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d怎么分割了世界

来源 :意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er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你把一副耳塞塞进耳朵,你和世界的关系就开始变了,不只是把你自己从周遭的环境里抽身而出,同时你还为这个世界注入了另一层不同的意义,使眼前一切呈现出前所未见的色彩。
  因为声响本是世界的一部分,我们不只用眼睛去感知环境,更要用耳朵去接收环境给予的刺激。经过建筑地盘,我们不可避免地满耳都是巨大撼人的打桩声;在商店里,我们就要暴露于种种流行的节奏之中;坐地铁,邻座手机里的喁喁细语让我们想躲也躲不开。这些声音全是这些环境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地产生,是我们对这些环境的印象的重要来源。正如你一想起飞机机舱,脑海里就会涌出引擎启动的噪声一样正常。
  可是只要用上了随身音乐装置,这些环境的性质就会发生急剧的转变。因为属于它们整体之一的那部分声音被屏蔽了,被抽走了,取而代之的是你自己选取的音乐。且想象一下蒙住眼睛走在路上,什么都看不到,只能听到声音是什么感觉?更准确地说,使用随身听或者iPod还不太像蒙眼,反而跟你戴上一副可以播放影像的眼镜差不多。因为它把环境感知的視觉与听觉分割了,一半还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世界给予的信号与刺激,另一半却是自己主动加上去的。
  所以耳机传来的音乐就像一个抢眼的画框,把世界放进了一个框子里,转化了它的性质,为之赋予一层全新的意义。听一首工业噪声乐曲,你会发现底盘机器就像乐器一样击打出有节奏的旋律;如果是首甜美的圆舞曲,商场的陈设会格外华丽,顾客的走动就像跳舞;假如是支孤独的小号独奏,深夜里的地铁车厢则呈现出一种清冷的寂寞。戴耳机的人都在改变世界,把它变成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影像。
  音乐的情绪感染力是惊人的,很多人都会随心情选择音乐。比如说失恋,你或许会连续播放一组伤感的情歌,这时无论你走到哪里,眼中所见尽是一片失落;无人的街角固然令人难过,满是节日灯饰与红男绿女的大道又何尝不叫人自怜自惜呢?我们通过音乐把自己的情绪粗暴地加在这个世界之上,演绎出自己的一出戏。
  难怪曾经有评论家反对随身听,因为它真是把一个众人共享的领域切割成原子式的私人空间。有多少人用随身听,就有多少种世界。这真是最彻底的个人主义,不只拒绝沟通,还要吞没外在为己所用。
  但這还不是我不喜欢随身听装置的理由。我只是觉得,我们既然活在此世,就该完整地接受它。尤其旅行之中,更要完全感受异地的一切,在内蒙古草原上能不听风吹草动?在纽约的时代广场能不听嘈杂的人车噪声?剥除了它们的声音,你就等于阉割了它们的一半意义。
  然而大势不可挡,音乐与环境的关系一直往个人化的方向走。今天iPod一类的MP3比起几年前的MD或者卡式录音带,更加强调个体的自主选择,不需要太多复杂的翻录过程,大可一首歌一首歌地直接下载。看看今天种种接驳iPod的室内扬声系统就知道,过去我们得先有一套音响才有随身听可以翻录歌曲,现在我们则是先有最个人的iPod才考虑怎样能够透过喇叭让其他人分享自己的音乐。
  我一直不想拥有iPod或任何MP3等随身音乐装置的理由,就如我当年总是用不惯随身听的原因一样。这个理由和赏乐空间的变化有关,更涉及环境与声音之间的联系。
  曾几何时,除了一个懂得玩乐器的人躲在家里自弹自娱之外,我们多是在一个公共场所和其他人一起接触音乐的,那个场合可以是个演奏厅,可以是座教堂寺庙,当然也可以是个庆典或街头聚会。直到复制音乐的技术出现,留声机和收音机渐渐普及,音乐才开始转向私人空间,例如客厅、卧室和书房。时至今日,我们都习惯了在自己住的地方听音乐,去一趟音乐会反而变成了特殊的情况。
  所以当20世纪80年代索尼(Sony)发明的随身听开始普及流行之后,有一些学者说这是音乐私人空间向公共领域的挺进,年轻人竟然一反惯例,把应该留在自己床前或桌头的音乐装置大模大样地带进马路和地铁站这一类人来人往的公共场所,将公共空间切割成片断的私人赏乐小世界。
  其实只要把时间拉长一点来看,就会发现随身音乐装置,只不过是整段音乐聆听史,一路往私密方向发展的新阶段罢了,在此之前,各种音响设备早就把私人客厅想成常态的音乐欣赏空间,而随身听则使得这个私人空间变得进一步缩小,而且使之流动迁移,无处不在。
  也就是说随身听可以让我们只要一戴上耳机,就立刻遁入一个自我的小天地。不管你是身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还是冷漠的商业大楼,这一副简便的耳机都能有效地把我们从人群之中抽离出来,与身边的世界保持距离,进入另一种状态。
