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老A的投资之道

来源 :私人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nimale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袁朗的个性标签:袁朗是老A的典型代表,老A是一支特种部队,老A的取名来自于扑克牌游戏中A牌,与敌人作战时,它总是被藏着掖着,甚至是狡猾,等待突然出牌。袁朗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不拘小节,言行超凡脱俗,出牌不按常理,但他心里自有准则。试想一下,谁能够像他那样似的,在护士不打麻药的情况下一声不吭的忍着把整个割盲肠手术做完呢?还把这个忘记打麻药的护士娶回家做了自己的老婆。也正因为如此,袁朗成为众人眼中的异类和敬佩者。
  《士兵突击》里的袁朗是位个性鲜明的人物,让不少人又爱又狠。广州老股民杨鸿坚(化名)就非常欣赏袁朗冷静睿智的个性,并认为这是在股市战场中博弈不可缺乏的性格。无论记者怎样追问,杨鸿坚都不肯透露自己在2007年的收益率,他的解释是:“做股票就是在玩数字游戏,只有当我全部卖出的时候,我才能说我的真正收益是多少。”
  不过,年仅35岁,据说只上过4年班,而且至今没有固定职业的杨鸿坚,开着宝马X5,入住汇景新城,这已然展示了他不俗的财力。
  
  不按常规出牌
  
  大学毕业后就来广州打拼天下湖南人杨鸿坚天生就有种“蛮霸”的气质。在股市中经受多年考验的他一直认为:管理自己的资金一定要理性,而看待行情却一定要不按常理出牌。
  5月30日,半夜出台的印花税导致当日大盘暴跌282点,跌幅高达6.5%,创历史单日下跌点数之最;绝大多数个股跌幅超过7%,而跌停板个股数量高达981只。可是在“5.30”前就已嗅到危险气息的杨鸿坚空仓10个交易日了,这次大跌,对于他来说可谓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6月4日,杨鸿坚以40.00元高价买入鑫富药业(002019),这一举动很令人费解,还招致妻子的激烈反对。因为鑫富药业在5月18日刚刚除权,买入刚除权的股票需要考虑除权股后市能否走出填权行情,这有较大的风险。此外,“5.30”带来的暴跌远远还看到尽头,如此轻率的买入,风险绝对很大。
  但在杨鸿坚看来,股市就是从来不按人们的正常思维去运行的地方。纵观全世界的股票市场是这样。中国的股票市场也是如此,都不是按常规出牌的。如果投资者片面强调理性,无疑是犯了市场中的大忌。
  虽然6月5日,鑫富药业曾下跌到34.03元,最后以38.90元收盘。但是对于鑫富药业的基本面,杨鸿坚是非常有信心的,当时市场预计2007年第一季度净利润比2006年同期增长幅度在300%-350%之间。同时,鑫富药业5月发布公告透露,公司决定在内蒙古自治区设立全资子公司,并由其投资建设30000吨/年木质活性炭项目,这又将增加经济效益。
  之后鑫富药业随大盘止跌反弹后,虽然有所表现,但在6月22日大盘下跌带动下又迅速回落。当时大盘蓝筹股的行情已经在逐步启动,逆市上扬。不少散户开始抛弃题材股和垃圾股,转向大盘蓝筹股。
  而此时,杨鸿坚却想加仓鑫富药业。股友们都劝杨鸿坚转向大盘蓝筹股。但杨鸿坚还是毅然在6月底加仓鑫富药业。对于不按常理出牌的杨鸿坚来说,选择小盘股未必是个坏事,杨鸿坚的底气在于,在三季度D-泛酸钙产品将继续涨价的背景下,鑫富药业应该有较好的表现。
  这让人想到袁朗曾对许三多说过,不要对没有做过的事情说没意义,有着一曲同工之妙。也正是这种不按常规出牌的个性让杨鸿坚得到了收获。8月22日,鑫富药业创出了92.82的新高,并在8月28日,又10转增10。
  其实对于鑫富药业(002019)这类“妖股”而言,就应该像杨鸿坚一样,不按常规出牌来应对。它每次都不随大盘出现暴涨暴跌,具有行情的独立性。鑫富药业在2007年5月中旬10转增4,在“5.30”后的大盘蓝筹股行情中走出了自己独特的小盘股风景线;其后又在8月下旬10转增10,经过两次的配送后流通盘还是只有1.07亿,公司主导产品是维生素类饲料添加剂,行业垄断优势明显,具有一定行业定价权,特别是下半年产品市场价格不断上涨,2007年该股第一个交易日收盘价9.53元,到200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43.76元,其复权价格高达130多元,涨幅达10多倍。
  毋庸置疑,杨鸿坚捕捉到了2007年的第一牛股。
  
