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的一百天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q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英九上任已满百日。在这被外界视为初掌政者任期内最为关键的100天,马虽在推动和发展两岸关系上较受民众肯定,但却因“拼经济”等施政绩效不如预期引起民众的反弹与不满,导致马的施政满意度由“就职”当日的66%急剧下滑至目前的30%左右。对此,岛内舆论多认为,这只是民众对“马上就变好”的高期望落空后的一时情绪性反应,但随着各种关系的理顺,新执政团队在走出“磨合期”后会渐入佳境。
  
  改善两岸关系得分高
  
  马英九上台后,积极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两岸在过去八年因陈水扁大肆推动“公投、正名、制宪”等“法理台独”而紧张对立的气氛一夕逆转,迈入和平发展新阶段。
  一是两岸两会的制度性协商机制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为两岸迈入和平发展新局面铺平了道路。马英九当局坚持国民党传统的一个中国政策,反对搞“法理台独”,主张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两岸的协商谈判,奠定了两岸和解合作的政治基础。在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下,两岸授权民间团体海协会与海基会于6月11日~14日在北京举行了中断近十年的首度复谈,这标志着两岸制度性协商机制的重新建立,也代表两岸将告别过去十几年的紧张对立局面,进入正式接触、沟通与和解的新时代,并逐步由经济性、事务性议题的谈判迈入政治谈判,开启了两岸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岛内舆论认为“两会复谈后,一个崭新的两岸关系将在不断商谈中诞生,两岸关系也将出现结构性改变”。
  
  二是国民党高层在马英九的背后支持下频繁“登陆”,进一步强化了两岸高层的直接沟通渠道与互信。马英九当选后不久就策划由其搭档萧万长借出席海南博鳌论坛之机登陆,萧在大陆的积极配合下成行,并于4月12日与胡总书记会了面,成为“自1949以来两岸最高层级领导人间的直接会晤”,进一步营造了两岸和解合作的氛围,为两岸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良好开端。5月26日~31日,在马英九的授意下,在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2005年参访大陆建立的国共党际交流平台的基础上,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应胡总书记之邀参访大陆,双方举行了历史性会谈,成为“近60年来两岸执政党最高领导人间的首次会面”,进一步强化了双方的直接沟通渠道。
  三是为借大陆经济活水刺激岛内经济发展,大幅松绑陈水扁时期紧缩的两岸经贸政策,进一步推动了两岸经贸与民间交流交往蓬勃发展。其一,岛内民众寄予厚望的两岸周末包机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于7月4日正式放行。其二,大幅放宽台资企业赴大陆投资的40%上限,松绑12英寸晶圆厂投资大陆的限制,开放人民币在岛内进行汇兑。其三,开放陆资赴台投资股市、生产业与服务业,进一步放宽大陆人士赴台交流与投资的限制。这些不仅有利于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也将使两岸民间交流交往日趋密切。
  
  “拼经济”反被经济拖了后腿
  
  陈水扁主政八年,以“急独”意识形态挂帅导致岛内经济快速走向衰败,民众怨言不断。岛内民众对马英九上台后重振经济、改善民生寄予了极高的期待,马在竞选时也主打“拼经济”议题,提出“经济马上就好”,“股市从万点起跳”等竞选口号,这也是其得以胜选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上台后,受国际及岛内经济等内外大环境不利的影响,岛内经济形势不仅未如预期“马上就好”,反而陷入股市暴跌,物价飞涨、整体发展趋缓的困境,民众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并将这股民怨投射到政府身上,成为马英九施政满意度一路下滑的主因。
  一方面受国际原油价格与农产品等大宗物资价格不断上涨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股市自年初以来不断下跌,与国际金融连动性较高的台湾股市也难以独善其身,自5月20日以来一直处于下跌态势,从9000多点下跌到目前的7000多点,跌幅达25%左右,股民损失惨重,骂声连连。另一方面在全球性通胀压力的冲击下,岛内各项物价指数包括消费物价指数(CPI)、代表物价长期走势的核心物价指数等一直居高不下,均创近十年来的新高。特别是执政团队基于专业考虑,松绑陈水扁当局违背市场规律的“油电价冻涨”政策,宣布大幅调涨油电价且一次涨足,引发岛内各项相关的物资价格连锁上涨,食物等民生物资价格的涨幅更远超出民众可以忍受的范围,民众怨声载道,痛批马英九当局“不知民间疾苦,不体恤平民百姓”。岛内经济学者预估,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马英九有关将经济增长率提高为6%的竞选承诺根本不可能实现,甚至连保住4%都有困难。
  为了提振经济、挽救股市,马英九当局也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如大幅松绑两岸经贸政策,推出总额1144亿元的“加强地方建设扩大内需方案”,等等,但都在短期内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岛内民众开始质疑马“拼经济”的能力。
  
