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交织铸文化工艺传承育品行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实践是实现学校办学宗旨、凸显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鲁洁教授《德育论著精要》中提到:生活论的道德观认为,道德、道德的意义不能到远离生活实践的、超感性的第一世界中去寻找,只能在生活实践中去领会。安溪县第二十小学立足学校及区域实际,构思设计了符合教育发展规律、时代发展趋势并融入区域文化传承的特色办学思路,从文化熏陶、课程实践、活动拓展等校本实践,全方位锻炼学生的情感意志,促进学生道德品行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在文化熏陶中潜移默化
  学校从隐性的思想引领与显性的环境文化出发,在良好的文化熏陶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以办学文化为思想引领。学校自办学开始,结合学校地处家居工艺城的地域特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思考研磨,在安溪藤铁工艺的起源——竹藤编之中得到了灵感,探究其编织的特点及工匠精神,提出打造“织梦”文化,为每一位学生“编织花样的童年”,细化出“学思行并重,爱智乐共存”的办学理念、“思行合一,织就梦想”的校训。在办学文化的引领下,学校拥有了强大的思想力量,师生精神文化越来越清晰、明朗、开阔,教师涵养情怀,静谧耕耘,历经寒暑而不懈,垦殖春秋而不辍。学生怀揣梦想,丰厚学养,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学校构筑指尖与思维共舞、童趣与爱心共融、行动与梦想同在的心家园!
  以环境文化为精神传达。学校把织梦文化、工艺之风融入校园文化布置中。走进校园,“呼呼”转动的风车先声夺人,昭示着“我们是勤快一家”;绿丛中、草坪上,点缀着用竹藤编制作的各种惟妙惟肖的动物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将校园装扮成童话世界;藤艺廊上悬挂着学生编织的小花篮、小帽子、果盘、笔筒等各式各样的作品;楼道、走廊的墙壁上,由校长及教师精选的铁艺架上,张挂着学生们精美的竹筛美术作品画;古朴、典雅的藤艺室内有安溪藤铁工艺的发展史,有竹藤编工艺大师陈清河的故事专栏,更有竹藤编的制作流程与技法等,墙上“传承工艺,编织梦想”正是学校竹藤编传习的理念;在占地不足20亩的校园中,还有一座小花园,树木、花卉等植物种类繁多,还有铁艺凉亭、蘑菇桌凳……是学生课间或课外休息、阅读、养心的好去处。整个校园的布置凝聚师生智慧,它给师生传达了织梦文化的精神,让师生们知道要如何将每个东西做成精品,要如何将每件有意义的事做到极致,更让每个学生享有最好最美的童年。
  二、在课程实践中无形凝聚
  校本课程中的实践体验将为品德的内化、行为的外化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使其更贴近教学实践。立足于学校的文化及地域实际而开设的竹藤编校本课程,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以社团组织为兴趣驱动。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结合家庭从事家居工艺情况,开设竹藤编社团兴趣班,邀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陈清河辅导,安排教师跟从学习、配合辅导。学生从学习打底开始,一根根藤条一起一落,纵横交织,经纬相连,逐渐成型,变成容器、动物、壁挂等,在这过程中,既让学生学习了编织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虚心好学、刻苦耐劳、追求极致的良好品质。
  以课堂教学为学习依托。学生对于编织的兴趣在社团活动中得到了激发,浓浓的工艺兴趣在学校蔚然成风。学校随即组织人员深入研究,编写《安溪竹藤编》校本教材,将藤铁工艺技术引入课堂,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每周两节的编织课。学生在浓郁的兴趣下深入学习,一件件或粗糙或精致的作品在学生的手中成型,学生的动手、审美、创造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尤其是当他们的作品得以在藤艺廊展示、在教室摆放、在家里使用的时候,学生的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从而产生了对课程、对自我的认同感。
  三、在活动拓展中彰显活力
  活动是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根据道德教育的不同培养目标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类型的项目活动,通过各个不同层次不同意义的活动驱动,让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层层叠加,不断提升。
  以社会实践为活动载体。学生对工艺文化的学习,对编织技艺的训练仅限于校内的实践是有限的,德育效果是单薄的。学校注重多方协作,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跨出校门,走乡村、进企业、到博物馆……进行更广更宽的实践活动。一是走进乡村,学校组织学生到竹藤编发源地——尚卿,学生在这里看到老一辈编织的各种各样的竹编、藤编工艺品,闻到竹藤之香,了解竹藤工艺的起源,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爱乡之情。二是走进企业,学校与周边家居工艺企业建立互通友好关系,组织相关社团及小记者深入企业开展研学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藤铁工艺的最新发展动向,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了解信息、掌握动态等能力。三是走进博物馆,学校组织学生分批次进入安溪藤铁工艺博物馆,让学生系统了解藤铁工艺文化,欣赏各个时期不同大师的作品,感受藤铁工艺从业者的智慧和汗水,唤起他们传承、发展、创新工艺的理想。
  以活动展示为梦想搭台。基于学校及区域情况的工艺文化传承办学特色,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支持、社会的认同,学校的竹藤编项目传习成效显著。2019年4月,在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上,由安溪县第二十小学、安溪县第十八小学、安溪县华侨职校组成的安溪竹藤编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以独具特色的魅力成为艺术节焦点,并荣获全国一等奖,教育部长陈宝生现场参观工作坊连声称赞。2018年8月,安溪县接受“世界藤铁工艺之都”初评时,学校作为参观点之一,浓浓的工艺特色办学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赞赏。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顾问凯文·穆雷博士在反馈报告中写到与学校一个正在编篮小女孩的对话:“我(又)问她,是否喜欢篮编。我想,既然她愿意说实话,也许她会说,篮编又无聊又枯燥呢。可她笑着说:‘我很喜欢,篮编让我的内心纯粹。’我没想到这话出自一位8岁的小学生之口,这在西方就更不可想象了。但也许正是纯粹中的某种东西,酝酿了如此美妙的工艺品。”2019年5月,“世界藤铁工艺之都”考评组再次来到学校,他们看到了内涵更为丰富的工艺文化——藤艺廊的编织作品琳琅满目、走廊的竹筛画丰富多彩、书苑的工艺独具匠心、藤编舞的演绎韵味十足、藤艺室里正在編织的学生技艺娴熟……专家组在报告中写道:“县直第二十小学给我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以‘编织梦想’为主题,学校的设计激发了孩子们对手工技艺和创造力的自豪感。”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感德中心学校 福建省安溪县第二十小学 责任编辑:林彦 刘贞辉)
