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学生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q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高中历史学科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本文以《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课为例,浅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一些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学生;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意思是说,学习者不能过分地迷信书本中的内容和思想,必须要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当然,批判性思维并不是对书本内容和思想的全盘否定,而是依据一定的评判标准进行积极主动思考的一个过程。
  历史学家在研究某一段历史的过程中,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会持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并不是死记硬背这些历史学家的观点和意见,而是要研读相关史料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进而对相关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的理解与认识。而这,也正就是培养学生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一个过程。本文以《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课为例,浅论高中学生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 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目标中
  课堂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的行动指南。教师唯有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目标之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批判性思维。那么,教师究竟应该怎样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目标之中呢?
  为了能够准确地将批判性思维融入课堂教学目标之中,教师要在深入挖掘高中历史教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紧密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方法、目标。课堂教学以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为契机,学生的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培养。
  在教学《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这一课时,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 让学生聚焦于相关史料,深入探究抵抗派和洋务派的异同;2. 让学生根据相关史料,自主探究康梁維新思维与早期维新思维的联系与区别。显而易见,在这两项教学目标中都融入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元素。
  当然,光有目标,没有具体的行动,能力无法形成。因此,教师还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引领,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润物无声地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二、 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课堂教学活动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离开了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再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都会落空。也正因为如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要在紧紧围绕教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教学环境,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在《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的教学中,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详细了解了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的背景、主张以及目的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对洋务运动的内容、代表人物以及结果等进行评价。尤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允许并鼓励学生对教材中的相关评价提出质疑,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由此可见,教师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相关历史知识,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 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到课堂练习中
  课堂练习不仅有助于查缺补漏、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还有助于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显而易见,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练习在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方面的作用,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的时候必须要紧扣教材教学内容。同样,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练习在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教师必须要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基于此,教师在潜心设计课堂练习的时候,不仅要紧扣教材教学内容,还要始终如一地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到课堂练习中。
  在《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些材料分析题。其中有一道题目,教师向学生提供的材料《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中记载着一段与传教士李佳白相关的故事。在这段材料的最后,教师设计的问题是:为什么李佳白在中国传教时“一如华人仪式”,一手拿《圣经》,一手捧“四书”?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练习,不仅能够及时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切实发展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要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目标之中,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贯穿到课堂练习之中。以建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为抓手,就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而全面发展高中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喜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J].考试周刊,2018(21):151.
  [2]彭华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1):64.
  作者简介:江麒,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县田家炳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古到今,被世人称为中华之瑰宝。汉字具有别样的形貌、独特的魅力,写好汉字对于初学书法的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可在当下的教育中,常常忽视对毛笔、钢笔、铅笔“三笔一体”的书法指导及训练,学生的“三笔字”各为一体、风格杂糅。因此,本文基于范本对“三笔一体”的书法教学以欧体为例进行简要分析及探讨。  關键词:范本;三笔;欧体楷书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实施对书法教育的加
摘 要: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用科学的方法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现行初中仁爱英语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及编排上为英语教学者提供更好的硬件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的兴趣,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素質教育;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率  笔者多年在教学第一线,谈谈几点体会,与大家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很多事情都能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虽然快捷方便,但是各种紧迫感越来越强。这种紧迫感也逐渐渗透到了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中,孩子也不断地被鞭笞,他们的学习活动中充满了紧张和逼迫,他们都在家长和老师设定的标准下进行被动的学习。为了完成这些标准,他们牺牲了游戏时间,牺牲了休息时间,获得的是家长的满意或者更高的期望,满足了家长的“攀比”。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些现象其实
摘 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兴趣、积累、练笔、评改四个方面探析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措施,可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教育;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相比于城市,农村教学条件较为落后,教学效果不佳,而尤以小学作文教学为甚。小学作为学生写作的启蒙阶段,作文教学十分重要,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对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今后发展意义非常。  一、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摘 要: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如何在管理班级期间让学生听话,又能让他们学到知识,体会哲理,这是对每一位班主任的考验。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一言堂式的管理)局限性强,缺乏对部分学生的尊重。所以,打造民主型班级,让学生敢说敢做敢当,这无疑是提升管理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班级管理;民主型班级;管理方案;管理思路  尊重是一個永恒的主题,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重在互相尊重。在践行班级管理期间,虽然班主任是学生的
摘 要:本文指出化学试卷讲评课是师生共同探讨解题方法、规律,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以及提升化学成绩的有效途径。提出了讲评课的流程是确定不能解决的题目、明确教学目标、典型题目交流讨论、归类讲评,讲评课的四个原则是重点突出、分类讲评、思维发散、规范训练,讲评课的四种实施方法是以构建答题模板、思维发散、思路引导、分析错题原因。  关键词:化学试卷讲评课;流程;原则;方法  试卷讲评课是在考试之后,教师对其讲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课堂内容与生活实际、学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语文阅读教学已经和生活密不可分。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面向生活的实践教学意义说起,探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所应体现的具体原则、相应地提出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的可行策略,以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观察学习  阅读其实就是在和生活面对面地对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 要:幼儿在园期间,孩子们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体育活动和游戏。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是游戏,孩子身体茁壮成长离不开体育活动的锻炼,如果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让孩子们能在玩中学,趣中练,从而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同时孩子的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活动;游戏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从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不难发现,体育活动在幼
摘要:微视频的主要特点可以用精准、快速、简短来概述,也正因为这样既方便又容易操作被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应用于课堂,并且在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成绩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微视频教学符合小学英语教学的需要,并适用和辅助于英语教学,教师通过将应用课本和微视频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创造了更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及氛围,本文主要探究推广微视频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微视频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微视
摘 要: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深入,区域游戏的教育价值日趋显现,根据幼儿的发展及年龄特点,创设自主的游戏区域,提供适宜的材料,积极地引导幼儿与材料互动,大胆地探索,主动地学习,充分挖掘不同区域中各种材料的多种教育功能,从而有效地将学习深入到游戏化的课程中。  关键词:材料;区域活动;幼儿游戏  一、 引言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深入,游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根据孩子的需求,有目的地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