  党政关系磨合出现龃龉
  
  国民党在本届“立法院”中占有近3/4席的绝对优势,具有主导任何人事案、预算案以及法案的能力,本可为马英九的顺利施政提供坚强的后盾,但因马本人未能有效处理党政关系,导致施政不如预期的顺畅。
  马英九上台后,为塑造“全民总统”形象,采取党政分离立场,一再将国民党中央以及“立法院”党团排除在重大人事案与政策决策之外,令在“总统”选举期间倾全党之力为马辅选的国民党因未能分享到执政权而倍感失落,也让自认辅选有功的党籍同仁未能获得实质政治利益而心生不满。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马在筹组本届“新政府”时,重要高层人事案基本由马及其核心幕僚在背后一手主导,党中央基本没有置喙余地。特别是马大量起用一些形象清新的学者型人物,甚至不顾外界反对任命“独派”色彩浓厚的台联党赖幸媛出任“陆委会主委”,激起党内的群起反弹,公开抨击马“鸟尽弓藏”,痛批马不要将党视为刀俎予取予求,并宣称将在“立法院”严守监督立场。
  不仅如此,马在提名“监察院”与“考试院”人事案时,不仅事先未与党中央及“立法院党团”充分沟通,更将党中央先前拟定的一些名单排除在外,进一步引发党内的不满。全党上下充满了在“立法院”行使该项人事任命同意权时给马一个教训的情绪。最终,因党籍“立委”不予配合,导致马提名的“监察院副院长”沈富雄以及其他三名“监委”人选被否决,“考试院长”提名人选张俊彦因担心在“立法院”难以过关而自行退出审查,不仅重创了马英九的领导权威,更引发外界对马出现领导能力危机的质疑。
  经此重挫后,马英九迅速调整作风、放低姿态,积极加强与党中央及党籍“立委”的沟通。党主席吴伯雄也公开喊话“国民党除了全力支持马英九别无选择”,党内人士则指出,“只要马愿意沟通,还是愿意与马站在一起”,党政双方关系在经过一段“磨合期”后,将会日渐得到改善与理顺。
  
