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功臣的执着追求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er1978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沭阳县沭城镇的老党员、退休干部葛巨高,埋名50多年,曾连续4次荣获省级一等功臣,并荣获省级劳动模范称号,他的事迹生动感人,鲜为人知。
  工作岗位上,甘为“老黄牛”
  1950年10月,15岁的葛巨高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在炮火的烽烟中度过了艰难的岁月。1952年回国,被分配到泗阳县公安大队,1953年底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入党宣誓后,他在自己的床头写下了“永远为党效力,甘做为人民服务的‘老黄牛’”。
  1953年秋天,葛巨高参加全县公安大队比武训练,在打靶、投弹比赛中,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第一名。接着,他参加原淮阴军分区打靶比赛又获得第一名。两个第一引起省军区领导重视,抽他到省军区参加比武训练。葛巨高第一个上场,三枪三中。在指挥台验枪发弹时,战士徐高才投手榴弹动作慢,眼看手榴弹冒烟,葛巨高不顾生命危险,大喊一声“危险”,便飞一般地跑到在现场指挥的省军区副参谋长刘林身边,用双手一把将其按倒,伏在他身上。“轰”的一声巨响,指挥台下没有来得及躲闪的5名战士牺牲了,副参谋长刘林受了轻伤,葛巨高却受了重伤。
  为此,省军区授予葛巨高保卫首长安全一等功荣誉称号,并发给他荣誉证书和记功证。
  1953年底,葛巨高被调到原淮阴军分区任文化教员,35名文盲半文盲战士经过他半年的文化辅导、训练,进步很快,达到了初中文化水平。因葛巨高的教学成绩显著,省军区给他记一等功。
  1956年元月至1958年春天,葛巨高从部队转业先后到泗阳县和沭阳县公安局工作。1970年,葛巨高被沭阳县委派到东小店乡王圩村任工作组组长,当时该村是淮阴地区有名的贫困村,7个组,1600多人,只有3头牛,年粮食总产量只有6万公斤。他带领十几名工作人员和广大群众奋力苦干,短短一年时间,王圩村年粮食总产量从6万公斤猛增到70万公斤。工分由每天的三厘三增加到七角三,该村支部由落后变为先进。
  在东小店期间,葛巨高还热心帮扶贫困户。王圩村王恒高、王恒玉兄弟俩,家境贫寒,连被子也没有,40多岁未娶到媳妇。葛巨高将家里的被子送给兄弟俩盖,还介绍他们到县砖瓦厂工作,挣钱盖起了砖瓦房,兄弟俩都娶上了媳妇。葛巨高本人也因此被原淮阴地区党委表彰为先进个人,并记一等功。
  葛巨高在沭阳城郊大区工作期间,不论是睛天还是雨天都是一身汗地工作在基层,帮助老百姓寻找致富路子,那时他的工作就是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到农户家中讲解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知识。农民在他的带领和精心指导下很快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原淮陰市委领导多次表扬葛巨高说:“为老百姓服务,就要有葛巨高那样无私奉献精神,他是带领老百姓致富的典型。”并给他记淮阴市一等功,原江苏省副省长、时任中共宿迁市委书记仇和曾称赞葛巨高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老黄牛’”,得知他的事迹后并作出批示:“请一网两报两台对葛老的事迹大力宣传。”宿迁市委常委、沭阳县委书记莫宗通也作出批示:要予以重视,以适当的方式肯定。2005年,在党的全国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组织部长裴承前、宣传部长李公平遵照莫宗通书记的批示,亲自安排葛老到省、市党员教育点颜集镇宣讲党的先进性,并发《党章是共产党员的灵魂》一书,由县委组织部派员具体负责有关宣讲事宜。在机关、学校、乡村(居)共讲100多场次,受教育人数10万多人。
  在家里,他是一位孝子