  有意思的是这副耳机甚至成了一种语言,一个标识,只要看见你戴着它,很多人都会知趣地不和你攀谈,晓得你正在静享自己的乐趣。这副耳机代表了“拒绝”,拒绝无谓的闲扯和过分热情的社交习惯。难怪当年最早使用随身听的人都被认为是酷人,看来是有道理的。有时候,挂一副耳机甚至是种反叛的姿态。我还记得在念中学的时候,有些同学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宣示自己的存在,比如说一家人兴高采烈地逛街外游,独他一人脸臭臭地听着随身听,一看就知是个正值青春期的反叛少年。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是编辑邓小平著作、研究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的职能部门。在其初期称为邓小平研究组,后经调整,陈云著作编辑和生平思想研究也划归这一部门。  龙平平是第三编研部主任,这位中国社会学大师吴文藻先生的关门弟子之一,自1985年研究生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中央文献研究室参加《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的编辑工作,近30年从未改行。  当下正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热播的48集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
有一年,我跟随野生动物学家克雷孟特先生一起前往澳大利亚大草原考察。在那里,我们看见了一大群羚羊席卷穿过整个草原,我情不自禁地感叹道:“羚羊的数量这么大,真是一件好事啊!”  克雷孟特先生笑笑說:“确实,否则它们很快就会灭绝。”我非常奇怪,我问他为什么这么说,克雷孟特先生指着一只停止奔跑的羚羊说:“你注意到它了吗?它马上就会成为狮子的美餐了,它停下来不是因为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思考,也不是因为它累了
一、问题的提出与相关研究的热点前沿  近年来,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加速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变革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特别是在2012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来,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与教育相关的重要文件政策中,教育信息化逐步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智慧教育逐步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
“新零售之城是城市给未来十年的投资,是城市发展最大的战略高地,谁错过了,谁就会在城市竞争中全面处于下风”  2017年9月大学毕业后,张帆成为西安市曲江银泰城的一名员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还没来得及熟悉“旧零售”,就已经彻底卷进了“新零售”。  曲江银泰城正式启动商场的新零售改造工程。入职后,张帆的工作便是“线上 线下”:一方面。做好银泰手机APP的运营维护,将线下商品盘活到线上,通过数据中台
同情和帮助比自己处境更糟糕的人,大概说不上有多少高尚的道德动机,但在他的卑贱的生涯里,这至少构成了自我肯定的理由。  《三国演义》有“桃园三结义”,《金瓶梅》有“西门庆热结十弟兄”。这一部分内容在早出的词话本放在第十回,而在经过修订的崇祯本则搬到了第一回,这样,套用前人同时颠覆传统的意味更加鲜明。  在三国故事里,说的是刘、关、张“情同手足、义薄云天”,关二爷千里走单骑,那一路风尘真是动人。在《金
“炒美族”
借由领保联络员建立安全联防机制,为一线领事官员开展工作提供支撑,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案件的处置效率  律师张志远有些“分裂”。  大多数时候,他是德国豪埃森律师有限公司的合伙人,曾经带领团队帮助大型中资企业赴德投资并购。  但有时,走出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统一广场一座大楼28层的办公室,他需要与“被德国丈夫送进精神病院的中国女性”长谈帮助其恢复人身自由,或者仔细研究“一个被火车撞得面目全非的中国留学生的尸
此方法不能有效治疗习惯性流产,反而还有引发感染的潜在风险  日前,浙江某医院在治疗孕妇习惯性流产时,因违规操作导致患者感染艾滋病毒。这让习惯性流产和该院所使用的“白细胞免疫疗法”成为热点话题。  这二者,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习惯性流产原因复杂  偶然发生的流产大多都是因为胚胎自身存在缺陷,所以才会被自然淘汰。  “平均来看,准妈妈发生一次流产的风险很高,几率大概在15%~25%。”丁香诊所妇科医
你跟我谈自然,听着听着,我发现,你谈的不是自然,而是强求。  你说:我一直都想顺其自然。我问:那你是怎样做的呢?你说:比如我躺下来睡觉,就必须睡着。这不大对呀。我的理解是,躺下来睡觉是自然,睡不着也是自然,不是必须睡着。必须是强求。  人之所以强求,往往是因为害怕自然。例如在睡觉上面,你其实不敢顺其自然,担心会导致可怕的结果。因此你说必须睡着,结果,你失眠了。其实,失眠不是自然的结果,而是强求的后
新零售将助推各地从生产型城市转型为消费型城市,注重激发城市内部的消费活力,用内因来驱动城市往更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018年4月26日。阿里巴巴提出新零售之城的概念:用新零售智能服务提升城市生活品质,让新零售从一种创新商业模式,落地为真切可感的日常生活。短时间内,北京、上海、武汉、成都等一二线城市纷纷表态加入。  考虑到新零售本身蕴含的强大生命力,各大城市对新零售之城表现出的浓厚兴趣也就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