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高于一切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7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位患者家属来院咨询时说:“我爱人去年刚刚诊断为2型糖尿病,医生先后给他开过好几种药物。我希望他的血糖能控制得好一点,并发症能少一些。但是因为他工作忙,应酬多,又常出差,因此血糖总是不稳定,在外面吃饭的机会一多,血糖就升高。医生一再告诫他要保持血糖稳定,上下波动不好,可我爱人就是不当回事,把医生的话当成耳边风。他说他的糖化血红蛋白是7.0%,这数值是合格的,根本不用担心。那么,他这种情况到底要不要紧呢?”
  
  高血糖是有记忆的
  
  笔者告诉她,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确实有相当一部分糖尿病病人存在着类似情况,长期血糖控制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处于控制目标之内,从表面来看,病人或者医生会觉得血糖控制得不错。但风平浪静的水面下,其实暗藏着汹涌波涛。只要定期进行动态血糖监测,问题就浮出水面了。最常见的就是赶上春节、中秋节等节假日或是亲友聚餐时,患者往往思想放松,饮食放开,血糖就会猛升。随后的几天,再加强饮食控制或是加大药物剂量,血糖又迅速回到理想水平。高高低低的血糖水平一中和,糖化血红蛋白就处于正常或者接近正常范围了。那么,这种情况究竟有没有危害呢?
  事实上,血糖大幅波动的危害并不亚于高血糖。一段时间的血糖升高不但会产生即时的高糖毒性,导致口干等症状,而且即便血糖降低了之后,仍然会在以后对身体器官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也就是说,高血糖是有记性的。血糖波动大,会加速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而促发血管性并发症,还会促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病发生率与死亡率。因此,我们既要重视降糖的量,也要重视降糖的质(血糖波动小)。单纯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但血糖波动大时,不能盲目乐观。时间一长,血糖波动的后果——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就会陆续显现出来。而及时把血糖控制好的病人,即便以后血糖控制马虎一点,血糖高上去了,合并严重并发症的几率也比那些未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控制血糖的病人低一半以上,这就是血糖的“代谢记忆效应”,即身体能根据最初治疗的血糖水平产生记忆,并做出相应的持久反应。
  
