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开拓性著作

来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共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研究,既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历史支撑。《中国共产党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简史》专著的研究成果既丰富了中共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内容,也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了历史基础,还为提高中共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提供了历史经验和历史启迪。
  关键词:民族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历史; 中国共产党
  DOI:10.15938/j.cnki.iper.2015.02.034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2-0139-02
  民族宗教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江泽民曾经指出:“民族、宗教无小事。”[1]加强和改进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的基础性工作;而加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则是实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的前提。中南民族大学徐柏才教授及其所率领的团队自开创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以来,孜孜不倦地在该领域辛勤耕耘,可谓硕果丰厚。他们在出版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导论》(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一书后,近期再次推出中共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著作——《中国共产党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简史》(徐柏才、刘启春等著,民族出版社2013年版)。本书的出版,与之前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导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以及《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等著作一起,形成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环链,构建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框架。
  《中国共产党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简史》的出版显示了开展党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必要性。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民族工作中,在推进各民族间相互交往、经济互补、政治整合、文化互动的进程中,在促进各民族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悠久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传统,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藏,有待发掘。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样,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自党成立以后就开始萌芽、形成、发展,在动员和团结各民族人民为完成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洪流中显示了应有的价值。党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范畴、理论体系在日渐清晰明确,其任务内容、方针原则、途径方法、组织体制渐趋成熟,呈现出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兼备的特征。党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存在,需要研究者在浩繁的卷轶中披沙沥金,尽力爬梳,对党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进程作出一个日渐清晰的勾画,使研究者能够既有一个总体上的宏观把握,又有具体地历史地微观探究。
  《中国共产党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简史》在宏观思考与微观探究两个方面都比较成功。在宏观上,作者较好地把握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脉络,整体性地描述了党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随着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而不断发展的基本历程,使人们能够对党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有一个框架式的把握;同时依据中共历史的分期,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具体地历史地考察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在各个历史阶段所呈现的不同内容、形式和特点,呈现了各阶段中党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的思想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人物、事例等。这样,从党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全貌到具体史实,有筋有骨,有血有肉,内容丰满,为进一步开展党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中国共产党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简史》初步总结了党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为推进党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提供了历史借鉴。研究党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史,是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探求党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性认识的需要。历史总是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中前行的。党史有着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2013年6月25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2]党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历史经验亦需要不断总结。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有效地开展着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既有理论上的建树,亦有实践上的创新,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十分丰富,亟需把它们挖掘出来,进行总结,窥视其中的发展逻辑,升华人们的认识,为更好地推进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无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党在处理民族问题的过程中,坚持思想领先的原则,大力加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党的民族团结、平等、进步的政策及时地宣传到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在少数民族群众中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党的政策教育、时事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武装民族群众并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有效地保证了民族地区的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在此过程中,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随之得到创新发展,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针、内容形式、方式方法、手段途径、活动载体等切合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得到很好运用,并随着时代发展和工作需要不断创新。总结这些历史经验,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更好地为现实服务。这正是开展党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意义所在。
  《中国共产党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简史》的出版为推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学科建设和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了史学支撑。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一个新兴学科,尽管还处于初步发展的时期,但已经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近些年来,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得到了长足发展。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直接涉及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成果主要包括对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少数民族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内地民族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地区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在客观上已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研究基础。通过这些研究,初步厘定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定位、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和应用研究等,逐步构建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框架。但作为一门学科的完整构建,“史”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从目前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现状来看,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尚显不足,尤其是缺乏全面系统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本书把视野放在党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上,既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构建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的具体化和细化。《中国共产党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简史》一书的出版,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框架构建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当然,做好党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这个过程中难免出现疏漏和不成熟之处。党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规律和本质,是作为一个过程展开的,需要通过研究历史来把握其走向,从而认识现在,预知未来。其中,党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需要借助于对相关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因而,党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对史料的发掘、搜集和鉴别就显得相当重要。这个过程中,如何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来判定史料,区分党史、党的民族工作史、少数民族革命史等相关学科,以明确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特性,这是党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要着重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447.
