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课堂语言艺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hi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课堂语言;规范;自然;适度;条理清晰;启
   发性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01—0061—01
  
   课堂语言是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和载体,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语言,是教师的德、才、学、识的综合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握课堂语言的哪些特征,选择怎样的语言表达方式,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课堂语言要规范
   教师授课时的语言表达,是学生直接模仿和学习的“活样板”。如果课堂教学语言也像我们平时的口头谈话一样,掺杂大量方言甚至一些粗俗口头语,就不能准确表达思想,影响教学效果,同时,对学生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是一种语言误导。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可以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在语音方面,教师要发音准确,口齿清晰,要善于运用语音、语调、节奏等语言技巧,使讲授富有吸引力。遣词造句要符合语言规范,力求高度有效地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争取形成一种“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风格,让学生喜闻乐听。
   二、课堂语言要自然
   听著名特级教师的课,感觉如行云流水般自然,究其原因,课堂语言的朴实不能不说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我们若细心揣摩名师的课堂语言,很难觅到刻意雕琢的痕迹。课堂上的语言,应是随感而发,充满真情实感,富有感染力的。简而言之,课堂语言美在于自然,在于教师与学生能零距离对话。如果一味地展示教师自己的口才和词汇量,一味地有意雕琢,让课堂语言烙上矫揉造作的痕迹,使学生觉得拘束与紧张,到头来只落个“华而不实”的结果。只有朴实自然的课堂语言,才能使学生消除紧张和压力,摆脱逆水行舟的心理负担,在轻松惬意中学知识、长才干。
   三、课堂语言要适度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说得过多,令学生无开口机会;有些教师话又太少,令学生不知所措,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说话的数量和深度。有些教师,他们在课堂上总能出口成章,妙语如珠。他们似乎刻意想要带给别人这样一种感觉:他们天文地理无所不通,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但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真正的和谐课堂是不需要我们教师去刻意表现一个自以为高明的自我,需要的是还学生一个真切的课堂,让学生成为主体。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必须自始至终一切以学生为本,留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时间和空间。
   四、课堂语言要条理清晰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准确地表达所讲内容、严密地论证论点,用逻辑的力量去吸引学生,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语言要简洁明确,直接阐明学习目的和重点,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要做到这一点,备好课是非常关键的;讲课思路要清晰,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合理;讲课内容层次分明,过渡要自然。不然就会使所讲内容如一堆散沙,没有一点粘性,前后内容连贯不起来。教师要准确地把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全面概括出来,只有这样,课堂语言才能简练、准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从而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清晰的印象和完整的记忆。
   五、课堂语言要有启发性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各种器官协同活动。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学得有趣。所以作为一个教师就必须考虑:怎样才能点燃学生心灵之火;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什么样的启示才能启发他们举一反三。可见,启发之中大有学问,一直是教学语言所追求的佳境。启发,一可启发学习动机,二可启发深度思维。启发所使用的语言越简洁、越明了越好。
   编辑:张 昀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由双向可控硅作为无触点开关和HTL电路组成程序控制器两大部分构成DGK低压硅开关控制柜的原理、抗干扰及运行情况。在触发电路中,改变了常规用继电器触头强触发主回
香菇是世界著名的食品用菌之一,属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它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中的七种。长期以来,香菇均用栎树进行段木或袋料栽培,这种栽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学习兴趣;教学情境:审美能力;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2-0053-01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科教学都在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已成了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多媒体它不受时空限制,能把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直接、形象、逼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无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直接关系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已成为我国群众最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基础教育的本质要求,是教育资源短缺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和基本人权的根本途径,是提高人口素质,维护社会稳定,改变边远农村地区落后面貌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一、 什么是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我国幅员辽阔,文化传统、生产力发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联合腹腔镜诊治早期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s)的价值。方法2004年8月~2008年12月,应用EUS对18例早期GSTs(直径〈2c
职业教育承担着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重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法制教育。在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法制教育,必须在将法制教育定位为法律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学生法律知识的储备,增强学生的法律理念和法律情感,鼓励学生主动维护法律,教育学生将法律知识内化到实际行动中。    一、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突出法制教育教学重点  
本文研究桥式起重机微机检测系统——CCAT系统的建立,探讨用微机对桥式起重机的桥架、机构的性能参数进行自动检测的方法和手段。该系统具有效率高,精度高,易操作等特点,能直
学习成功,学习方法是关键。对学生预习、听讲、培养能力、复习等几个方面进行学习方法教学和引导,效果显著。
宣恩县近年来林业建设成果显著,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林农收入,但是也存在整体生态功能不强、产业发展较慢等问题,本文就资源现状,提出科学定位、
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方法,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