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张韵:法国“琴调”中国爱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aoyi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岁学琴,10岁即登上“上海之春”舞台。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赴维也纳深造,2000年取得法国名校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钢琴演奏家”文凭,2004年进入巴黎国立邦旦音乐学院攻读博士,并以优异成绩获全法最高学位——音乐家文凭。
  在巴黎国际钢琴比赛的舞台上,她一举击败前来参赛并志在必得的男性选手,摘得金牌,轰动巴黎。《欧洲信息报》的文章极尽溢美之词:我们很高兴看到了中国的音乐家如此年轻却才华横溢,对乐曲的演绎富于激情又张弛有度。
  在灯光璀璨的舞台中央,在光洁如镜的钢琴前面,在掌声和鲜花中一次次向观众深情谢幕的,是中国青年女钢琴家张韵。围绕着她的故事总是飘散着浪漫和神秘的气息,当记者第一次见到她时,就被那灵动而俏皮的眼神击中。
  
  钢琴家的童年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你3岁时,你的父亲出于自己对音乐的喜爱,把你放在了一架三角钢琴前。可以说,你的人生从此就被规定在某条轨迹上了。对于这样的安排,你有什么感受?
  张韵(以下简称韵):我爸爸小时候,家里就有一台很古老的钢琴,他非常喜欢音乐,但是因为“文化大革命”,这种喜爱是根本不能提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他还是自学了《少女的祈祷》等乐曲。有了我以后,他就希望能培养女儿在这方面的兴趣,他始终认为教育是要因材施教的,所以开始并没有要让我走专业道路。只是碰巧我在音乐上有一些小小的天分,学得很快,所以他才送我去音乐学院的老师那里上课。老师认为我一定可以考得上音乐学院,我才走上这条路。
  今天回望这条路,我的看法就是学音乐就像谈恋爱,单相思是没用的。有天赋但是不喜欢和喜欢却没天赋,都是不可能有出色成绩的。所以大家还是得多留意自己的兴趣所在,多尝试,游泳、下棋、跳舞……在尝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发现自己擅长什么,有可能的话可以适当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记:似乎每一个钢琴家的背后都有一个督促其前进的父亲,远到莫扎特、贝多芬,近有傅聪、郎朗。你和爸爸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你们之间是压迫与反抗的模式吗?
  韵:贪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我也会趁爸爸不在家偷跑出去跳皮筋,毕竟每天练五六个小时的钢琴是比较枯燥的,而且我爸爸说除了大年初一和发烧39℃以上,都要练琴。
  但是我和爸爸之间始终没有什么矛盾,大概是因为我耐性比较好。我记得小时候,爸爸曾经让我罚站,我就站在墙角,面朝着红木家具,因为上面有好看的花纹,然后就在研究和欣赏花纹的过程中自得其乐。
  记:郎朗的父亲曾经在一本书中回忆了当年郎朗为学琴所吃的苦。几乎所有学琴的孩子都有痛苦的童年,尤其是在弹奏美妙乐曲之前各种练习曲的学习阶段,回忆起这个阶段,大家都是一个字:苦。你有过这个阶段吗,那时的你是怎么面对这种苦的呢?
  韵:说实话我不觉得很苦。首先是学琴的过程比较顺利,但更重要的是小孩子其实不懂苦的感觉。虽然旁人看到我每天弹五六个小时的琴,会觉得我很辛苦,但我都不太记得了。就好像大人带小孩子出门,坐公共汽车和坐奔驰的感觉对孩子来说是一样的,小孩子不会觉得坐公共汽车就苦,说不定还觉得公共汽车上人多热闹呢。
  小孩子学琴,真正苦的其实是大人。他们不但要牺牲个人的娱乐时间,甚至还有自己的事业。我小时候,家里的亲戚都是做生意的,他们家里早早就有了冰箱等电器。可是我家几乎什么都没有,因为我爸爸为了能白天多陪我练琴,所以选择了上夜班。直到我12岁,考上音乐学院附中以后,他们才开始实践自己经商的愿望并过上自己追求的生活。
  记:你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享受到弹琴的快乐是什么时候吗?你能用语言向我们传递一下那种快乐的感受吗?
  韵:记得。是我10岁那年登上“上海之春”的舞台表演的那一次。因为所有登台的选手都是学校里选拔出来的,我觉得很荣耀。而且那天我还穿着很漂亮的裙子、化着妆,女生也许会特别钟爱这种感觉吧。
  所以我觉得,应该给孩子创造这样的机会并鼓励他们登台,这种与众不同的荣耀感能很好地激发他们学琴的热情。在国外的儿童钢琴比赛中,中国的孩子们很容易得奖,但是在成人的比赛中,中国选手就很难获奖。主要就是因为,我们的孩子从小都在学习技巧,长时间的练习和家长的陪同使他们的技术进步很快,但艺术是文化,过分强调技术是缘木求鱼,是无法得到快乐,更无法享受和阐释这种文化的。而国外的家长从来不强迫孩子练琴,所以学琴的孩子都是出于自己的喜爱,他们会在这种喜爱中逐渐领悟到音乐的真谛。
  记:回忆童年,你是始终坚定地认为自己将来要成为钢琴家,还是曾经也有过其他的理想?