  葛巨高因公致伤被评为四级残疾,本来还需别人照顾,和体弱多病的妻子相依为命。1998年冬天的一个晚上,葛巨高妻子心脏病突然发作,他坐在妻子的床边,两眼泪汪汪,妻子谷金华带着对这个世界无比留念和挂念的心情说:“我多想多留几日啊!我走了,就请你把我的老母亲照顾好,我不能再陪你了……”
  从此,葛巨高又多了一个孝敬岳母的担子。岳母郑立英女儿去世,悲伤过度,头晕摔倒,致成三级残疾。为了不耽误到乡镇调查工作,葛巨高每天天没亮就起床,做好饭,而后用勺子一口一口喂卧病在床的岳母,随后骑上车子赶往乡镇,中午抽时间回家看望岳母,晚上披着满天的繁星回到家为岳母洗脸、洗脚、换衣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葛巨高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岳母,没有一句怨言。
  面对70多岁的女婿天天照顾自己而日渐消瘦,郑立英老人心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于是,她渐渐地以绝食寻死的方式以求得安心。有一天,葛巨高发现岳母什么都不吃,并且神态反常,他意识到岳母有寻死的念头,在把饭菜重新热了一次端到床前时,“扑通”一声跪在床前哀求道:“妈,是不是我照顾得不好啊?您为何不吃饭?我就是您的儿子,服侍您是应该的,您要是不吃,我也不吃了。”郑立英老人被说得热泪盈眶,娘俩边流泪边吃下了一大碗饭。
  2001年春天,天气时冷时热,体弱多病的郑立英无法适应天气多变,疾病再一次发作。葛巨高踏进家门看到岳母躺在床上抖动,嘴里直吐白沫,他顾不上休息,背起岳母就往六里外的村卫生室跑。待医生为郑立英挂上吊针后,葛巨高因劳累过度一下子瘫倒在地上,经过医生近1个小时的抢救,葛巨高才脱离危险。周围的群众无不称赞:“葛巨高真是孝子。”
  葛巨高平常专拣老人爱吃的、易消化的饭菜做。顿顿捧到床头,天天不离左右,马桶放在床前,每天用热水烫一遍,并用木头安个架子,让老人使用时方便。衣服、被褥常洗常换,每天为老人洗澡擦身,一日三餐之后,用手推车将老人推到外面转转,一来防止经常卧床生褥疮,二来多见阳光,有利健康,三来消除孤独寂寞。有时外出工作,买菜买药,葛巨高就请邻居老太作伴聊天,还将自己房内电视机搬到老人床前,让她随时收看收听。老人生活在滋润、舒服、祥和的环境中,身体逐渐好转,精神也好得多了。老人有大叶肺炎的旧疾,一发作,喘不过气来,由于葛巨高护理好,多年未发。
  2003年冬天,94岁的郑立英老人撒手人寰,临终前她紧紧拉着葛巨高的手断断续续地说:“我……我有你这样的儿子满足了……”葛老怀着悲痛的心情,将其安葬,并在岳母生前做好岳母的思想工作,将要求土葬改为火葬,把打好30多年的棺材当面劈掉。   在晚年,他乐做“铺路石”
  “读书首先要学会做人,读书的钱是父母血汗挣来的,你们应该勤学苦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做新一代的接班人……”
  2007年11月28日上午,葛巨高在沭阳师范附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5000多名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和敬老、爱老、养老课,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葛老的讲话被师生的掌声10多次打断。结束后,一位平时喜爱上网的学生一定要和葛老合影留念,并拉着葛老的手说:“葛爷爷的话让我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今后,我一定认真学习,尊敬老师和父母。”
  退休后的葛巨高经过走访干部、群众、教师和学生,感觉到现在对不同层次的人应该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让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都能为党的事业和自己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工作和学习。
