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上)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R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上升,越来越多的人患上2型糖尿病。而治疗新诊断的糖尿病时,普遍面临着一项艰难的选择——是使用胰岛素还是使用口服药?有经验的专科医生,会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出适合这位患者的药。有的患者适用口服降糖药治疗,有的则需要注射胰岛素。不少患者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长期口服降糖药安全吗?会不会损伤我的肝功能或肾功能?为什么我要打胰岛素?究竟哪种治疗方案最适用于我的病情?本文就糖尿病患者初诊时常见的一些情况,做出分析,希望能帮助糖尿病患者解除困惑,更好地配合治疗。
  
  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五大类
  
  在临床上,大部分轻、中度的初发糖尿病患者是选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只要合理选用,血糖也能控制得很好。
  口服降糖药的五大类分为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及餐时血糖调节剂。这五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服药时机及不良反应各不相同。
  
  1.磺脲类:主要作用是促进胰岛素分泌。目前临床应用的该类药物主要为第二代,如格列吡嗪(如美吡达)、格列本脲(如优降糖)、格列齐特(如达美康)、格列喹酮(如糖适平)、格列吡嗪控释片(如瑞易宁)等。由于每种药物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排泄途径不同,临床选择用药也不同。如格列吡嗪半衰期短,老年人使用较安全;格列本脲与磺脲类受体结合后不易分离,降糖作用强且持久,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而格列喹酮主要从胆道排泄,特别适用于糖尿病合并轻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另外,格列美脲(如亚莫利)为第三代磺脲类降糖药物,其半衰期长,每日给药一次就能良好控制24小时血糖。由于磺脲类降糖药物作用机制是促进胰岛素分泌,所以只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非肥胖者。此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反应,服药期间应注意血糖的监测。
  
  2.双胍类:其作用机制是改善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与磺脲类药物合用,可改善继发性药物失效;与胰岛素合用可减少胰岛素用量。此类药物主要有二甲双胍(如二甲双胍片、格华止)。由于二甲双胍还有降低体重、调节血脂的作用,适用于饮食控制不佳、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此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腹泻等。为减少胃肠道反应,可指导患者在餐中或餐后服药。
  
  3.α-糖苷酶抑制剂: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延缓或减少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使餐后血糖曲线比较平稳。主要制剂有阿卡波糖(如拜唐苹)、伏格列波糖(如倍欣)。服药时间为餐前即刻或开始吃第一口饭时嚼碎吞服。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表现为腹胀、排气增多,个别会出现腹泻等。
  
  4.胰岛素增敏剂:即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能直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单独应用或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合用均可改善糖代谢,肥胖者疗效更佳。主要制剂有罗格列酮(如文迪雅)、吡格列酮(如艾汀)。患者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血相、肝功能的改变。
  
  5.餐时血糖调节剂:近年来研制的促进胰岛素快速释放的口服降糖药物,可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在每次进餐时即刻服用,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制剂有瑞格列奈(如诺和龙)、那格列奈(如唐力)。因该类药物92%在肝脏内代谢,故肝功异常者慎用,而肾功能轻度不全者可酌情使用。
  
  口服降糖药真的会严重损伤肝肾功能吗?
  
  糖尿病需要长期控制,有些患者心里总是不踏实,老是担心长期用药会对肝、肾造成损害。事实上,大多数药物进入体内以后,大都要经过肝脏代谢,然后再由肾脏排出体外。如果患者的肝肾功能正常,就能保证药物在肝脏及肾脏正常代谢和排泄,而不会对肝肾功能造成影响。相反,如果患者存在肝肾功能不全或者用药剂量过大,就会加重肝脏代谢及肾脏排泄的负担,并影响肝肾功能。
  例如,二甲双胍不需要从肝脏代谢,而是直接以原形从肾脏排泄。大量临床验证,肝肾功能无损伤的患者在常规用药范围(500-2000毫克/日)内服用二甲双胍,不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伤。但如果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二甲双胍经肾脏排泄受阻,就使得二甲双胍和乳酸在体内堆积,容易导致乳酸酸中毒。因此,当患者血肌酐大于150微摩尔/升时,医生一般会建议停止服用二甲双胍。此外,出现严重的心、肝功能不全时,也应停药。但年龄不是考虑是否停药的因素,只要没有禁忌证,老年人也可以安全地使用二甲双胍。
  那么,除了双胍类药物以外,其他各类降糖药是否对肝肾功能有影响呢?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其他四类降糖药有出现肝功能异常的个别病例报道(发生率小于1/10000),多表现为轻度和暂时性转氨酶升高。总的说来,近二三十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目前临床使用的各类口服降糖药还是比较安全的。
  不可否认,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但糖尿病患者不可将药物的不良反应过分夸大。事实上,临床上使用的各种正规降糖药物都是经过层层筛选,在反复动物试验和多年临床验证的基础上,得到确认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其不良反应并不严重,损伤肝肾的情况极其罕见。
  一些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期间发现肾功能异常,实际上多半是糖尿病本身造成的,与糖尿病病程长及血糖、血压控制不良等因素有关。事实上,长期高血糖对肝肾功能的损害要远远超过降糖药物对肝肾的影响,良好的血糖控制本身就是对肝肾最好的保护。因此,糖尿病患者要权衡利弊,抓主要矛盾,而不能因噎废食。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服药、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完全可以长期放心服用降糖药。(待续)
  