  韵:我没有这种坚定,我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就是钢琴是西洋乐器,所以我一定要出国去学习其中的文化。而且我喜欢先把手上的事情做好,把常规的事情做好。如果说我是一个开着船在水上前行的人,我只能掌握好自己手里的舵,因为水往哪里流不是我能决定的。
  说到常规的事情,我特别想额外再说两句:很多人说不上学也可以有很好的前途。但是现代社会真的没有接受正规学校教育而取得骄人成绩的人屈指可数。我们不应该把这种偶然现象当成常规现象,还是应该脚踏实地做好该做的事。连眼前的书都不好好读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而一个对自己都不负责任的人,又怎么可能谈到将来的理想呢!
  
  灿烂的游学生涯
  记:考进上海音乐学院是无数琴童以及琴童家长的终极梦想,可是你毕业后却直接选择出国,是单纯地为了深造,还是出于其他的想法?
  韵:正如我前面所说,我一直认为学习钢琴必须要出国,因为这是西方音乐,所以必须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大环境中领悟。这种领悟是坐在国内的教室里学不到的。
  我们的家长愿意花大价钱请好的老师来教自己的孩子学琴,却很少舍得买票带孩子去听一场真正的音乐会,这是教育上的失误。家长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梦,除了出国,最好的方式就是去音乐会上领略国外顶级音乐家的舞台魅力、风采和展示力。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跟我说:“我女儿看完你的演奏会回家以后拼命练琴。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像你一样穿着漂亮裙子坐在舞台上,表演结束后接受别人送上的鲜花。”我很高兴能够为她的女儿营造这样的一个梦。有了这个梦,她会前进得更快乐。
  记: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到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再到巴黎,在游学生涯的最初时期,你为什么不断更换着学习的地方?
  韵:因为虽然都是西方音乐,但其实这些地方的音乐也是风格迥异的。就好像一个来中国学习汉语的人,来了之后才发现汉语也有很多不同的文化区域,应该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方多了解。除了更换地方以外,我更多尝试的是感受不同内容的西方文化,包括绘画、建筑、文学等等。在国外我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博物馆。
  记:上海音乐学院、莫扎特音乐学院、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你学习的地方都是一流的音乐学府,而且你都是其中的优等生。在外人看来,这条成长轨迹非常灿烂。在学习的过程中真的没有经受过挫折吗?
  韵:我至今记得那堂课。那是我在维也纳的第一堂课。我选择了一首贝多芬的音乐,弹了20分钟以后,我的教授,非常温和、缓慢地说:“孩子,咱们还是从海顿开始弹起吧。”当时我就傻了,因为这就相当于一个复旦中文系的本科生考上研究生以后,他的导师跟他说咱们还是从前后鼻音学起吧。
  我很受打击,但是很快就对教授的判断心服口服了。因为并不是我弹得不好,反而是弹得太好了,我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弹琴的技巧上,忽略了音乐本身。这是国内教育的问题,不管孩子学琴的目的是专业还是非专业,所有的老师上来都要求从练习曲开始,从技术开始,结果毁坏了孩子们对音乐本身的喜爱。我现在经常对身边的朋友说让孩子们弹弹自己喜欢的乐曲吧,流行歌曲也没关系,我的朋友问我,技巧不先练好,以后怎么能谈得了高难度的乐曲呢,我就告诉他们,照这样练下去,你认为你的孩子学钢琴的兴趣还能走得到那么远的一天吗?
  后来我就按照教授的要求,尽量少练琴,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听上,包括歌剧、流行音乐、电子乐等等,在这种方式下逐渐了解了音乐背后完全不同的欧洲的各种文化。
  记:我知道你的家境是很不错的,可是你在留学期间还坚持在免税店打工?那是怎样的经历?
  韵:没错,父母的确为我创造了很好的生活条件。所以刚到巴黎的时候,我租的房子就在塞纳河后面,是相当好的地段,站在露台上就可以看到巴黎最时尚的地方,在那个露台上白天喝下午茶、晚上喝香槟看星星非常享受。可是有一天,我的一位在巴黎生活了几年的朋友来看我,就很直接地跟我说:“你这样求学是不行的。首先你要赶紧搬家,这里会让你变成安逸的老太太,失去创造力。其次你要去打工,体验真正的生活。”
  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所以马上把两室一厅的房子换成了一室,而且搬到很远,相当于从上海的新天地搬到世纪公园。接着我就去找可以打工的地方了。
  我经常在一家化妆品店消费,有一天那里相熟的店员对我说她要调职到另一个门店当经理,希望我能光顾新店。我听说她要当经理,马上就问“我可不可以在你手下打工”。她非常惊讶,连连说不行。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打工要每天最晚7点起床,擦玻璃、拖地板、站一天,接待很多旅行团,中午只有半小时休息,这种苦你受不了的。”我问她:“那你为什么受得了?”我至今记得她回答我的样子,她垂下眼睛,很平静地说:“我们习惯了。”
  当时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坚持跟她说可以试用我两个星期,我不要薪水。于是我的生活改变了。首先是这个经理对我的态度,我不再是上帝了,而是她随时差遣的小工。其次,我从一个根本不吃辣的人,变成什么辣都可以吃。中午我们坐在仓库的米堆上,已经饿得站不起来了,那些辣菜在我眼中比米其林餐厅的任何菜都好吃。我那时的体会就是:吃饭的关键不是在哪里吃,而是什么时候吃,和跟谁一起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我终于有很实在的追求了。
  那时我每天的心愿就是打工结束后,把挣的钱一下子花光,买一件自己心仪的东西。结果几个月结束后,我领到那薄薄的几张纸后,根本舍不得花掉。
  我想我的音乐在那之后肯定是发生了变化的,因为人是音乐的载体,你看到什么,你的音乐就会流露什么。
  
  音乐是职业,还是人生
  记:你在巴黎获得音乐家文凭后,为什么还是选择回国呢?