  要关注日常血糖波动
  
  糖尿病治疗史上最为有名的DCCT后续研究——ERIC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强化治疗能使糖尿病患者受益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这项研究包括了1441名来自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的糖尿病患者,这两组患者开始治疗时,方法差异很大,后期逐渐接受相似的降糖治疗,两组血糖控制水平(HbAle)的差异逐渐减小至消失。但即便糖化血红蛋白相同,既往接受强化治疗组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风险仍然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对于这个结果,很可能是由于常规治疗组患者血糖波动较大,从而增加了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由此可见,血糖波动是促使糖尿病并发症增多的一个危险因子。因此,我们不一仅要关注糖化血红蛋白和平均血糖是否达标,更应关注日常血糖的波动状态。
  由此可见,我们不但要追求血糖控制的速度、幅度,更要追求血糖控制的稳定性。可以说,稳定高于一切。
其他文献
饺子可以放心吃    治疗糖尿病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控制饮食,否则治疗效果肯定不佳。但许多患者在坚持饮食控制时,感到吃不饱、吃不好。怎样才能使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既能吃饱,又能吃好,还不会使血糖升高呢?营养学家研究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平衡膳食,即合理的饮食数量和结构,保证营养的均衡。从营养学的观点看,饺子是一种复合食物,一个饺子就是平衡饮食的一个小单元,按脂肪30%,蛋白质20%,碳水
期刊
本期招牌菜推荐人:    陈鹏举,67岁,患2型糖尿病12年。治疗方法:中药、西药结合,采用胰岛素注射治疗,配合运动,饮食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情。目前空腹糖为6.0~7.0mmol/L,餐后血糖为6.0~8.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0%尚无病发症出现。  许多人包括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经常自制豆浆,用剩的豆渣多半倒掉,其实它的营养丰富,还有降糖作用,弃之不用十分可惜。豆香丸可以“废物”利用,按
期刊
有些患者既有糖尿病,又合并有高血压。在治疗的过程中常有一些问题困扰他们,比如血糖和血压哪一个更重要?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既可以有效降压又对糖代谢没有影响?本文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危害和治疗策略做简要的介绍。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害    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约为50%,同时,有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比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致命疾病。高血压和糖尿
期刊
解读    糖尿病足是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展快,病情重,截肢率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股浅动脉、动脉及动脉以下中小动脉闭塞及微血管闭塞。目前使用传统的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太理想。应用超声消融术治疗糖尿病足,重建中小动脉流出道,临床效果显著。    血管内超声能有效消融血栓和斑块    血管内超声消融术优于其他血管成形术的原理在于,超声波有识别动脉壁与阻塞性硬化斑块和血栓的能力,利用空穴裂
期刊
因为糖尿病会损伤血管神经,所以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足部问题。而且,神经受累后对外界伤害感知能力进一步降低,有可能一直发展到出现足部感染等并发症后,才会引起患者的重视。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也会发生改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下降。一个小的感染灶也可能迅速发展为皮肤以及肌肉的坏死,需要截肢以挽救性命。强化血糖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防足部问题。  糖尿病足病的高危人群  1.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  2.男性
期刊
王某,64岁,患糖尿病18年,合并有多种慢性并发症。5年前改用重组人胰岛素30R控制血糖,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空腹血糖大致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欠佳,糖化血红蛋白达8.0%。后经医生建议改用门冬胰岛素30R(诺和锐30)于早、晚餐时皮下注射,空腹及餐后血糖较前明显好转,且由于不需要在餐前半小时注射,SE某感到方便多了,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期刊
现代女性普遍认为,性是夫妻关系的黏合剂,能让家庭生活更和谐、更稳定。但如果丈夫患上了ED(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势必会使婚姻蒙上一层阴影。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李宏军表示,ED不仅影响男性健康,也会对女性的性活力以及夫妻关系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强调“夫妻同治”。    伴侣的性功能相互依赖    李宏军指出,在伴侣间,如果男性不能完成正常的夫妻生活,心理压力会增大,甚至在工作、生活中情绪低落
期刊
10年前,全国高山滑雪冠军赛的滑雪冠军赵永华突患糖尿病,不得不从滑雪事业的巅峰憾然退役。去年7月开始,其眼部并发症病情不断加重,而穷困的家庭已经无力支撑……  得知情况后,本刊编辑部迅速联系到被困在医院准备回家的赵永华。用她母亲的话说,当时的情景就是:“没钱治病了,回家等眼瞎吧。”我们将赵永华的新闻发布在糖友网(www.tnbzy.com)上,并在去年第10期杂志进行深入报道。消息一经发布,得到了
期刊
我患糖尿病6年了,2004年春天我又被确诊惠有白内障。  自从确诊后,我就立即开始治疗。在平时科学饮食控制血糖的同时,膳食中也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菠菜、柿子椒、鲜枣、猕猴桃和大豆等。平时经常喝养肝明目的茶,如《糖尿病之友》2007年第10期上介绍的决明子茶,以及枸杞子茶和菊花茶;还经常吃些含钙多的食物,如牛奶、骨头汤等;每天坚持喝水1000毫升以上,以防止机体脱水,
期刊
打鼾会增加胰岛素抵抗    饮食富含预防1型糖尿病 动物实验显示,鱼类、亚麻籽油、胡桃、大豆等食物所含的脂肪酸,有预防1型糖尿病的功效。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科研人员调查了1770个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孩子,发现患病风险高的孩子只要多吃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体内出现胰岛自身免疫成分的可能性就会减少55%。他们还检查了244个孩子血细胞膜里脂肪酸的情况,发现血细胞膜存在这种脂肪酸的孩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