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主阵地。新课标提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但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忘记自己是教学“主导”者。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本文针对近几年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如何开展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有效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
随着教学体制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条件均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也是越来越好,但是,作为主要学科的数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一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全体初中生都能够顺利升入初中导致学生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有不少学生形成“学数学即痛苦”的厌学情绪;二是初中优秀的初中毕业流失日益严重,后进面大,尖子生少;三是独生子女的增加,不少学生对学习没有目标,被动学习,纪律性较差,在学习态度上畏难情绪较为严重,作业应付或抄袭;四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增多,家庭教育缺失。这些问题困扰着每一个初中数学老师,面对这种情况,结合本组教师及本人近些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谈谈笔者自己的看法:
一、结合实际,找准定位
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数学基础,现代教学,注重的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而不是一味的灌输,为了教而教,因此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首先要客观的考虑授课的预期效果,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最大限度做到对每位同学的因材施教。通常来说对于教学效果的设定,都是由教学大纲来决定的,但是为了能做到因材施教,有些时候就不能一味的遵守教学大纲的规定,而要制定符合学生客观情况的教学目标和方法。
二、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他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可以让学生感到新鲜感,并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团队精神,受到启发,我们也在不断尝试中找到同样的好方法,那就是分组合作学习,首先小组内的同学互相监督,互相竞争,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互相鼓励,实践证明,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效果也是明显好转。
这种教学模式让我们受益匪浅,印象深刻,记得在分组合作学习的摸索初实行阶段,我们讲的是“一次函数”,首先我们采取的是“倒序”模式,先让同学们预习,小组内同学就不明白的问题,互相讨论,互相分析,最后一起对函数的性质给出自己的定义,然后,各个小组派出代表,给出本小组的讨论结果,最后各小组之间,就对方的结论给出意见或正确的看法。一堂课下来,同学们都表现的投入,兴奋,愉快。可想而知,教学效果也是前所未有的理想。
三、引领学习、快乐体验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和文史类学科比起来略显枯燥,因此到初中学习阶段的时候,很多的学生,基础并不是很好,因此保护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那如何才能让同学们自发的去学习去思考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杜绝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要引导同学们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们对所学的知识做到了悟,让学生们自己走进数学的历史长河,自发的去摸索,去归纳,自发的去体会学习的快乐:1.让学生列代数式:(1)用a和b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2)用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则这个正方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3)若a(a不为零)表示一个数,则它的倒数为?????______________;(4)若a表示一个数,则它的3倍为____________; 2.让学生讨论并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3.让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运算特征?4.引导学生总结出单项式的概念。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自古以来,学习兴趣就是学习的第一任老师,有了兴趣才能学得又快又好,因此成功的教学成果,从本质上来说,一定离不开学生们的积极,愉快的学习态度。否则就算勉强达到预期效果相信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文史类学科之所以容易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是因为它们更加生动,更加具有趣味性,那能不能让冷静的数学知识也生活化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们用心的去想办法,就可以做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来说我的做法是通过情景的创设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例如,我在讲授《勾股定理》这一课时,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赵爽弦图”,并且问道: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个图案吗? 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为什么会选用这样的图案作为会徽呢?你们听说过勾股定理吗?这样的方式,一下子就可以调动学生们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积极的去思考,这时候我马上结合书本的知识,有声有色的讲了起来,这样一来,学生们自然就会被带到数学的殿堂,并且愉快的接受着。
五、激励评价,促进发展
之所以对学生做出评价,意在了解和激励,了解从两方面来说,首先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会有更加明晰的了解,其次,学生之间,也会通过评价互相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的方式和习惯等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得到教师的评价就意味着被重视,被肯定,客观的评价,就是对学生最基本的尊重,它不仅可以让学生越发自信和积极,自发的监督自己,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检讨,自我总结,积极上进的好习惯。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会时刻谨记,客观,积极,尊重的教学理念,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有效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
随着教学体制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条件均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也是越来越好,但是,作为主要学科的数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一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全体初中生都能够顺利升入初中导致学生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有不少学生形成“学数学即痛苦”的厌学情绪;二是初中优秀的初中毕业流失日益严重,后进面大,尖子生少;三是独生子女的增加,不少学生对学习没有目标,被动学习,纪律性较差,在学习态度上畏难情绪较为严重,作业应付或抄袭;四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增多,家庭教育缺失。这些问题困扰着每一个初中数学老师,面对这种情况,结合本组教师及本人近些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谈谈笔者自己的看法:
一、结合实际,找准定位
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数学基础,现代教学,注重的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而不是一味的灌输,为了教而教,因此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首先要客观的考虑授课的预期效果,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最大限度做到对每位同学的因材施教。通常来说对于教学效果的设定,都是由教学大纲来决定的,但是为了能做到因材施教,有些时候就不能一味的遵守教学大纲的规定,而要制定符合学生客观情况的教学目标和方法。
二、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他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可以让学生感到新鲜感,并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团队精神,受到启发,我们也在不断尝试中找到同样的好方法,那就是分组合作学习,首先小组内的同学互相监督,互相竞争,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互相鼓励,实践证明,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效果也是明显好转。
这种教学模式让我们受益匪浅,印象深刻,记得在分组合作学习的摸索初实行阶段,我们讲的是“一次函数”,首先我们采取的是“倒序”模式,先让同学们预习,小组内同学就不明白的问题,互相讨论,互相分析,最后一起对函数的性质给出自己的定义,然后,各个小组派出代表,给出本小组的讨论结果,最后各小组之间,就对方的结论给出意见或正确的看法。一堂课下来,同学们都表现的投入,兴奋,愉快。可想而知,教学效果也是前所未有的理想。
三、引领学习、快乐体验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和文史类学科比起来略显枯燥,因此到初中学习阶段的时候,很多的学生,基础并不是很好,因此保护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那如何才能让同学们自发的去学习去思考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杜绝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要引导同学们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们对所学的知识做到了悟,让学生们自己走进数学的历史长河,自发的去摸索,去归纳,自发的去体会学习的快乐:1.让学生列代数式:(1)用a和b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2)用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则这个正方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3)若a(a不为零)表示一个数,则它的倒数为?????______________;(4)若a表示一个数,则它的3倍为____________; 2.让学生讨论并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3.让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运算特征?4.引导学生总结出单项式的概念。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自古以来,学习兴趣就是学习的第一任老师,有了兴趣才能学得又快又好,因此成功的教学成果,从本质上来说,一定离不开学生们的积极,愉快的学习态度。否则就算勉强达到预期效果相信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文史类学科之所以容易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是因为它们更加生动,更加具有趣味性,那能不能让冷静的数学知识也生活化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们用心的去想办法,就可以做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来说我的做法是通过情景的创设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例如,我在讲授《勾股定理》这一课时,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赵爽弦图”,并且问道: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个图案吗? 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为什么会选用这样的图案作为会徽呢?你们听说过勾股定理吗?这样的方式,一下子就可以调动学生们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积极的去思考,这时候我马上结合书本的知识,有声有色的讲了起来,这样一来,学生们自然就会被带到数学的殿堂,并且愉快的接受着。
五、激励评价,促进发展
之所以对学生做出评价,意在了解和激励,了解从两方面来说,首先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会有更加明晰的了解,其次,学生之间,也会通过评价互相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的方式和习惯等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得到教师的评价就意味着被重视,被肯定,客观的评价,就是对学生最基本的尊重,它不仅可以让学生越发自信和积极,自发的监督自己,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检讨,自我总结,积极上进的好习惯。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会时刻谨记,客观,积极,尊重的教学理念,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