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攒钱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jin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寒风料峭,每当雪花飘飘,每当夜色深沉时,我都会想起爷爷,一位饱经风霜,浑身洋溢着泥土气息,有着风蚀刀刻般面容的老人。第一次见到爷爷,是在六四年的夏天。
  爷爷虽然只有六十岁的年纪,却像百年古董那样,在黝黑瘦长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留下的痕迹;曾经高大挺拔的身躯,已经为艰苦的生活和沉重的劳动压弯;一张唠唠叨叨的碎嘴,诉说着人生的不易和岁月留下的创伤。
  爷爷家的院子很大,种满了茄子、辣椒、豆角、黄瓜,这些农家自给自足的蔬菜。还种了农村少见的花花草草,如色彩艳丽的家百合,不但有着蒜瓣一样的花根,还结着玉米粒一样大小的种子,这是我过去从未见过的;爷爷家的房子很高,差不多有两层楼房那么高。通过十几层的第一级台阶,登上了院中套着的小院。再走过十几层的台阶,才走进烟熏火燎的灶间。
  爷爷的家从外边看,建得高大雄伟气势恢弘。农村少见的院中院,更是为建筑增色不少。可如果走进屋里,和外边形成强烈的反差。屋里的陈设十分破旧,只有一个高桌两个太师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据说在爷爷的口中,念念不忘的有三件大事,第一件是装修房子,第二件是老儿子娶媳妇,第三件是抱大孙子。后两件大事,没用他怎么操心,就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可是第一件大事,由于年事已高,由于经济条件不好,直到他去世依旧没有实现,这不能不说是他人生的一件憾事。
  爷爷小时候家境殷实,受过良好的私塾教育,成年后在城里做买卖,练就了一手算盘绝活儿。后来家中遭逢大难,入不敷出而导致家道日渐衰落。等到他们兄弟纷纷成家,自己挑门儿过日子的时候,老娘只给了二十亩地,由此成为地地道道的农民。
  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爷爷养成了一生节俭的习惯。这不是一般的节俭,有点儿葛朗台般的吝啬,生活中难得一见的抠门儿。爷爷有一句口头禅,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爷爷一生精于算计,可到头来照样儿受穷。爷爷整天干活,可他的衣服从不让洗,说“一件好好的新衣服,还没穿坏就洗坏了”。
  说爷爷一生节俭,吃的粗茶淡饭,穿的是农家粗布,过艰苦朴素的生活。那他都攒下什么了?当然是钱了。一九五八年,母亲领着我和姐姐,回河北老家探亲。爷爷拿出一大卷子钱,给我和姐姐叠东西玩。一大堆花花绿绿的,有伪满的、民国的、边区的,票面有十元的、百元的、千元的、甚至万元的,等这些东西到了我们手里,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烂纸片儿。
  说爷爷一生节俭,到头来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有攒下,恐怕也不是事实。在那个动荡的年月,爷爷除攒下一堆废纸外,还有一百多块的银元。可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金银便成为硬通货,不再上市流通了。可怜爷爷手里攥着钱,除了娶媳妇做镯子外,就再也没有什么用途了。
  爷爷有一句口头禅,“省着省着窟窿等着”。所以每日对着残灯孤影,不住地长吁短叹,感叹生活的不易,感叹世事的艰难,感叹财神的吝啬。其实,在爷爷生活的年代,战火硝烟弥漫,人民水深火热,能够苟且偷生,已经是一种奢侈了,还谈什么攒钱呢?即使在五六十年代,人民刚刚饱尝战乱之苦,缺吃少穿生活苦不堪言,怎么可能积累起骄人的财富呢?
  我很感叹爷爷,穷其一生不停地攒钱,到头来既没有过上好日子,也没有攒下什么值钱的产业,更没有荫及子孙后代,留给自己的只有遗憾。即使自己有文化,一辈子节衣缩食量入为出,把一分钱掰成两瓣儿花,还是没有过上想要的生活。
  如今的爷爷,早已化为一阵轻风,回归了他挚爱的土地。只是他艰苦朴素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成为我人生的座右铭。只是,我再也不像他那样生活。我舍得吃舍得穿,舍得女儿受良好的教育。只是想尽自己所能,帮助女儿实现有车有房的梦想。
  我想,如果爷爷泉下有知,一定会为自己愚昧无知,过度的节俭而感到羞愧;也为他的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而感到欣慰。因为我们现在过的,不就是他朝思暮想,并为之努力奋斗,一直想要得到的生活吗?