  冷静与睿智应对未知
  
  袁朗是冷漠的,刻薄的,残酷的;但也是可爱的,狡黠的,睿智的。杨鸿坚也有着袁朗类似的冷静与睿智,有着自己的思考与行动,踏着市场的节拍奏响自己的赚钱乐章。
  杨鸿坚除了投资股票外,为了分散风险,也留有部分资金投资封闭式基金。2006年年底,杨鸿坚以1.03元购买了5万份基金金鑫(500011)。杨鸿坚只所以看好基金金鑫,首先是因为该基金以具有良好成长性的国企股为投资重点,具备稳定增值,其次,基金金鑫重仓持有S双汇,而随着S双汇复牌的时间临近,必有一波行情。
  2007年6月26日,受S双汇即将于(6月29日)复牌消息的影响,重仓持有S双汇的基金金鑫大涨了10%。杨鸿坚在享受自己的成果时,却于第二天开盘就以2.68元的价格全部卖出。
  杨鸿坚认为,随着复牌日期的日益临近,这种套利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小。此时不跑,或许还会重演基金通乾(500038)的悲剧。在6月20日,深发展A(000001)股改复牌,而重仓持有的深发展股份占其净值的6.86%基金通乾则上演了跌停的一幕。
  果然,6月29日,S双汇(000895)复牌,而重仓S双汇的封闭式基金跌幅最惨。特别是基金金鑫,其对应的隐含S双汇复牌复权价在138元以上,较明显地高出了市场的预期(目前市场的乐观预期约为80元)。加上在S双汇的复牌之日,大量的套利资金撤出,造成基金金鑫连续几日大幅度的下跌。而杨鸿坚依靠自己冷静的分析,未被喜悦冲昏头脑,胜利逃顶,这不是一般散户能做到的。
  其实除了用冷静应对未知外,更需要的是睿智。早在2002年初,夏新电子(600057)推出了第一部自主生产的手机——夏新A8。夏新的一句“超凡魅力,舍我其谁”的广告铺天盖地袭来。这让当时还在当公务员的杨鸿坚嗅到了一丝信息。但是当时国内手机市场主要以国外名牌手机为主导,这又让杨鸿坚多了一丝顾虑。
  随后,杨鸿坚亲自到广州市的各大电器卖场询问夏新手机的销售情况,没想到夏新A8、A6以时尚、稳重、俊朗的外形大受消费者喜欢,卖场经常断货。为了消除地域购买差别的影响,杨鸿坚还利用节假日亲自回湖南长沙的老家做了同样的调查。经过考察研究后,2002年4月,杨鸿坚以10.16元买入夏新电子(600057)。
  当时夏新手机风靡一时,2002年1至9月夏新手机销售收入达22亿元,净利润高达3.7亿元,2002年9月夏新电子股价也高达17元。2003年5月夏新电子摘掉戴了两年之久的“ST”帽子。2003年6月2日,夏新电子以10送2.00股,10派3.80元除权。
  不过杨鸿坚发现,A8之后,夏新力图延续新的款式,但这些手机在A8基础之上反复变化出新的系列,但在应用功能没有质的飞跃。2003年8月,杨鸿坚以12.85元全部清仓,收益翻番。
  虽然夏新电子在2004年年初股市中飙升了一波行情。可是好景不长。之后,夏新手机在市场上再次遭遇“滑铁卢”,业绩不断下滑,股价也一蹶不振。
  