其他文献
环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古人就曾说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泥,与之俱黑。”学生学习生活的具体环境就是班集体,所以,构建积极和谐、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以“向日葵”班级为例来具体阐述。  一、引导价值取向,营造精神文化  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所以,富有特色的班名、班徽一定是经过师生共同商讨决定的,公约与愿景也是在共同解读后做到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的。
期刊
纵观统编教材低年级的课后习题,教师会发现,重视口语表达是这套教材编写的创新之一,几乎每篇的课后练习都有“说一说”的习题安排。在教材中还设有各种“说”的“拐杖”,大大降低了学生“说”的难度。但是在课堂上要想让学生想说、能说、会说,说得规范、说得有条理、说得有个性,操作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如何让学生说得简约有效,说得生动有趣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
期刊
【编者按】统编教材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理念的指导下,编排了许多小古文,即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小古文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初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和传统文化涵养的优秀素材。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对它们进行补充、整合,以更好地发挥它们的教学价值,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本刊对此刊发两篇文章,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期刊
一、缘起:基于教材习题,深入解读素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在学习完圆柱体积以后,教材上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图1)。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练习,具有很强的思维性与探索性。一题变一课,笔者尝试通过这一学习材料,设计一节拓展课,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分析长方形与卷成的圆柱体积大小之间的联系,发现规律并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如此,既拓展数学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又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发展学生的思维。  15. 下
期刊
为促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深度思维,课堂教学应以问题为核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其数学素养。  一、串联问题,促进深度探究  数学学科的逻辑性、抽象性、系统性很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也非常紧密。为促进学生深度探究,教师要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层次递进的问题链,启发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猜想、分析。这不仅营造了学习氛围,也充分激发了学生
期刊
笔者以前一直有一个固定思维: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较强,抽象思维较弱。所以,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尽量多关注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少做甚至不做抽象逻辑思维训练。不少教师的基本观点也与笔者大同小异。  可在采访陆虹老师并听其课之后,笔者才发现,低年级小学生尽管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之中,可如果有意进行训练,也有可能出现超越一般人想象的教育奇观。  关注教学目标,剪裁文本内容  陆虹说,有些教师,尤其是低年级
期刊
就这样,周老师用“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作为核心问题统领全课,在“变”中逐层分化外在的形式表象,在“不变”中聚类本质属性、启迪思考,学生不断地行走在“变与不变”中,思维参与、交互碰撞,從不同的视角感受并抵达分数意义的核心,实现内涵的不断深入与外延的有效放大,又促进数学理性思维的持续生长,培育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期刊
过去,我曾读过叙述潘文新教育轨迹的文章——《另一种飞翔》。也是从那个时期开始,我与潘文新有了实实在在的接触,也因此不断地关注着他的发展。  前不久,又读到潘文新的教育管理哲学自述,我深为感动。一个年轻的校长,把生命交付给教育。在这过程中,他经历并创造了四所学校的华丽转身;在这过程中,他不断挑战自己,完善自己。  这是潘文新的美丽教育人生,也是中国当下美丽的教育诗篇。  时至今日,我欣喜地发现,当初
期刊
随着全民健身的普及与发展,社会对于体育锻炼越来越重视,单单靠外界体育场馆已经无法满足大众锻炼的需求了。厦门市集美区康城小学在保证学校日常教学活动、满足师生教学需要的前提下,积极对社会开放学校体育场所,为社会大众提供便利的锻炼休闲活动场所。本文主要以康城小学为例,对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影响因素及策略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康城小学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的影响因素  
期刊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名校,学校坚持以“启蒙养正,快乐成长”为学校德育工作目标。我们认为,儿童阶段养成的品德,将影响人的一生,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文明与有序。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注重多途径渗透,通过加强养成教育的自主管理,立足生动的实践探索,丰富学生的体验,提升立德树人的实效。  一、完善制度建设,形成行为规范教育的保障机制  1. 制度先行,有章可循。学校德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