  
其他文献
沭阳县沭城镇的老党员、退休干部葛巨高,埋名50多年,曾连续4次荣获省级一等功臣,并荣获省级劳动模范称号,他的事迹生动感人,鲜为人知。  工作岗位上,甘为“老黄牛”  1950年10月,15岁的葛巨高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在炮火的烽烟中度过了艰难的岁月。1952年回国,被分配到泗阳县公安大队,1953年底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入党宣誓后,他在自己的床头写下了“永远为党效力,甘做为人民服
期刊
在我们单位的楼上,住着一对老年夫妻,年纪六十多岁。妻子高高胖胖大大咧咧,丈夫身材适中精神矍铄。在一般人看来,他们并非特别般配。可是自从我认识他们到现在,从没有听到他们争吵过。每次碰面总是妻子拎着菜和小食品,丈夫心平气和地跟着她,他们永远那么的知足和安详。  去年冬天以来,妻子慢慢地瘦了下来。到了今年的春天,越发的瘦了,每次出门她都是被丈夫搀扶着,脸色一日不如一日。春末那一阵子,她几乎不能行走了。每
期刊
母亲生了八个女儿,小产两胎,据说也是女儿,四十四岁时生第十一胎时生了一个儿子,我就是母亲的断肠子。我还有两个姐姐,大姐是老六,二姐是老八。其余的孩子多数夭折了,有两个跑日本佬时活活拖死了,有一个是冻死的。这对于母亲来说莫过于最大的摧残和折磨。大姐也于1997年去世了,现如今只有我和二姐是母亲的孩子,所以我想写点东西来纪念她。  母亲很聪明,会变着法子把破衣服整旧如新,让孩子也有穿了新衣服的快感。街
期刊
在回族独具特色的面点食品中,炸油香被看做是真主赐予给穆斯林的圣洁、佳美的食品,只有在红白喜事或逢年过节时才能炸制油香,相互赠送,以示祝福和纪念。  虽然油香炸制起来十分简单,只需把发酵好的面粉做成圆饼、下锅用油炸熟即成。但炸制之前需洗手、焚香,以示态度虔诚。  关于炸油香的来历,在回族中有这样的传说: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蘭教时,历尽磨难,屡遭古莱什部落贵族、富商的迫害。于是,默罕默德让信徒分批迁
期刊
很多人会对动物内脏退避三舍。其实牛杂等动物内脏具有鮮为人知的营养价值,适当食用有益健康。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牛杂的营养及其吃法。  1.牛肝。  牛肝含铁量比牛肉还高。1份(150~200克)牛肝或鸡肝可满足女性每日铁推荐量的75%。吃牛肝的另一大好处是补铜,铜对大脑发育、强壮骨骼和增强免疫力十分重要。体虚的人和老年人可常吃牛肝。英国营养专家罗伊·克莱文建议,肝脏可与洋葱等蔬菜一起炒着吃。  2.牛
期刊
人到老年,会突然醒悟:生命是有尽头的。这种感悟会使他们行动起来,去做一些他们很想做但以前总也没有做的事情,有时,他们甚至用他们意料不到的方式!  人到老年,才真正的认识自己,也才真正属于自己,并且用一种宽容、舒适和诚实的方式接受自己。  人到老年,方才明白,东奔西走竭力想去改变的不是别的,恰恰是他们自己。几十年的时光换来的不是别的,而是心如止水。  人到老年,才真正领悟到什么叫百川归海,什么叫万物
期刊
久居喧嚣的城里,对季节的感觉更加迟钝,加之每天都在为饭碗忙碌,生活越趋平淡。  家,走近那百里之外,送走我童年、青年,伴着母亲六十、七十、八十越来越旧的老院子、旧房子和弯枣树。  一阵寒流,几行雁阵,给周围的一切都染上了浓浓的秋意,回家的路自然也不例外:农家秋播的繁忙早已过去,棉田的颜色已变得暗紫,几垄懒割的玉米棵,叶子在秋风中飘摇,路边的杂草已全部失去水泽,白杨树上的叶子在一片一片地飘落……唯一
期刊
在孩子和母亲之间,母亲始终是一只超载的轮船,任凭风吹浪打,历经千心万苦也心甘情愿。  ——凡人格言  1986年冬天,我们举家移民到一个叫龙溪的小乡镇。这是一个偏远的山区,这儿的常住居民都是散居,有时候要隔好几里地才可以看到一户人家。因为我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家庭收入极其微薄。加之生父过世多年,继父异常粗暴,常年酒醉,一家人的生活重担无形地压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  1987年,我们姊妹仨开始陆
期刊
1956年8月,我即将赴北国就读。其时先父振绅罹病甚笃,忧心忡忡。五日薄暮,他令我至其榻前说道:“你这次离家远读,是件好事,要加劲读。你五爷爷教仁也是你这个年纪出外求学的,后来干起那么大的事。他为什么能干大事?从小有志气嘛!用他的话讲,叫‘文不借笔,武不借刀’。我如今病入膏肓,日后恐难再见。我把你爷爷教彰传下来的话说给你听。”  “英雄起事赖文章”  五叔祖父教仁,字得尊,号敦初,从1882年到1
期刊
蒋廷贵、徐金升回忆抓捕张春桥的经过  我们第二行动组有组长纪和富,组员蒋廷贵、徐金升、任子超,负责抓捕隔离张春桥。  大约晚上6点多,我们小组按时到达怀仁堂。怀仁堂正厅中原来摆设的沙发、桌椅都搬走了,只在正面立着一个大屏风,屏风前摆着一张长条桌,华国锋、叶剑英端坐在屏风前的长桌后坐镇。汪东兴隐蔽在正厅南门屏风后现场指挥,武健华(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兼中央警卫团政委)负责现场联络,具体组织实施。我们小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