  韵:我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把快乐音乐的理念传递给国内学琴的孩子们。同时尽量对中法音乐教育交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我到法国考试的时候,才知道法国人是先见考生一面,然后将考试约在三周以后。在这三周内,我不但要承担在旅店的住宿费用,还没有钢琴可以练习。这种方式对于中国的考生太不人性了,从那时开始,我就想用某种方式改变这种状态,让大家少走弯路。
  记:音乐家一直给人的感觉是高高在上的,各种时尚杂志又把你塑造成上层社会的名媛,你会去享受这样的定位吗?你给自己的人生定位是什么呢?
  韵:很不习惯。其实我很爽朗,大家都说我像男孩子一样。而我的人生定位正如前面提到的,是跟随我的导师致力于中法艺术交流。我的导师马克·昂德雷是享誉世界的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著名教授,也是法国“第一家庭”的钢琴教师,他在前后35年时间内担任了法国总统夫人布吕尼家祖孙三代的钢琴老师。我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中国琴童领略这位钢琴家的风采。
  记:作为一个从事教育事业的钢琴家,你最想传递给孩子们什么?
  韵:给孩子们自由选择的权利,尊重他们的意愿。如果选择了学琴,也可以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乐曲,哪怕是流行歌曲,不要把学琴上纲上线到不切实际的高度。其实学琴和唱卡拉OK是一样的,是一种感情的放松和宣泄。秘诀只有一个:让自己快乐,然后坚持下去。
其他文献
回眸2010年,地球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美洲的墨西哥湾在汩汩漏油,南亚印尼的火山在屡屡喷发;韩国西部海域水底冒出鱼雷,钓鱼岛和“北方四岛”被炒得火热。在俄罗斯,波
期刊
期刊
期刊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关系9亿农民健康和利益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农村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重心放在城镇,经过30多年的探索完善,已经在城镇建立起相对成熟的以养老、医疗、失业为主要内容的养老保障体系,但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上
期刊
你是个好孩子,心地善良,热心助人,人缘当然不错。但你知道这个人缘是怎么来的?是你贡献自己所有,帮助别人、施予别人太多才换来的,甚至,牺牲了原则,做了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才换来的。这样的人缘,有多少真实的成分呢?  要知道,当他人对你提要求变得毫无节制、理所当然时,适当的、有选择的拒绝是完全正常的,答应了才叫荒谬。当他们完全无视你的感受时,根本谈不上尊重,只是索取而已。  你知道九型人格之说么。其中有
期刊
一个瘦弱的女孩,从4岁开始,陪着无法站立的母亲,走过童年,走过少年,一直走到了18 岁。上学、放学,烧饭、洗衣,不看电视,不上网。她的生活简单得像一杯白开水,却也深刻得让很多同龄人无法想象。  好多人都不明白,这个叫做曹秋芳的90后姑娘的身体里,究竟有着怎样强大的精神力量?    从上虞汽车站往西再开10分钟,曹秋芳现在的“家”就坐落在大马路边一个简陋的小院里。两年前,当地一个热心的企业主把这幢闲
期刊
怎样才算是清纯呢?齐眉的刘海?学生裙?不施粉黛的素颜?倘若拿这个问题去问不同的人,得到的必然是千差万别的答案。  有趣的是人们的清纯标准。有点文艺腔的女生会觉得桂纶镁的微笑清纯无比。年纪稍长一些的男孩子怀念刚出道时的范晓萱,那个还没有染头发也没有浑身刺青唱摇滚的女孩是“清纯”二字的化身。如果问问爸爸妈妈,他们理想中的清纯明星是谁,很有可能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名字。找出这些明星的照片来,却有惊人的纯美
期刊
亲爱的“我不是好人”:  你在人际交往中采用如此这般的行为方式,相信你总有自己的理由。  比如,你热心助人、有求必应,你便得到了老师的喜欢,得到了好的人缘、好的评价,以及那种“荣幸”的、被人需要的感觉;同时,你也避免了那些你不愿意面对的情形——惹老师不爽,被别人孤立,看到别人失望时沮丧的眼神……  总之,你想必是选择了自己认为是好的选项——得到你想要的,避免你害怕的。  如果这样做让你感到快乐,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