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进课堂,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lq329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我们的话题是:“手机进课堂,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建成“互联网 教育”大平台。8月,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共同起草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并明确家长陪伴孩子时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避免孩子学习和娱乐活动时过多地使用电子产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此话题的目的在于集思广益,促进该问题的合理解决。
  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然选择
  一是“互联网 ”潮流势不可挡。各行各业都在“互联网 ”环境下探索自己的发展方式。我们已经习惯在手机上购物、付款、看房、挂号、觅食等等,可以说,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思维和生活方式。最重要的学习活动发生地——课堂,手机怎么能缺席呢? 二是学习方式转变要求手机进课堂。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蓬勃发展,如项目式学习(PBL)、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网络云课堂等。在这些课堂改革中,手机等移动设备恰恰是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主动学习的有力武器。三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需要。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早已经尝试把电子书包、平板电脑引入课堂,课堂发生了让人惊叹的变化。手机等设备进课堂能减轻一些地方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压力。其实,社会上对手机进课堂担心的是学生怎样和手机“和平相处”,担心学生沉迷手机而忘了学习。我们要设计好相关流程,规范学生的手机使用纪律,不要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 李小春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坚决反对学生带手机上学
  学生带手机进课堂进学校有以下弊端:学生互相攀比手机品牌、档次;课堂上手机发出异常声音影响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学生用手机查找作业答案或考试时作弊;几个学生挤在一起玩游戏或浏览不良网络信息,学生不分课内、课外互发信息,相约在一起做些不敢摆在桌面上的事。
  —— 田杰柱 湖北襄阳市第七中学
  解决手机难题,“堵”不如“疏”
  无论什么样的“堵”,都不会取得很圆满的效果。要知道,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学生增长知识、获取信息、开拓视野,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和教师,智能手机无疑成为最重要的便捷工具,使用智能手机是无法阻止的大趋势。关键是教师要有智慧,能让学生适度利用,而不是无法控制地上瘾。要引导学生掌握网络时代的学习方式,学会将系统学习跟碎片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面对手机难题,我们必须启动智慧、运用智慧,少“讨伐”,多“攻心”,善“怀柔”,能“导行”。变生硬的“堵”为理性的“疏”和智慧的“导”,教育痛点就有可能变为教育亮点。
  —— 王道坤 山东沂水县职业学校
  国外对学生禁带手机有明确规定
  目前,国内对中小学生是否能够带手机上学没有硬性规定,但是国外却普遍有明确规定。比如连续两届称霸PISA的芬兰,即使拥有比其他国家更开放自由的教育体系,也依然禁止学生上课带手机;法国也通过了禁止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法案。由此可见手机进课堂的确存在弊端。当然,上课带手机并不是只有弊端,也可以促进一些网络课程、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的开展,这主要取决于学校或者国家能否出台明确的校园手机政策细则和德育政策。
  —— 方婷 湖南长沙市一中雨花新华都学校
  手机进课堂“姿势”要正确
  “互联网 教育”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我们可以阻止学生把手机带进课堂,那么其他时间又怎能做到完全隔离?手机可以进课堂,前提是“姿势”要正确。手机是用来实现翻转课堂的辅助教学工具,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更不是游戏娱乐设备,要在监管下使用。允许手机进课堂不等于无条件地把手机交到学生的手里,要根据作息时间限制或开放手机的使用;后台对手机各APP的安装使用要有监管和提示;要精选教学使用场境。不适合教学内容使用的则坚决不用。
  —— 陈志文 浙江慈溪市崇寿镇中心小学
  提高课堂效率是关键
  我们以利用课堂网络环境开展了六年学习的两个学校为研究对象,跟踪和采集了九个学期的网络班和普通班学生视力变化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发现,网络班和普通班学生视力没有显著性差异。我们认为,课堂上使用电脑不是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降低学生课业负担才是改善学生视力情况的关键。我认为,凡是延长学生学习时间的电脑使用方式,一律不应推广,凡是能够提高效率、节省学生学习时间的方式,均应大力提倡。
  —— 余胜泉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INNO EDU创新教育大会是喵爪教育生态圈的嘉年华盛会。喵爪将同合作伙伴共同制定会议的内容,并组织会议的召开。  INNO EDU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喵爪玩课表(Playlist )项目制学习的发布及ICO项目路演  新的喵爪玩课表(Playlist)内容将在大会上发布。届时,人们将第一时间获取新的玩课表(Playlist)的资讯,认识并了解创建者或团队,交流教育内容与教育发展思想,从而更好地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颁布后,开展基于平板电脑的各类移动终端的“云学习”成为焦点。越来越多的学校建成了人手一台平板电脑的“未来教室”,开展了一对一互动教学实验研究。从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第七、八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提交的互动课堂教学课例来看,越来越多地涌现出利用平板电脑进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课例。平板电脑为课堂上师生互动、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支持,
时代驱动,顺势而为  2009年,北京市首先确定了29所数字校园示范校,拉开了数字校园在中小学实践的序幕。丰台区首批有两所学校入选。随后第二批、第三批,丰台区的市级数字校园达到8所之多,区里统筹资金建设的区级数字校园也达到了6所。此外,还有一些学校也愿意自己解决资金来建设数字校园。总体而言,不少学校领导看到了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巨大作用,愿意在数字化方面作出努力。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教育部门只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确定小学数学的课程总体目标是学生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整体发展与实现。新课标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同时,突出强调要进一步促进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目标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数学本身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教育培养
十八大以来,北京市以新常态下的教育民生观引领教育综合改革,以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首都基础教育信息化坚持集约导向,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从“管理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变,从“学科导向”向“学生导向”转变,从“封闭的目标管理导向”向“开放的发展导向”转变,从“互联网 ”规范化招生入学管理入手,施行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创新教改,实现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与供给,不断完善和丰富信息化
《制作图表》选自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五章《数据处理》第五节。这节课的知识并不难,但其中制作图表数据的选择很重要。教材以奥运金牌数据为例,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对此题材已没有多少兴趣。根据新课程理念,我决定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日常消费数据作为本课的素材。因为所有的数据均源自生活,学生只有对创建图表产生了好奇,才能激起学习的兴趣。同时,使用这一数据能够在教学实施中渗透德育。  
当创客教育进入我们的视野,如何让学生的创客行动在创客教育的指导下形成持续发展的态势?项目学习中真实产品和成果的设计,为我们开展持续的学生创客行动提供了源动力。本文通过两个案例来说明创客教育只有来源于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项目学习,学生的创客行动才会持续长效地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够成为有源之水。  进入2016年之后,很多微信公众号中出现了包含创客、创课、创客教育等关键词的文章,甚至有人宣称
【摘 要】本文分析了思维导图作为教学工具在小学英语高年级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并结合一些课例实践,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了思维导图在复习导入、单词学习、协作交流、话题作文、阅读教学、课堂内容复习等教学环节的操作方法,试图探寻出一条有效开展小学英语高年级课堂教学的实践之路。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高年级;教学工具;应用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
顺义区位于北京东北方向,是北京东北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重点发展新城之一,是首都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是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临空产业中心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十二五” 时期将建设成为北京东北部面向区域、具有核心辐射带动作用的现代化综合新城。  顺义区共有公办中小学幼儿园126所,特教1所。近年来,该区以参与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验为契机,大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作为现代教育管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顺义区教育督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作出重大部署,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记 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您怎么看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