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主题图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ua0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主题图,这些主题图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主题情境,将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等通过图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主题图改变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合理利用主题图有助于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文章在对小学数学主题图的类型、功能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采用实例分析法,提出了利用主题图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教学策略,希望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相关参考,以便教师能更好地使用主题图,提高小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主题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数学教材为教师与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一种线索和参考,主题图是小学数学教材的第二语言,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形象思维是他们的主要思考方式。正是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数学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主题图,这些主题图为小学数学教学创设了相应情境,将数学问题用贴近学生生活和认知的主题情境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题图将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等通过图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主题图,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教材中主题图的应用却不尽如人意,部分教师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主题图对教学的重要作用,往往存在忽略、乱用、错用主题图的情况。基于此,文章以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为例,对如何利用主题图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 数学主题图的类型和功能
  (一)数学主题图的类型
  纵观小学数学教材我们可以发现从封面到封底,从开篇到结尾,主题图无处不在,根据主题图所展示的内容不同,可以将主题图划分为以下几类:
  1. 生活情境类主题图
  生活情境类主题图是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图画,向学生展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如:购买学习用品、参与体育比赛等,从而激发学生原有认知,提高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2. 实践操作类主题图
  以学生实际操作为背景的情境图称为实践操作类主题图,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主题图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如《角度的度量》《平行与垂直》中有大量实践操作类主题图。
  3. 实物直观类主题图
  通过引入和呈现某一实际物体的图片来直接观察和学习所学知识,这类主题图常用于学生无法直接理解的、只能通过直观物体展现的数学知识学习中,主题图的场景一般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如《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学习时,教材配备了大量放大的直尺刻度的主题图。
  (二)数学主题图的功能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理论、定理和公式,而小学生理解能力较弱,教师如果单纯用文字向学生讲授数学知识,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生不但不易理解,还容易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材中的主题图色彩鲜明、生动形象,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際相联系,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简单易见地传达给学生,不但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通过主题图的教学情境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 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所体现,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主题图的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超市、植树节、日常的体育活动等,这些还包含了大量的数学信息和数学知识。教师利用主题图展现的这些生活化的情境进行教学,可以改变学生心中数学枯燥无味、毫无用处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学会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观察能力
  观察是小学生获得知识、探究事物的主要途径。主题图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观察能力的法宝。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内容充实,作为可视、具体的材料,为学生观察和思维加工提供了重要的素材。主题图不但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和自主探究,还能按照主题图所给的提示逐渐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和记忆重要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最后形成规范科学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维。
  4. 渗透情感与道德教育
  德育教育是小学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教育的开展不应当仅局限于思想品德课,也应当贯穿于小学阶段的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去。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也蕴含了丰富的道德教育因素,教师在利用主题图进行数学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应当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相关内容,将教学的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起来,将知识的传授与道德的培养相结合,不但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 利用主题图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利用主题图,引导学生搜集有价值的信息
  小学生正处于各项思维和能力形成的阶段,有时候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并不全面,而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关注点也各不相同。小学数学教材的主题图通常都是通过设计某一特定情境,图文并茂地向教师和学生传递相关的教学素材,但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主题图的感受和理解程度并不相同,因此虽然看到的是同一主题图,但学生根据主题图所获得的信息和对信息的理解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的出现会导致学生无法按照教师和教材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后续的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搜集与要解决问题有关的信息。
  如在《乘法运算定律》的学习时,教材主题图以植树为背景,展示了植树过程中同学们挖坑、种树、抬水、浇树等活动的情境。通过情境图让学生认识植树活动中的数学知识,并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图片中文字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为“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另一部分为“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为了完成乘法运算定律的学习,书中一共提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为:“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第二个问题为:“一共要浇多少桶水?”,第三个问题为:“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图中给学生提供的数字信息很多,那么哪些数字信息与第一个问题有关?哪些数字信息与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有关呢?这时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还要知道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思维来进行学习,能够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内容和主题图中文字的内容相结合。《乘法交换定律》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在解决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列式,有的学生会列出25×4,有的学生会列出4×25,也许还有学生会列出25×2或2×25,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这些式子中哪些是第一题的正确答案,是怎么判断的?”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可以总结出25×4和4×25是正确的,引导学生审题时要抓住关键信息,第一题的关键信息为“挖坑、种树的人”,而25×2或2×25求出的应当是“抬水、浇树的人”。在引导学生找到题目的关键信息后,进一步让学生自己观察和思考,观察这两组式子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最终总结出乘法交换定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二)将主题图创编为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数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其对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比较感兴趣,往往会通过经历过和学习过的旧知识来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尽管教材中的主题图也是按照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与学生日常生活贴近的场景展现教学背景和材料,但如果教师上课时直接向学生呈现教材中的主题图,可能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将主题图中的情境内容创编出生活情境,使主题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情境结合得更加完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如在小学数学《统计——平均数》一课的教学时,教材中呈现了一个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的成绩,男生队5人,女生队4人,并列出了每组成员的踢毽数,同时提出问题:“哪个队的成绩好?”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通过主题图判断哪个队的成绩好,学生可能并不会自己深入思考这个问题,而是参照主题图下面的提示进行回答,或者有些同学根本不感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毽子,在上课时,将教材的主题图先放一边,选择两组学生进行踢毽子比赛,一组学生4人,一组学生3人,然后在黑板上分别记录两组学生踢毽子的数量。由于踢毽子是学生热爱的运动,再加上在数学课上进行踢毽子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热情,形成了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比赛结束后,让学生判断刚才的比赛哪一组获胜。这时学生会按照以往的思维,计算出每组的总数,得出哪组踢的总数多哪组获胜的结论,但也会有学生提出疑问,两组学生的人数不一样,通过总数比较不公平。教师可以提出問题让学生思考,当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应该怎样评比各组的成绩更公平呢?随后向学生展示出教材中的主题图,并通过教材中各类主题图,完善教学情境,循序渐进引出平均数的概念以及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更易于接近,更有兴趣。
