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动脉发育不良与后循环梗死的相关性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w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发育不良(BAH)与后循环梗死的关系及其临床特点,以提高对BAH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期间行头颅MRA提示基底动脉走形正常、形态规则的住院患者328例,按照头颅MRA上基底动脉形态及直径分为BAH组(48例)与非BAH组(280例),通过临床分析及核磁影像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合并颅内血管变异,重点比较两组间后循环梗死的发生情况及梗死患者间基底动脉平均血流(Vm),同时通过随访比较两组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转归,最后对BAH组中后循环梗死患者临床特征详述。

结果

(1)BAH组中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VAH)24例(50.0%),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A)18例(37.5%),永存三叉动脉1例(2.1%),椎动脉巨大开窗畸形1例(2.1%),经比较其较非BAH组更易合并颅内血管变异(P< 0.05);(2)BAH组后循环梗死发生率为35.4%(17/48),非BAH组为8.6%(24/280),经比较BAH组更易发生后循环缺血性卒中(P< 0.05),且BAH组后循环梗死患者基底动脉Vm明显低于非BAH组(P< 0.05);(3)两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在随访的4~28个月时间里均无死亡发生,非BAH组患者有3例再发后循环梗死。BAH组出院时、出院后30 d、90 d mRS评分≤2分的改善率方面均优于非BAH组(均P< 0.05);(4)BAH组卒中患者常表现为腔隙综合征(9/17),梗死部位以脑桥旁正中为著(9/17),且常合并双侧VAH+单侧FTPA(8/17)。

结论

基底动脉发育不良并不少见,易合并其他颅内血管变异。可能由于其影响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供应,所以其后循环梗死者多于非BAH组,且以脑桥梗死常见。虽临床预后相对较好,我们尚需及早诊断,加强其卒中防治工作。

其他文献
[定义]2012年发表的Brugada波诊断标准专家共识将原来的3型Brugada波收归为两型,并增加了右胸导联更为细致的诊断标准.1型仍为穹窿型;而原有的2型和3型因形态差异小,临床意义相近,遂将其合并为2型马鞍型Brugada波.
目的 探讨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应用18导联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于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筛选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72例患者均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18导联心电图检查,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为参考,判断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综合考虑影像学检查结果及实验室结果判断本次72例患者中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30例,其他类型心肌梗死42例;18导联心电图急性正后壁心梗及其他类型心梗检出率高于12导联心电图(p>0.05).结论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应用18导联心电图检查可获得准确诊断效果,同时建议联合临
[心电图及临床情况]右胸导联QRS波呈rSr\'型(第4或第2-3肋间记录)常见于多种临床情况.QRS时限≥120ms时,rSR\'波常提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RBBB);QRS时限<120ms时,rSr\'波可见于健康人室上嵴图型(QRS<100ms)、运动员、不完全性RBBB或一些严重的疾病,例如Brugada综合征(BrS),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高钾血症,心脏结节病(CS)等.鉴别时需要根据rSr\'波的特点,同时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及辅助检查.
目的 探讨肺心病患者肺功能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相关性及病情预后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肺心病患者80例.根据研究组患者4周后预后情况进行分组(预后良好组42例与预后不良组38例),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心电图指标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在FEV1、FEV1.0%、PEF、MMEF、RAL、Tei指数、LAD、LVDd、LVEF、ST段压低幅度、ST段抬高幅度、低频、高频、pNN50、SDNN、SDANN存在显著差异(p<0.05),Spea
目的 分析心电图P波参数预测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后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RFCA治疗及随访的9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术后1年内房颤复发情况,并收集所有患者心电图P波参数情况,分析心电图P波参数预测阵发性房颤患者RFCA后房颤复发的价值.结果 纳入的9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中,有25例经RFCA治疗后复发,复发率为27.17%;复发组Pmax、Pd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 探讨以医学发现史为线索的神经病学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神经病学中有代表性的10种疾病,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该院神经内科住培基地的住培第一年住院医师随机分为传统讲授模式组及以医学发现史为线索的讲授模式组(简称医史线索模式组),医史线索模式组以时间为线索将疾病相关的医学史与疾病的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讲授,通过出科专业课理论测验及问卷调查评估对两组住院医师的授课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医史线索模式组住院医师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优于传统讲授模式组[(86.9
目的 研究对比分析协调性与非协调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分布情况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至2019年6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心电图107例进行分析.结果 其中男性45例;女性62例;协调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31例,非协调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76例.协调性和非协调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有显著差异(57.23%±6.33%vs.51.62%±11.81%).结论 了解不同类别的左束支阻滞,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判断患者病情及制定治疗计划.
目的 分析同源心室分离(Autoploidy Ventricular Dissociation,AVD)的心电图表现.方法 选择3例同源心室分离患者,分析心电图.结果 同源心室分离比较罕见,如同时伴随其它心律紊乱,心电图(ECG)表现复杂,增加诊断的难度.结论 心电图分析有助于诊断同源心室分离,避免延误治疗.本文报道3例同源心室分离的特殊心电图表现.
目的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存在心电图危急值范围不统一、上报不规范、报告制度不合理的地方,本文通过阐述国内外危急值发展进程,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改进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心电图危急值上报情况,结合本院心电图危急值报告制度及上报流程(现执行),对比、分析了 1857例患者临床心电图危急值上报、科室分布、临床处理情况.结果 心电图危急值报告涉及到全院所有科室,涉及范围非常广;心电图危急值差异随医院等级不同而不同,统一性较差.结论 危急值报告直
患者,男性,66岁.因胸闷心悸就诊.完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中可见大量室性早搏(室早)和频发心室漏搏所致的长间歇(图1).rn讨论 心脏任何部位发生的激动在心脏传导系统中传导时,如果发生传导阻滞不产生P波或QRS波,但被激动的心肌细胞产生新的不应期,对下次激动的传导造成影响,这种情况被称为隐匿性传导.隐匿性传导常会造成干扰性房室分离,导致假性房室阻滞,易造成误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