  大力推动务实低调的
  “活路外交”政策
  
  为摆脱陈水扁推动“台独外交”、“烽火外交”所造成的国际困境,马英九上台后提出了所谓的“活路外交政策”,核心就是通过更加务实、灵活、弹性的方式拓展岛内民众高度重视的国际生存空间。
  一是马英九深知“两岸政策是外交政策的上位政策”,只有在两岸关系改善的基础上,台湾才能拥有更多的国际生存空间。马一方面积极呼吁两岸“外交休兵”,以稳住现有“邦交”关系,另一方面也欲借发展与改善两岸关系换取大陆在台拓展国际空间方面的让步。
  二是以更加弹性务实的方式争取实质参与国际组织。马英九声称,“参加国际组织只要符合台湾的利益,名称可以保持弹性,以中华民国名义或台湾名义或其他有利于加入的名称都不排除”。台今年提交联合国大会的有关“加入联合国”的提案,不再强硬提出要直接加入联合国,改为争取参与联合国下属的专门机构,就较往年更加务实且更具可操作性。
  三是更加注重强化与美、日、欧等大国的实质关系,而非陈水扁所追求的表面热闹与喧哗。马英九8月12日启程出访中南美洲巴拉圭、多米尼加等“邦交国”过境美国时表现得异常低调,并将之定位为“单纯过境”,一切客随主便。与陈水扁时期大张旗鼓搞“过境外交”,为争取一些过境礼遇上的突破而在国际上留下“麻烦制造者”的形象相较,马的低调反而有助于塑造务实形象,有利于争取美国以及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
其他文献
中国重启“南方丝绸之路”,重要的合作方就是东盟国家。然而,东盟在处理区域问题时的心态却颇为复杂……    东盟主导的“大国平衡”    相当长时间内,东盟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合作都大致在东盟设计的“大国平衡”轨道上运行。概括而论,这些合作包括:与中国、韩国、印度经济合作以制衡对美、日经济的依赖;与美国、印度军事合作以制衡中国崛起带来的“安全隐患”;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俄罗斯合作,以制衡中、美
我非常钦佩傅莹大使。  中国一直缺失着一种国家公关战略。具体说,这种战略就是以整合的力量,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换位思考的、及时有效的方式来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很多层面上,中国习惯于谨言慎行,但随着中国国力增强,即使我们自己不想说,说中国的人也会逐渐增多。这时中国就更需要自己来说自己,而作为国家代表的大使实际上就成了国家发言人。  在2008年3.14西藏打砸抢烧事件、2009年新疆7.5事件发生后
记住,石器时代的终结并不是因为我们用完了石头。  ——沙特阿拉伯前石油大臣亚马尼    亚马尼曾担任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长达20多年,是长期叱咤国际石油市场的风云人物。在说了提要上的这句话后,他的下一句话是“石油时代也不会因为我们用光石油而结束”。替代能源的极大发展将使石油时代在石油远远还没有用完的时候就终结。而近年来,油价暴涨等因素已经促成了世界替代能源的快速发展。  最近的几件国际能源大事折射出
伊朗:中东新“暴风眼”  10月11日,美国司法部长霍尔德“爆料”,美方挫败一起有伊朗革命卫队参与的阴谋剌杀沙特驻美大使祖贝尔的恐怖案件。根据美国司法部的描述,整个情节宛如一部好莱坞大片:主犯阿巴布希尔拥有美国和伊朗双重国籍,今年5月,他支付150万美元聘用墨西哥毒贩暗杀沙特驻美国大使。不料这名“毒犯”是美国毒品管制局卧底线人,将其泄露给美国。据称阿巴布希尔的亲戚是伊朗革命卫队属下“圣城军”高层领
由抵制制裁到附和美国的声音,再看历史上的俄伊关系,俄罗斯政府对伊朗核问题的态度出现的反差,耐人寻味。    在伊朗核问题上,俄罗斯长期充当伊朗的辩护人,是美国推动对伊制裁的最大阻力。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俄罗斯的态度发生一些微妙变化。不久前,伊朗拒绝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的“浓缩铀外加工”方案,美法等国再度挥舞制裁大棒,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如果国际社会通过谈判争取伊朗放弃核计划的努力失效,俄罗斯准
冷战共识与“冷战斗士”    二战后,美国国内迅速形成广泛的冷战共识。在反共主义信念和巨大的危机感之下,美国背离了它一向自我标榜的“反军国主义”及和平主义的历史传统,开发出一种美国式的军国主义和尚武精神,以极为宽泛的方式界定“国家安全”和“国际利益”,不惜高昂代价整军备武,放弃传统的对以军事手段处理国际问题的戒惧态度,愿意甚至乐于在海外出兵用武。精英阶层和平民大众都对各种冷战教条不假质疑,冷战共识
“鹰派”麻生渐变“温柔”    北京与东京,时令都已接近严冬两国媒体对于对方一如既往地关注11月,中国几艘军舰从日本海一侧驶入太平洋,这一正常的举动引起日媒呼吁“安全保障受到威胁”  这只是日方对华舆论愈益严峻的表现之一  近来,中日关系中最引人瞩目的事件,莫过于一桩“文章风波”:日本航空自卫队原幕僚长田母神俊雄事件  10月31日,日本一家企业举办了以“真正的近现代史观”为主题的有奖征文活动时任
石油价格的涨落起伏总是牵动着整个世界的神经。去年7月,国际油价一路攀升至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高点,就在石油投机商和供应商为此欢呼并憧憬油价继续冲高的时候,受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发展的影响,国际油价一路下滑,直至跌破每桶40美元关口。此番暴涨暴跌让人惊惧之后又不由困惑,油价到底在什么位置才算合适呢?欧佩克秘书长巴德里最近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数字,他表示,欧佩克成员国认为国际油价70美元一桶比较合理
不久前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在紧张繁忙的行程中,特意安排了与中国青少年气候大使进行交流的活动。无独有偶,去年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同样对中国青年怀有浓厚的兴趣,破天荒地首次以网上直播的形式,与中国青年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活动。这些安排显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青年越来越多地得到外国重要领导人的青睐和关注?前不久美国《福布斯》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称:“正
“文明冲突论”击中了当代世界矛盾的要害,触动了人们在宗教认同种族意识民族文化归属方面的敏感神经      2008年圣诞节前夜,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与世长辞从1957年发表第一部专著《士兵及国家》到2004年的最后一本书《我们是谁》,亨廷顿的学术影响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而他的政治思想影响不仅跨越了国家民族宗教文化的界限,而且也将跨越冷战和后冷战时代,在世界政治思想史上永远占有牢牢的一席之地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