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试题应返璞归真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o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高考语文考试进行了多轮改革,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着重理论考试轻实际运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忽略了汉字的正确书写
  现行的高考语文考试以阅读题为主,汉字书写的正误只体现在写作中,那就是每错一字扣一分。根本无法引起考生及社会对汉字书写的重视,以致社会上出现了提笔忘字,错别字连篇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汉字教学,破坏了传统文化。
  二.忽略了语文的实际运用
  现行的高考语文无论是小现代文阅读,还是文言文阅读,古诗文阅读甚至大现代文阅读和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全部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为主,且参考答案让人费解。以致于出现“文章作者不会做自己所写的文章的阅读理解试题,大作家不会做小学三年级试题”的怪现象。使本来充满情趣的语文教学变得让学生望而生畏,望而生厌的现象,不能不说是语文高考试题设计者的悲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批出:高考要进行改革,高考语文要加大分值。这是改革语文考试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为此,我认为语文高考试题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增加汉字听写内容的考试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已经为高考语文试题改革指明了方向。未来的语文高考应和现行的英语高考一样,增加听力测试部分。考查学生听与写的能力,从而引起考生和全社会对汉字听写的重视,在社会上掀起汉字听写热,保护我们的母语。
  三.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作用,增加应用性试题
  1.增加交际运用试题
  在日常生活中,同是办一件事说一句话,有些人一句话能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有些人一句话能让人有如入冰窖的感觉。语文要发挥工具的作用,就要教人会说话,如:一位老太太过99岁生日,通常的祝福语是“祝您长命百岁”,但在这种特定的人物特定的环境下显然极不恰当。如改成“祝您寿此南山,福如东海”,会显得更得体。语文考试就要注重这样的实际运用试题。
  2.增加文明礼仪试题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传承传统的文明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在考试中也要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如:举办家庭宴会,坐车旅行时,长辈与晚辈的座位该如何安排。外出做客时,见了长辈及同龄人如何称呼等等,都关系到一个人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应在考试试题中有所体现。
  3.增加应用文写作试题
  日常生活中,需要写请假条、个人总结、发言稿、演讲稿、启事等应用文。由于高考试题很少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许多人连最基本的格式都不会。如,有人常把“寻物启事”写成“寻物启示”,把“请示”写成“请事”等等,严重影响了文明古国的形象,若高考试题中出现这样的内容,情况会大为改观。
  4.增加汉字书写试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书写已被计算机键盘所取代。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汉字书写带来了诸多不利。许多人不仅不会写字,写错别字,甚至字写的歪歪扭扭,面目可憎,以致比外文都难认的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人文素质。因此,语文考试应增加汉字书写内容的试题。如让考生抄写一首短诗,根据字体好坏给出不同等级的分数。从而彻底扭转语文学习只注重考试答案,不注重书写的不良风气,永葆汉字的优秀性,树立汉字在世界文化中的美好形象。
  总之,语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语文考试也应回归语文的本身作用。改革现行的功利性理论考试为实用性试题,让语文考试返璞归真,已成为高考语文试题设计者的当务之急。
  黄志刚,教师,现居河南上蔡。
其他文献
初中阶段,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已经成为学生提高成绩的瓶颈,大多数学生在考试中最没有把握的就是阅读理解,尤其是现代文阅读理解。其实,就现代文阅读理解解答而言,还是有答题技巧的。  首先,浏览课文,整体把握主旨:  在进入题目之前,不要急着去做题,必须读两遍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  首先速读,快速浏览课文,分清文体,归纳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了解文章什么体裁,写的是什么?  然后精读,仔细
对每一位语文教师而言,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而作为新课程下一名成功的语文教师,要想很好地实施教学,在讲求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基础上还必须拥有个性。下文就新课程下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自己的个性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个性化教学首先应该提倡教与学的民主和平等  语文教育对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没有个性的教师,难以培养出真性情的学生。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