确立了区域创新系统构成要素.运用ISM法,得出了区域创新系统三个主要的子系统结构模型,以
当前,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然而一些学校是雷声大雨点小,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原因何在?那就是在应试教育沿袭下来的管理体制、评价机制影响下,许多学校仍然是一切为了学生的考分转,只要学生考试成绩高,哪怕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哪怕侵占了学生专门用于发展兴趣爱好的课外活动时间!这些学校的课程改革,根本不去触及课改的关键问题,即对学校、教师及学生的评价机制。青羊区教育局没有回避这一棘手的体制问题,以直面现实的精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之一,是人类创造美和欣赏美的特殊活动领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的活动。文章试图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美”以及探究这种“美”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