  [2] 习近平.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N].人民日报,2013-06-26(1).
  [责任编辑:张俊华]
其他文献
摘 要:现有的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研究缺乏从总体轮廓和生成逻辑的把握,实际上,马克思对共同体的认识经历了从向往到反思再到超越的复杂过程,即从崇拜国家到揭露国家虚幻共同体的本质,再到对虚幻共同体的全面批判以及对真实共同体的设想。而对两类虚幻共同体的揭露以及对真实共同体实现可能性的描述,构成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核心内容。在党和国家提出“中国梦”的伟大理想之际阐明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对我们明确个体与整体
【摘 要】随着活动教育的不断拓展,红领巾社团已经成为学生自主管理的新型课堂,成为活动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载体。番禺区市桥富都小学通过“建立运作机制、重视活动指导、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励优秀社团”等途径,提高红领巾社团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红领巾社团活动;有效性;策略  红领巾社团是学生自主管理的新型课堂,是活动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作为学校管理的一支分流,如何提高
【摘 要】“三导三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研学后教”理念而创建的一种教学模式。以“三导三学”模式开展教学,灵活运用,注入愉悦元素,总结思考,不断求新求变,能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三导三学”;研学后教;语文课堂;愉悦;高效  “研学后教”是对传统课堂的历史性改革与突破,它转变了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钻研知识和方法,生生互动,提升能力。然而
摘要:  提升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应以研究生教育文化为重要基础,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和教育人。当前,研究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现状较好,但也存在不同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我国研究生教育文化在文化理念、文化主体、文化环境等六个方面也呈现出突出矛盾。为此,要从加强研究生教育文化理论与实践研究、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强化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突出导师指导
摘 要:针对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提出“双特色”及其发生机理。“双特色”为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夯实实践基础、明确方向性、赋以创新性,实现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路径选择。  关键词:双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发生机理;改革路径  DOI:10.15938/j.cnki.iper.2016.03.013  中图分类号: G
摘 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接收和发布信息的主渠道。微博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具有价值观教育功能、“深度辅导”功能和危机预警功能。高校要重视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利用微博开展工作的能力素质,以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要求。  关键词:微博; 大学生; 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
【摘 要】以《鲸》为教学案例,从内容分析、原理阐述、创新程度、研学目标、研学路线图以及案例研究价值这六方面进行探究,以摸索出一般课堂的教学规律,建立起合适的课堂模式。  【关键词】《鲸》;“研学后教”  在“研学后教”课题的背景下,本人选择了《鲸》作为案例进行研究,目的是想摸索出一般课堂的教学规律,建立合适的课堂模式。  一、内容分析  从小学阶段来说,说明文的体例少,学生学习的课文大多是记叙文,
【摘要】不等式的证明方法灵活多样,因而证明不等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意识和数学探究能力.这篇文章首先探讨了一类条件可化为“∏x=1”的不等式研究的概况,其后给出了研究的主要结论,最后文末提出了三个猜想供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不等式;∏x=1;述评  1引言  2003年安振平[1]提出问题(数学问题解答1435):设a,b>0,求证:  aa 3b b3a b≥1.(1)  这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的角色相应地发生转变,而教学行为转变的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育角色。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可通过“完善管理机制,促进教学行为改变;开展校本研究,科研引领行为改变;提高教学艺术,专业成长带动转变”来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行为;转变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件大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的角色相应地发生转变,对教师的教
【摘 要】“研学问题”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以教学目标、学生实情、文章特点、生成问题为基点,可设计有效的“研学问题”。  【关键词】“研学问题”;设计  “学”为出发点,“研”上着力,“教”有突破,“研”和“教”有机结合,研学促教,这正是践行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在我区开展的“研学后教”课堂教学相关现场会中,很多“研学问题”没有紧扣教学目标、语言训练或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