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改变,大不同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chen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是小学科学课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形式。课堂实验活动设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探究活动水平的高低和课堂目标的达成率。最近,笔者执教了《导体和绝缘体》一课,对此深有感触。
  《导体和绝缘体》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上册第三单元《电和磁》的第2课,主要是在第1课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把各种物体放到简单电路里去检测,从而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从教材分析来看,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将不同的物体接入简单电路,观察小电珠的亮或者不亮,从而知道物体有的导电,有的不导电,初步建立导体和绝缘体概念。第二步,指导学生用检测器检测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最后得出结论,金属的一般的导体.橡胶,塑料等是绝缘体。第三步,指导学生认识到人体和自然界里的水都是导体。第四部分,辨认生活中常用电器物品哪部分是导体,哪边部分是绝缘体,从而更好的认识生活中导体和绝缘体的利用,渗透“性质决定用途”的科学思想。
  第一次教学之前,我从学生角度对教材进行了分析。
  因为有了第一课闭合的简单电路的概念铺垫,对于导体、绝缘体和检验器的概念,学生都应该能比较容易的建构,而对于不同材料的物质的导电性能,学生的前概念基础良好,生活经验与科学事实基本吻合。而整课堂的难点主要是验证自然中的水具有导电性这个探究活动。因为受到学生实验的器材限制,这个实验,往往实验效果不是非常明显,导致学生对水是否是导体存在疑问。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第一次教学设计时,笔者把重心放在了改进实验仪器,放大自来水导电实验效果之上。经过课前的反复实验.我发现3种方法可以改进实验效果,往水里加盐、加大电压和摆动放入水中的导线。经过尝试,在课堂中这些方法都了取得不错的演示效果,较好的解决了实验现象不明显的难题。
  教学上的难点似乎就这样被攻克了。然而,课堂上学生的一些尝试和言语,却引起了找的思索。
  诚然,我在课堂中的演示实验取得了成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所以在接下来的辨别生活中常见材料的导电性活动时,总有调皮的学生想要重复这个实验。当他们发现用电池座、灯泡、导线组装的检验器在导线浸入水中之后无法使灯泡亮起来的时候,学生对“水是导体”的认同就会动摇,演示实验所带来的惊异会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为对教师实验仪器的神秘感,有学生对演示实验中使用的实验室电源充满“敬畏”,觉得那是个神奇的东西;还有学生质疑,老师做实验的时候摆动导线是不是让两个接触点碰到一起所以灯泡亮了;甚至还有学生认为本来自然水是不导电的,是因为老师加入的盐才使得水导电了,所以盐可能才是灯泡亮的主因……
  科学思维上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真理是能够反复验证的。”有没什么办法可以让自来水的导电性检测现象明显,且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方便的解决这个问题呢?
  带着这样的思索,我对原来的设计思路做了调整。把整堂课调整为2个主要的探究活动。
  第一部分主要是借助修补断开的简单电路引入话题,初步构建概念。我准备了钢尺、铜丝、钥匙、橡皮,塑料尺、木梳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让学生推测并动手验证它们能否让灯泡亮起来。在这个活动的实验总结时让学生把提供的材料归类,帮助学生明确导体、绝缘体和检验器的概念。
  我们实验室里和教材配套采购了8个验电球,本来教材中安排使用验电球只是为了验证人体的导电性,如果用它来检测水的导电性,是否能有明显的实验效果呢?笔者用两条导线接上验电球的两个触点,当把导线浸入装有自来水杯的那一刻,验电器亮了!
  由此,笔者把这堂课的第二个活动设计为用验电器检验器检测身边物体的导电性。在第一个探究活动之后,教师出示了验电球实物,并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个拆开的验电球的内部构造。学生观察以后很容易就发现了验电球的内部电路其实和第一个活动中自己所组装的检验器是一致的,教师再及时补充说明验电球就是一个很灵敏的检验器,教师提供了烧杯、术块、验电球和导线,要求各小组对自来水,木块和自己身边的一些东西的导电性进行预测和检验。
  我们总说要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事实证明,由于有了验电球的灵敏度做保障,开放的材料选择让学生爆发了巨大的探究热情。人手,皮肤、头发、文具盒、衣服、铅芯、玻璃窗……教室里惊叹声此起彼伏。老师课前预设的材料,学生想到了,老师没有预设的材料,学生也想到了,每个班的同学都有自己的新发现。
  相较于第一版设计的分别验证水和人体的导电性,然后再提供材料检验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导电性的活动设计,修改后的第二个活动由零碎变的整合,学生探究活动的深度、广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学生们在探究活动中的发现总能超出基本的达标要求,人体、水,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导电性无需教师铺垫引导.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小组探究、交流得出结沦。
