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足”之痛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web9737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走进病房,就看见马起宇老爷爷正安静地坐在床上。两年前已经失去了一条腿的他,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今年87岁高龄的马爷爷,思维非常清晰,能清楚地回忆起刚患糖尿病时的那段时光。那已经是25年前的事了,当时他六十出头,身体很好,还没有退休……在回忆中,他的眼神逐渐黯淡,隐含悔意的话语令人忍不住心酸。
  
  不痛不痒,没关系
  
  1982年,马爷爷在体检时被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当时全社会对糖尿病都不是很了解,所以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后的他,并没有把糖尿病当回事。当时他62岁,身体没有其他任何问题,忙于工作的他,拒绝了医生提出的住院治疗的要求。回家后,他把医院开的药直接束之高阁,发现这个病不痛不痒之后,他一如既往地工作生活,放弃了正规治疗的最佳时机。
  
  假药一吃好几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接触到了一些糖尿病病友。一位“同病相怜”的邻居向他推荐某保健品,马爷爷终于决定对糖尿病治疗进行投资。在邻居的带领下,他买了那种现在都忘记了名字的保健品,为了方便省事,从不去医院,一吃就是好几年,结果毫无作用。
  
  宁死不愿再截肢
  
  两年前,马爷爷终于尝到了糖尿病的苦头。不知道什么原因,他的左脚有个脚趾缝因破溃且未及时治疗而开始流水,慢慢变黑,疼痛异常,他知道不好了。北京有名的大医院他都去看过,但都没有好的办法。最后住进煤炭总医院骨科,一开始还想用药能保住脚,但因病情发展无法控制,最后还是进行了截肢手术。为了保命,大腿中部以下都被截掉,从此残疾。
  如今因为持续高烧再次入住煤炭总医院的马爷爷,已经在医院住了1个月了。他的右脚因为肿胀,在医院进行了会诊。当时有专家提议截肢,他听说后坚决反对:“我宁愿死也不再截肢,现在我拄拐还能走,再截肢我就只能‘爬’了。”后来,在内分泌科李红梅主任中西医结合的保守治疗下,如今他的右脚已经基本恢复,在记者采访的第二天,马爷爷就要出院了。
  
  马起宇对糖尿病患者的忠告:
  
  其实,我到现在才刚刚了解糖尿病的严重性。两年前截肢时,我还不服气呢,怎么就必须截肢了?截肢后我活动受限,终于静下来认真学习了一些糖尿病方面的书籍,这才知道糖尿病的可怕和并发症的严重性,也才明白自己到底走错了多少路。所以,患了糖尿病后,应该积极治疗,去正规大医院找有经验的专家进行系统治疗。自学糖尿病知识是基础,平时要注意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药物也要用得明明白白。千万别发展到像我这样才真正认识糖尿病,我就是被糖尿病和自己的无知给害了。所以,广大病友千万别走我的老路,不能把糖尿病当成儿戏。当你放松警惕的时候,想想我的窘境吧!
  
  煤炭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红梅点评:
  