  长相守,一生一世
  
  袁朗虽然冷漠严肃,但也有其柔情的一面,他曾对着A大队的新成员说过一句话:“以后要长相守,长相守是个考验,随时随地,一生一世。”这无不表达出他对战友的一种兄弟情义。也许有人认为,情感需要“长相守”,但炒股最忌讳“长相守”。而杨鸿坚恰恰不赞同这种观点。炒股需不需要“长相守”,关键在于是持有什么股票。只要认定一只好股,就像认定了今生相守的新娘。
  也许在牛市中认定一只好股票比较容易,但是在熊市中认定一只好股长相守,确实需要难度。在漫长的5年熊市中,杨鸿坚一直在寻找一只能够“长相守”的股票。2005年4月11日,中信证券(600030)发布公告称,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日前已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该计划类型为限定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存续期为3年,该计划接受的委托资金不超过35亿元人民币。这让杨鸿坚看到冉冉升起的希望。
  其实在2004年,杨鸿坚就开始在关注中信证券。2004年是券商风险集中爆发的一年,众多券商相继被托管,但中信证券在完成了上市融资之后,依仗其独特的背景优势和上市券商的地位优势,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且豪情大发。公司先是并购了青岛万通证券并托管了富友证券,接着在2004年上演了一幕要约收购广发证券的好戏。尽管最终未能将广发证券纳入囊中,但表现了中信证券强劲的实力。
  对此,杨鸿坚认为,中信证券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将给公司带来一个较大的收益预期。一方面公司可以获得管理费用,按1%年费率进行计提,如果净值是35亿元的,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每年可以计提3500万元的费用,以公司2004年中期仅有的5652万元净利润来看,这3500万元其实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另一方面则可以给公司旗下的自营盘提供了后续的可供想象的资金,公司自营盘的资金实力将大为提升,为公司的盈利能力再做贡献。看来在2005年券商大整合的战役中,中信证券极有望做大做强,成为资本市场的又一巨鳄。如果牛市到来,中信证券的盈利能力将会更加增强。
  在2005年,在投资者都不看好券商的时候,杨鸿坚在4月底以5.27元买入中信证券,并打算“长相守”,等待牛市的到来。一年之后,牛市的苗头越来越明显,中信证券的股价也越来越高,2006年6月2日,中信证券创出了18.40的新高,但是杨鸿坚仍没有放手的意愿。
  在2007年这个十年难得的牛市,中信证券第一个交易日28.31元开盘,到2007年11月5日创出117.89的新高。这让两年前慧眼识珠的杨鸿坚狠狠地丰收了一把。虽然目前中信证券股价有所调整,但杨鸿坚坚信2008年仍是个牛市,也许券商盈利不会像2007年那么强,但是仍会有所表现,不过杨鸿坚还表示,今年内他肯定会逐渐减仓中信证券,毕竟“长相守”不等以“死相守”。
其他文献
成才的个性标签:他更像我们生活的大部分人。如果说许三多的人生像爬山,一步一步的向上;而成才的人生,就像坐过山车,顶峰到谷低,几起几落.后来在袁朗指引下,也终于得到了他想得到的,终于认识倒“许三多,你是一棵树,有枝子,有叶子。我是根电线杆儿,枝枝蔓蔓都被自己砍光了。我要回去,回去找自己的枝枝蔓蔓了。”  高城的个性标签:身为钢七连连长的他真是个飞扬跋扈、桀骜不驯、难以驾驭的家伙。他在团里威,在营里横
期刊
如果从沪深股市各大指数系列来说,深市中小企业板块指数是近期表现最好的一个。从去年11月中旬起,它就逐步盘出了底部,开始了一波明显的上涨。到12月份,在其它指数尚徘徊于中期均线附近时,它则率先创出了新高。2008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它又大涨2.62%,将指数推高到了6000点上方。此时,人们恐怕都得承认,深市中小企业板块已经较其它板块为早地进入了强势运行周期。新年的第一个投资机会,就这样落在中小企业板
