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提高学生集体活动参与度的分析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管理心理学的宗旨就是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而在当今的学生活动中,往往存在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并且,现有的激励制度倾向于采用强化理论之负强化刺激,通过惩罚参与度较低的学生来削弱学生的怠惰,从而使学生产生受挫折的压抑心理,效果欠佳。故正确分析活动参与者的心理并认清各激励理论之特性与利弊,进而采取合理方式应对之以提升学生集体活动参与度,实为必要。
  一、激励理论
  首先,笔者将对两种激励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作简要介绍和分析,此为适用之基础。
  (一)内容激励理论
  1、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洛斯提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互相关联,按重要性和发生先后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为此,马洛斯指出,要了解对象的态度和情绪,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基本需要。但此理论认为个体某一时期只存在一个主要需求,而事实上个人同一往往存在多个相互矛盾的需求;且未满足的需要不一定就有激励作用,已满足的需要也未必不产生激励作用。
  学生群体规模较大、结构较复杂,个体需求千差万别,个体内部也存在需求的矛盾。
  2、ERG理论。阿尔德佛将人之需要分为三类:生存、关系、发展。而且认为人的需要并不一定严格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发展;同时,该理论包含了“挫折-倒退”维度,即挫折可以导致人们对较低层次需求的回归。为此,阿尔德佛指出,管理人员应该了解每个员工的真实需要。 将“挫折-倒退”维度用于激励学生,有其合理性。如,在集体活动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无法满足,将导致其对更好与同学交往和更多自主支配时间的渴望。
  3、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舒茨伯格认为:使人产生积极情绪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称为激励因素;使人产生消极情绪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称为保健因素。他指出,调动积极性的重点在“激励因素”上。
  学生的动机因素同样可分为激励与保健两方面。如,集体活动中,活动内容本身带给学生的挑战感与成就感可视为激励因素,而活动的组织形式、组织者政策可视为保健因素。想要调动其积极性,组织者不仅要注意保健因素,防止学生不满情绪的发生,更要注重激励因素的发掘,提升活动内容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刺激性。
  4、成就需要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麦克莱兰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情谊需要,其中成就需要对个人、企业、国家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它指人们想通过自己努力完成具有相当的挑战性目标的一种习得性需要。管理人员须通过教育来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成就需要。
  依此理论,大学集体活动中,不应将学生们放在被动的位置,而应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项目,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进而调动其参与积极性。
  (二)过程激励理论
  1、期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佛隆将期望值理论表达为: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值,式中效价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期望值即概率。
  由前文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同样目标,对不同人体现不同效价。同样,学集体活动,学生们有各异的效价标准。组织者应针对不同类别学生的效价和期望采取不同激励手段。
  2、公平理论。亚当斯主张每个人不仅关心于自己的工作而得到的绝对报酬,而且还关心自己的报酬与他人报酬之间的关系。比较的结果如果是均衡的,就会产生公平感,反之为不公平。管理人员不能单一关注给予个人的绝对报酬,还应采取公平、严格的评价机制,保障报酬的相对公平。
  学生集体活动,涉及的学生人数多、人员结构复杂,公平的激励尤显重要,否则,必然使群体中负面情绪增加,挫伤学生积极性。将学生不同层次需要的满足视为报酬,则组织者在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时应采用可信的标准,维护绝对公平与相对公平。
  3、强化激励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外界的强化因素可以塑造行为。如果一个人因为他的某种行为而受到了奖励(正强化),包括表扬、认可、奖励、晋升等,那么他很可能重复这一行为,反之,为负强化,包括批评、处罚处分等。为提高强化效果,往往把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二、激励理论适用
  (一)深入了解激励理论
  正如上文提到的对各理论的褒奖和批判,各种理论皆有利弊,在运用时要切实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环境特征。现今学生自主意识强,追求思想之自由,人格之独立,故在激励制度选择时,应多采用正强化的方式,而避免滥施负强化,从而引发抵触和对抗。学生生活条件较好,较为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故在激励制度选择时,应关注感情归属上的需要、与人关系上的需要,切勿拘泥于物质激励。现今大学生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所以组织者应通过教育,培养其对成功的需求,并创造使其参与和成功的机会。
  (二)科学设置激励目标
  首先,掌握好目标的难度。不能太高或太低, 在目前同学参与度较低情况下,应以提高到场率为切入点,循序渐进地替身对同学参与度的要求。其次,注意提高奖酬目标的效价。提升奖酬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无论是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需得到同学的认可。最后,考虑同学心理特征和环境的差异性。
  (三)优化激励过程
  首先,树立激励的观念。真正让同学接受和参与到激励制度之中,使制度富有活力。其次,注意公平。不要拘泥于绝对公平,而要关注相对公平的影响力。最后,正确认识各种激励因素和正确处理各个激励环节的相互关系。如上,充分了解利弊并要循序渐进地施行。
  激励制度作为管理心理学是核心,旨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在提升学生集体活动参与度中有良好的适用基础和必要性。如果使用得当,将会对学生集体活动的组织和运行产生良好效果。集体活动组织者应深入了解各激励理论,科学设置激励目标,优化激励过程,合理利用激励理论提高大学生集体活动参与度。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系 江苏】
其他文献
摘要:测算了1978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并以收入来源分解基尼系数法对其增量进行了分解。研究表明,受改革进程和宏观政策的影响我国城乡差距表现出很强的周期性波动;体制变革促使城乡居民分项收入比重变化引起的结构性效应推动城乡差距长期上升,为缓解改革中的偏差采取的调整性政策使各分项收入在城乡间分布发生变化的分配性效应曾两次促使城乡差距短期缩小;综合两种效应分析,二元体制下的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城乡差
早期教育研究表明:3~8岁是儿童逐渐形成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的目标中也强调了幼儿自主阅读的重要性,提出应“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
[摘要]以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而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是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广西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在管理体制等方面仍存在组织体系不完善、社区管理的各主体职、权、责界限不清等许多问题,我们应通过重建社区管理的财力投入和支撑体系等措施,构建和完善农村社区管理体制。  [关键词]广西;农村社区;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C93-0 [文
寰椎不稳是脊椎外科的常见病,不讼有或无脊髓症状,常使患者处于危险状态,多而施行 椎的稳定性手术,后路手术显露容易,便于安置内固定,对于大部分患者适用。但目前传统的后路融合术
在大众的思想观念里,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对象,而不能成为传播知识的对象。新课标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提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常常忽略学生的主体
绿色科学是当前的热点话题,代表了科学发展的方向。在小学科学教育体系中,呈现出了相应的变化。我们应将绿色科学知识生动、自然地渗透到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绿色科
创伤性血气胸是骨伤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临床以胸闷、气促、咳嗽,甚至咯血、呼吸困难等为特征,易并发休克、急性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甚至危及生命.自1998~2002
摘 要: 在阐述了科技期刊市场化的含义之后,明确了科技期刊市场化的途径、目标和优势,并对部分国外的办刊模式做了分析。结合科技期刊在知识传播体系中的作用,针对我国科技期刊市场化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要转变观念,更新科技期刊办刊思路;探索和更新工作方式,努力实现期刊现代化;要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  关键词:科技期刊;市场化;目标;办刊思路  中图分类号:H031 文献标识码:A
通过建立利益分配的委托——代理模型,证明了退耕还林工程中期阶段的补贴方式与努力分配的关系。将退耕还林工程视为一个合作生产过程,推演并证明了不同主体对于补贴方式选择
一、教材解读《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在原来的教材中叫"替换"策略,后更名为"假设"策略,编排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上第四单元。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画图、列表、一一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