  马老患糖尿病25年了,从未积极治疗和控制过糖尿病。糖尿病足是他的首发症状,最终导致了截肢。虽然现在他积极控制血糖,但已经阻止不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如今他的右脚是混合性坏疽,还有双下肢血管狭窄和堵塞。考虑到他年龄比较大,所以采用了保守治疗,全身运用抗生素加上全身改善循环的药物以及局部换药处理,病情已暂时控制住。
  通过马老这个病例,大家可以看到,糖尿病患者在血糖高时,往往因没有特别不舒服的症状,而产生忽视心理,到出现并发症时,就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所以,我给糖尿病患者们提几点建议:①血糖高但症状不明显的患者,也要尽早积极治疗,控制好血糖。②不要听信广告宣传和虚假信息,说能根治糖尿病和治愈糖尿病的话都是假的,患者一定要科学地面对糖尿病,这样才能保证生活质量。③糖尿病虽然不能治愈,但它是可防可控的,如果控制良好,寿命和生活质量不受影响。所以,糖尿病患者要持之以恒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科学用药,一定要有信心和恒心与糖尿病作斗争。
其他文献
因为糖尿病会损伤血管神经,所以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足部问题。而且,神经受累后对外界伤害感知能力进一步降低,有可能一直发展到出现足部感染等并发症后,才会引起患者的重视。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也会发生改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下降。一个小的感染灶也可能迅速发展为皮肤以及肌肉的坏死,需要截肢以挽救性命。强化血糖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防足部问题。  糖尿病足病的高危人群  1.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  2.男性
期刊
王某,64岁,患糖尿病18年,合并有多种慢性并发症。5年前改用重组人胰岛素30R控制血糖,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空腹血糖大致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欠佳,糖化血红蛋白达8.0%。后经医生建议改用门冬胰岛素30R(诺和锐30)于早、晚餐时皮下注射,空腹及餐后血糖较前明显好转,且由于不需要在餐前半小时注射,SE某感到方便多了,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期刊
现代女性普遍认为,性是夫妻关系的黏合剂,能让家庭生活更和谐、更稳定。但如果丈夫患上了ED(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势必会使婚姻蒙上一层阴影。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李宏军表示,ED不仅影响男性健康,也会对女性的性活力以及夫妻关系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强调“夫妻同治”。    伴侣的性功能相互依赖    李宏军指出,在伴侣间,如果男性不能完成正常的夫妻生活,心理压力会增大,甚至在工作、生活中情绪低落
期刊
10年前,全国高山滑雪冠军赛的滑雪冠军赵永华突患糖尿病,不得不从滑雪事业的巅峰憾然退役。去年7月开始,其眼部并发症病情不断加重,而穷困的家庭已经无力支撑……  得知情况后,本刊编辑部迅速联系到被困在医院准备回家的赵永华。用她母亲的话说,当时的情景就是:“没钱治病了,回家等眼瞎吧。”我们将赵永华的新闻发布在糖友网(www.tnbzy.com)上,并在去年第10期杂志进行深入报道。消息一经发布,得到了
期刊
我患糖尿病6年了,2004年春天我又被确诊惠有白内障。  自从确诊后,我就立即开始治疗。在平时科学饮食控制血糖的同时,膳食中也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菠菜、柿子椒、鲜枣、猕猴桃和大豆等。平时经常喝养肝明目的茶,如《糖尿病之友》2007年第10期上介绍的决明子茶,以及枸杞子茶和菊花茶;还经常吃些含钙多的食物,如牛奶、骨头汤等;每天坚持喝水1000毫升以上,以防止机体脱水,
期刊
打鼾会增加胰岛素抵抗    饮食富含预防1型糖尿病 动物实验显示,鱼类、亚麻籽油、胡桃、大豆等食物所含的脂肪酸,有预防1型糖尿病的功效。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科研人员调查了1770个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孩子,发现患病风险高的孩子只要多吃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体内出现胰岛自身免疫成分的可能性就会减少55%。他们还检查了244个孩子血细胞膜里脂肪酸的情况,发现血细胞膜存在这种脂肪酸的孩子,
期刊
有位患者家属来院咨询时说:“我爱人去年刚刚诊断为2型糖尿病,医生先后给他开过好几种药物。我希望他的血糖能控制得好一点,并发症能少一些。但是因为他工作忙,应酬多,又常出差,因此血糖总是不稳定,在外面吃饭的机会一多,血糖就升高。医生一再告诫他要保持血糖稳定,上下波动不好,可我爱人就是不当回事,把医生的话当成耳边风。他说他的糖化血红蛋白是7.0%,这数值是合格的,根本不用担心。那么,他这种情况到底要不要
期刊
我于1998年4月到医院检查时,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这时我已经出现并发症了,医生告诉我一定要长期吃药。当时我对糖尿病一无所知,认为病都是有来有去的,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开始了治疗之路。6年中,我试过气功,用过六七种药物和保健品。只要号称能治愈糖尿病的,我都试用过了,但每次都是以希望开始、以失望结束。    对胰岛素有了正确认识    2005年我接触到了《糖尿病之友》杂志,经过半年多的学习,我对糖尿
期刊
一位糖尿病患者这样形容自己确诊时的状况:“今年我31岁,3年前的6月份,因为多次口干,我到门诊检测了一下血糖,结果超过了14.0mm01/L。当时我很痛苦,也很无奈,虽然没想过死,但是总觉得世界对我太不公平了。我也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非让我承受这份痛苦呢!我还有很多没做的事情,我还要奋斗,还要去争取更好的生活,可是什么都晚了。”  这位朋友当时的心情,和大多数刚刚患病的病友们一样,感到悲
期刊
X  如今,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很常见的疾病,虽然糖尿病本身并没有特殊的临床表现,但会在人们不注意时诱发各种急性或慢性的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或者致残,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严格控制血糖,积极调整治疗方案。因此,血糖的自我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血糖监测的作用    血糖的自我监测是近十年来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方法,为糖尿病患者和保健人员提供了动态数据。对患者血糖动态变化情况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