  同时,为了渗透“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情况下他们可以互相转换”这个概念。笔者在第二个活动提供的材料上玩了一点小花招,分给各小组的木块有2种,一种是干燥的木块,一种是浸过水的潮湿的木块。当实验结束,小组交流实验结果的时候,关于木块导电性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引起了学生的争论。当教师把话题引向“这两组的木块有没有不同?”的时候,学生通过看、摸,就能很容易的得出“干燥的木块不能使灯泡亮起,不导电;潮湿的木块能使灯泡亮起,导电”的结论,进而就能比较容易的理解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这一深层次概念。
  回顾《导体和绝缘体的》探究活动的两次修改,只有当我们真正的蹲下身子去和学生沟通,仔细揣摩和体察学生的思想的时候,我们的才可能以学生原有的科学前概念为起点,以帮助学生建构更高层次的概念为目标去设计课堂探究活动,才能真正实现探究活动效益的最大化,才能保证每一堂课的目标达成。
  【作者单位:高淳县教育科学研究与培训中心江苏211300】
其他文献
“嘀……嘀嘀……”探测仪发出一阵警报声。阿宝放下探测仪,弯下腰来翻找了一阵,最终从沙堆里淘出一个黑乎乎的小颗粒。他用手掂了掂,轻飘飘的,一点宝贝的样子也没有。  “不是银,不是金,更不是钻石,报什么警啊!”他说着,随手把黑颗粒扔回地上,重新探起宝来。  “嘀嘀嘀……”当探测仪移动到黑颗粒上方时,居然发出震耳欲聋的警报声。阿宝知道,探测仪发出的响声越大,说明探到的宝越珍贵。像今天这么大的声响,他还是
在我工作的字眼里,“爱学生”使用的最多。连我的儿子都对我的许多学生产生了妒忌。但是,对学生的爱却让我发现,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教室里,我所面对的不只是几十双求知的眼睛,而是一个需要用爱来倾注的浩瀚的海洋;也是一个用爱换来的幸福的殿堂。    一、爱,要用宽容融化学生心里的坚冰     那天,早读课的钟声已经响了好一会,同学们都在认真读书,
丁丁:同一个词,用在不同的句子里,它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这种词叫做—  冬冬:叫做多义词。我们读书时常常遇到多义词,写作文时常常要用到多义词。使用多义词能为我们的作文增色添彩。  丁丁:说得对!我们还是通过句子中的多义词来说明吧。比如“光”这个词:妈妈疼爱我,她不光为我洗衣做饭,还教我识字、读书。  冬冬:这句话中的“光”是“只”“单”的意思。  丁丁:我很快就把碗里的米饭吃“光”了。  冬冬:这
幼儿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教学“音乐艺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幼儿舞蹈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起着重要作用。  不过在当前的幼儿舞蹈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  1、由于舞蹈的展现需要基本动作、步伐的支撑,因此一些教师往往只注重让幼儿单纯去模仿学习舞蹈动作,并以学会教师的“规定动作”为主要目的,从而忽略了幼儿情感的愉悦性,导致许多幼儿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家窗外的香樟树上来了一群小麻雀。天刚亮,它们就开始嬉戏,跳着、叫着,还经常站在窗台上啄得窗户乱响。我打心眼里讨厌它们,用被子蒙住头继续睡觉。  有一天我把烦心事告诉了爸爸。爸爸笑着说:“麻雀是益鸟,会吃害虫。我们家的香樟树才三年就长得比二楼的窗户还高,也有它们的功劳。它们那么勤劳,你睡懒觉还讨厌人家,多不应该呀!”  第二天早上,我又听到鸟叫声,窗户又被啄得“咚咚”地响,好像催我
【编辑手记】  2010年10月,宿迁市教研室小学科学学科组面向三市二区(其中泗洪县未反馈)和市直学校开展小学科学学科教师队伍建设状况进行调研。从调研情况来看,无论是教师队伍建设,还是当前小学科学教育质量都存在诸多问题,应该说形势不容乐观。徐维军老师经过大量调研,撰写这篇报告,既不回避问题,同时又给出了应对策略和具体做法,表达了一个专业科学教育工作者的拳拳之心。    一、调研的内容  本次调研,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要让生活问题走进课堂,引导学生学习有意义的数学,让课堂活起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各个方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落在掌心里的小雪花就融化啦。  只是一转身的工夫,淘气的小猫就把盘子打破啦。  只是喝杯茶的工夫,乌云就把太阳遮住啦。  只是睡了一覺,可爱的小花儿就枯萎啦。  只不过几天不见,小蝌蚪就长出腿来啦。  只不过几天不见,毛毛虫就变成蝴蝶啦。  只不过几个礼拜不见,鸭妈妈的宝贝蛋就变成小鸭子啦。  只不过几个礼拜不见,苹果树上就结满红苹果啦。  时钟滴答滴答响,一天变成另一天。春夏秋
在新西兰,校长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领导者和决策者。虽然校长是在董事会的授权下开展工作,但他依然具有很大的办学自主权,他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能够通过有效的领导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从而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和谐发展。新西兰的校长经常思考着两个问题:一是随时把握学校的现状,经常反思学校有哪些优势和不足,有哪些教育资源可以利用;二是希望学校向什么方向发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阶段性目标。校长经常征询董事会
我刚到花城,便陶醉在花的海洋里……  记得春节时,那昂立枝头的是被誉(yù)为“英雄花”的木棉花,它色彩鲜艳,蓬勃向上,给人以朴实、坚定的感觉。  当热风吹走带有几分寒意的春季时,花城已成为白玉兰的天地了。我漫步在白玉兰盛开的树下,陶醉在白玉兰浓郁的清香里。白玉兰开过之后,最美的要数凤凰花了。它的花似红云,像彩霞,一枝枝,一片片,开满了枝头,看上去一片火红,像一团正在燃烧的火。  秋风飒(sà)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