  (三)利用主题图,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可以使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现象直观化、隐含原理明显化、理论问题形象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合理运用主题图,并进一步优化主题图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通过主题图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任务之后,开展自我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通过自身的探索和组内、组间的探讨交流以及与教师的互动,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在探究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其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了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平行与垂直》一课学习时,教材中的主题图为几名学生利用直尺和笔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并探讨会出现哪些情况。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观察主题图,然后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各组学生按照主题图上的方式绘制任意两条直线,并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得出这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这时小组学生自己亲自绘制直线,与小组成员探讨。老师可以观察各组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情况,随后总结各小组画直线的情况,并提出问题,那些在一张纸上没有相交的直线,如果再接一张纸,会相交吗?如果把纸的长度无限延长最终会相交吗?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和讨论。向学生讲解有些直线虽然在一张纸或两张纸上没有相交,但经过无限延长最终可能会相交。而有些直线无论怎样延长,最终都不会相交,这样的直线就叫作平行线,最后引出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学生在自己动手探究和小组交流合作讨论中,将抽象的平行线概念具体化,加深了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
  (四)巧用主题图,注重德育和美誉教育的渗透
  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世界观,道德品质,政治思想等方面都在建立的初级阶段,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提高他们的身体心理素质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美誉教育应当贯穿于小学阶段的各个学科中。教师应当结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和美誉教育,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和美誉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为数学教学中开展德育和美誉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契机。主题图不但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信息,还体现出了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的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深入研读教材的主题图,挖掘出主题图所蕴含的思想品德和美誉教育内容,通过主题图向学生渗透德育和美誉教育。如在《乘法运算定律》一课的教学时,主题图的内容选择的是学生植树造林的情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结合主题图,向学生渗透有关环境保护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誉教育的渗透也必不可少,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主题图教学,有意识的带领学生发现数学中蕴含的美,如在《图形的运动 二》一课的学习时,教师通过让学生练习主题图脸谱的剪裁和拼接,使学生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还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体会出数学中的美,同时教师还可以依据脸谱,向学生普及中国的京剧、川剧等传统戏曲文化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根据主题图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完成了德育和美誉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结语
  小学数学教材中主题图的呈现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内容丰富,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易接受等特点。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备课,充分理解主题图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合理利用主题图,引导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猛.浅析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优化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105.
  [2]李红玲.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优化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3(4):49.
  [3]王小艳.试析如何利用主题图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34):197.
  作者简介:
  黄碧芬,福建省龙海市,龙海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篮球运动对初中生来讲属于一项较为重要的运动,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培养初中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增强团结协作意识。在初中时期的体育篮球教学当中实施趣味化教学,有助于初中生更好地掌握篮球知识,逐步形成终身运动意识,这对于初中生今后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文章针对初中体育篮球的趣味化教学模式培养做出分析和探讨,推动初中体育篮球趣味化教学能够顺利高效地开展。  关键词:分析
摘 要: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目标的指引,因为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一切的课堂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可以说,离开教学目标指引的课堂,就像大海里航行的船只,不晓得目的地在哪里。纵观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常常会出现目标不明确或者教学目标设计失当等问题,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打折。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设计出更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目标,进行了策略实践,具
摘 要: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要采取新的教学模式,探讨新的教学策略,才能适应学生多变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和运用可以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教师在运用读写结合模式的过程中需要灵活调控教学难度、教学进度,及时开展教学评价,才能保证读写结合方式实施工作的进行。本文主要探讨读写结合方式的实施原则和实施策略,相信会对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教育现代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实现教学方法现代化,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的课题。文章介绍希沃教学软件强大的教学功能,分享运用希沃进行“白板批注,思维演示”“课堂互动,合作探究”“学科工具,突破极限”教学经验,来谈谈如何实现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构建初中数学智慧课堂,以引发大家思考。  关键词:教学方法;现代化;希沃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
摘 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给我国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特别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维不断转变,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水平也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在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也成为重要的课题。文章针对分层教学模式,分析其内涵和应用的原则,并具体提出了有效的分层教学应用对策,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不断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分
摘 要: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目标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人文学科,需要体现其实用性,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现有效的表达和应用。这要求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文章品析、特色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交流表达的机会。语言表达能力所包含的范畴十分广泛,大多数交流形式都可以被划分至语言表达的范畴内。因此在开展初中语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在初中教育中,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由于各种因素会面临着许多问题。由于学生成长环境以及教育方式的不同,因此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比较枯燥,缺乏兴趣,无法调动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导致历史教学的效果不佳,而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历史能够以史明鉴,并且能够掌握历史发展的趋势
摘 要:在高中教学课堂去推进探究性教学落实需要教师去进行分析和思考。教师应该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引导学生正确的观察、讨论和探究。通过有效的探究性教学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能够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素养,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中进行大胆地质疑和推理。文章就将从高中数学落实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手段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实施探究性教学;有效策略  随着教育革新工作的推进和完善,对教师提出了更
摘 要:线上学习在疫情防控期间实现了“离校不离学、停课不停教”,但也给老师、学生、家长带来诸多挑战。怎样才能扎实有效地开展好线上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线上学习?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以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云课堂”的整体架构与创新实践研究》为引领,通过线上管、线上引、线上研、线上教、线上学、线上测、线上评、线上问的“云端一体化”策略,有效避免了线上学习活动的随意性与碎片化,确保线上学习活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语文要素这一元素,每个单元安排必要的语文知识,优化学习的策略,这样更有利于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本篇文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