  编辑 唐袁媛
其他文献
我患糖尿病6年了,2004年春天我又被确诊惠有白内障。  自从确诊后,我就立即开始治疗。在平时科学饮食控制血糖的同时,膳食中也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菠菜、柿子椒、鲜枣、猕猴桃和大豆等。平时经常喝养肝明目的茶,如《糖尿病之友》2007年第10期上介绍的决明子茶,以及枸杞子茶和菊花茶;还经常吃些含钙多的食物,如牛奶、骨头汤等;每天坚持喝水1000毫升以上,以防止机体脱水,
期刊
打鼾会增加胰岛素抵抗    饮食富含预防1型糖尿病 动物实验显示,鱼类、亚麻籽油、胡桃、大豆等食物所含的脂肪酸,有预防1型糖尿病的功效。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科研人员调查了1770个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孩子,发现患病风险高的孩子只要多吃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体内出现胰岛自身免疫成分的可能性就会减少55%。他们还检查了244个孩子血细胞膜里脂肪酸的情况,发现血细胞膜存在这种脂肪酸的孩子,
期刊
有位患者家属来院咨询时说:“我爱人去年刚刚诊断为2型糖尿病,医生先后给他开过好几种药物。我希望他的血糖能控制得好一点,并发症能少一些。但是因为他工作忙,应酬多,又常出差,因此血糖总是不稳定,在外面吃饭的机会一多,血糖就升高。医生一再告诫他要保持血糖稳定,上下波动不好,可我爱人就是不当回事,把医生的话当成耳边风。他说他的糖化血红蛋白是7.0%,这数值是合格的,根本不用担心。那么,他这种情况到底要不要
期刊
我于1998年4月到医院检查时,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这时我已经出现并发症了,医生告诉我一定要长期吃药。当时我对糖尿病一无所知,认为病都是有来有去的,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开始了治疗之路。6年中,我试过气功,用过六七种药物和保健品。只要号称能治愈糖尿病的,我都试用过了,但每次都是以希望开始、以失望结束。    对胰岛素有了正确认识    2005年我接触到了《糖尿病之友》杂志,经过半年多的学习,我对糖尿
期刊
一位糖尿病患者这样形容自己确诊时的状况:“今年我31岁,3年前的6月份,因为多次口干,我到门诊检测了一下血糖,结果超过了14.0mm01/L。当时我很痛苦,也很无奈,虽然没想过死,但是总觉得世界对我太不公平了。我也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非让我承受这份痛苦呢!我还有很多没做的事情,我还要奋斗,还要去争取更好的生活,可是什么都晚了。”  这位朋友当时的心情,和大多数刚刚患病的病友们一样,感到悲
期刊
X  如今,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很常见的疾病,虽然糖尿病本身并没有特殊的临床表现,但会在人们不注意时诱发各种急性或慢性的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或者致残,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严格控制血糖,积极调整治疗方案。因此,血糖的自我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血糖监测的作用    血糖的自我监测是近十年来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方法,为糖尿病患者和保健人员提供了动态数据。对患者血糖动态变化情况的
期刊
一走进病房,就看见马起宇老爷爷正安静地坐在床上。两年前已经失去了一条腿的他,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今年87岁高龄的马爷爷,思维非常清晰,能清楚地回忆起刚患糖尿病时的那段时光。那已经是25年前的事了,当时他六十出头,身体很好,还没有退休……在回忆中,他的眼神逐渐黯淡,隐含悔意的话语令人忍不住心酸。    不痛不痒,没关系    1982年,马爷爷在体检时被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当时全社会对糖尿病都不
期刊
张连记主任:  您好,我是《糖尿病之友》的忠实读者,在杂志上读到过您很多文章,受益匪浅。最近在2007年第9期上,看到一篇您的文章《初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理想选择》,从中我很受启发,就自己的情况向您请教一下。  我今年也是50多岁,患糖尿病刚2年,一直在用二甲双胍治疗。由于我还没有退休,经常有些应酬,致使我血糖控制也极不稳定,空腹血糖有时会超过10.0mmol/L,这些都和您文章中介绍的孔先生相似。
期刊
解读    女性在更年期前,因为有女性荷尔蒙的作用,使得血管比较不容易硬化、阻塞。更年期以后,身体内的雌激素大幅减少,心脏血管缺乏缓;中适应力,所以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就会急剧增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女性在50岁以前冠心病的发病率要少于男性,但绝经期以后则显著增加。绝经期女性患冠心病的危险以每年2%的速度增加,而冠心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比绝经前上升了4倍。    症状不明显一定要重视    糖尿病患者本
期刊
“我今年72岁,身高170厘米。体重83千克。1987年时,我去医院体检,总胆固醇严重超标,医生说:“你的血脂太高了,必须重视。否则,易患高血压,糖尿病,同时要减肥。老话说:‘裤带长,寿命短’啊!”但我当时没有不适的感觉,身体又棒,所以并没有因医生的劝告而收敛,依旧过着酒饭照样吃、香烟照样抽的生活。”    无知——有病不住院    1992年,我化验空腹血糖为10.0mmol/L,总胆固醇和甘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