期刊
辉煌的2007年股市交易结束了,2007年的A股市场超越了大部分人的想像力,几乎所有的纪录都被改写。上证指数以全年大涨近97%的涨幅连续第二年雄冠全球主要市场。展望2008年,从更高的层面来观察,我国证券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前两年已经过去,市场会加速扩大规模,2008年解禁股数量占2007年的35%,2009年则是全流通的时代。股改前两年是流通股股东享受了对价,股改后两年将是由非流通股股东享受对价的
期刊
新年第一个交易日港股未能开出红盘,这似乎预示着港股今年的“运数”不太乐观。虽然有市场人士认为香港本地实质负利率与“北水南调”,将会成为港股今年打破魔咒的助力。但短期来看,一月的港股在谨慎的投资氛围中被持续看淡……  回看恒指以往10年数据,除了1999年与2000年外,其余8年的全年升跌都与当年首日表现相同,就概率而言,港股今年的“运数”似乎不太乐观。  其实踏入2008年后,香港股市将面临严峻考
期刊
岁末年初,各大机构对于2008年股市都做了指数预测,虽然大家均认同,2008年A股市场仍将维持牛市格局。但是,市场上升的力度和广度可能都将逊色于2007年,2008年投资者将面临着牛市新格局——震荡市、结构市和局部牛市。  当赚钱越来越难成为共识,投资者的选股策略就需要调整。那么,2008年的股票投资策略到底是什么呢?    策略一:  一份清醒,一份激情    在经过两年的大牛市后,投资者开始对
期刊
鉴于明确的高分红预期,2008年的首个交易周,封闭式基金率先点燃了分红行情这把“火”。封闭式基金近期持续走强也在情理之中。展望2008年,封闭式基金板块依然充满投资机遇。    分红引爆封基再创新高    2008年首个交易日,两市封闭式基金全线飘红。35只封闭式基金全线上涨,32只基金涨幅超过1%,8只涨幅超过3%。其中,基金科汇上涨4.38%,位居第一。1月3日,基金指数再创历史新高,两市封闭
期刊
作为一家参股多家金融机构的地产公司,南京高科(60064)在2007年的这拨金融和地产为主导的牛市里出尽了风头,以接近3倍的涨幅完美收官。然而,到目前为止,南京高科从未在二级市场抛售过一股股票。南京高科在2008年里是否卖股套现的悬念,给投资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南京高科(600064)近年来已成为南京城市化进程中的建设者与配套服务供应商,南京高科逐步转型,在做深与开发区相关的城市建设服务业
期刊
在权重股的强力反弹下,2008年的春季行情已然拉开帷幕。 然而,当前热点零乱的市场中并未孕育出可以引领群雄的龙头,一季度能否如去年一样走出一波像样的行情尚需等待,这一切,都需要首先解决困扰行情发展的四大变数。     文/广州万隆     与紧缩调控、两会前平静的政策面及经济运行可能遭遇周期性拐点这些比较确定的大背景相比,一季度还可能遭遇很多意外因素,将可能给投资者带来不少“惊喜”。而这些因素,将
期刊
乒乓球老将瓦尔德内尔被誉为乒坛常青树,与中国几代选手抗衡了20多年,是世界乒坛重要的标志性人物。被中国老百姓亲切称为“老瓦”的瓦尔德内尔不光在乒坛是一棵常青树。在理财方面,他也是很早作了规划,坚持长期投资和专业化理财的他多年来收益颇丰,他也自称为一棵“理财常青树”。    稳健地信任理财专家    瓦尔德内尔的精湛球技曾影响了中国的几代球迷,但中国的老百姓对他的个人生活,尤其是理财经历还十分陌生,
期刊
由于2008年将面临各种事件与市场行为的冲击,市场面临的变化较多,因此未来一年将是“博弈之年”,更多的机会来自于对市场前瞻性的判断中。  相对于2007年初各家机构30%左右的涨幅预测而言,2007年证券市场无疑是上演了一次“波澜壮阔”的超越预期行情。然而,相对于2007年“又快又好”的经济形势,2008年蕴涵了较多的不确定性,这让经济学界增添了更多争论,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不可避免的影响08年的股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