  2004年11月至今,葛巨高不顾天寒地冻,不分雨天雪天,深入到当地的学校部队、党政机关、乡镇、村庄、庙会以及外地的扬州、盐城、连云港、徐州、青岛,巡回演讲340多场次,将吴苓生、宋耀南、汤曙红、罗运来、洪沛霖、徐世平、储江、袁希等革命先辈的事迹,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等内容,做成64块宣传牌,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受教育党员、干部、学生和群众45万多人次。在沭阳地税局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葛巨高声情并茂地为地税干部职工讲述了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广大地税干部职工听后纷纷表示:“地税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工作虽苦,但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工作干好。”去年8月7日,葛巨高在驻沭阳某部队为广大官兵演讲七七卢沟桥事变和新四军、八路军抗击日寇光辉事迹以及现在国家繁荣富强给人民带来的幸福生活时,很多战士站起来高喊:“共产党万岁,我们要认真学习军事技术,为保卫祖国奋斗终生。”沭阳县原城管局局长周吉金在听过葛巨高的演讲后号召全局干部職工:“掉皮掉肉不掉泪,流血流汗不流泪。向葛巨高学习,将他的精神运用到城管工作中去。”
  “国家给我的优抚金每月600多元,我和老伴过得很好,我过去向政府要求增加补助并上访,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万匹乡85岁的老党员、老军人杨树彪在解放战争中受过伤,听了葛巨高的演讲后,他逢人就说,“今后,我一定带领家人好好生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党和政府的关怀。”
  近2年来,葛巨高还善于同残废军人交朋友,帮助26名残疾人办理证件,帮助6个因难户办理低保,平息了6名残废军人越级上访的事端。马厂镇残废军人许兆斌因要求增加待遇打背包以讨饭形式赴市县上访,并准备到省上访,葛巨高得知后将其带回,安排到自己家中吃住,带他洗澡,耐心宣传国家相关政策,劝其息访,并买车票将他送回家。长庄居委会一等残疾人张道伦,四肢瘫痪,无儿无女,家境贫困,去年寒天,葛巨高冒着大雪,租车带他到医院检查身体和到县残联办证,并到民政部门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还鼓励他身残志坚,自主创业,目前张道伦在家门前从事修鞋,自食其力。
  王阳是乡村医生,平时工作之余就是上网,令家人非常生气。葛巨高了解情况后主动找王阳谈心,鼓励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自己出钱为王阳购买相关书籍。在葛老的鼓励和帮助下,去年,王阳参加全国成人高考,以高出录取分数线130分的成绩考取了东南大学医学院临床专业。王阳感激地说:“葛老真是我的大恩人,没有他的教导和帮助,我现在说不定连工作都没有了。”
  沭阳中学高三班山东籍学生王某,原来是优秀生,只因与社会上游手好闲的青年混在一起,不遵守纪律,迷恋于网吧,并抽烟喝酒,面临高考,成绩逐步滑坡。经常回家向父母要钱,不给还打骂父母,父母无奈写信给校长徐之。徐校长请葛巨高到学校对全校学生进行公德教育,专门找该生谈心,要求他改掉恶习,认真学习,以优异成绩报效祖国、报效父母。去年,该生考入一所高等院校。
  葛巨高义务宣传革命传统,取得了一定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于2005年被人民日报出版社小康中国编委会聘为《小康中国》宿迁对外联络员、宿迁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员。被县纪委、公安局、城管局、沭师附小、沭城镇城郊中学、张圩乡、沂涛镇、杨岗中学、县关工委先后聘为革命传统宣讲员。
  葛巨高年近八十,他居功不傲,对人生执着追求,留下了闪光的轨迹。党组织没有将他忘记,不仅授予他一个个荣誉,每逢重大节日,都去他家慰问,给他送去礼品和鲜花。
其他文献
西方情人节来临之际,七旬老人与爱妻过了个特别的情人节!  “扬子微情书”2月11日启动以来,受到了众多博友的关注,14日活动截止后,评选出最佳的一条——今年70岁的陈义菁写给他相识50周年的老婆邓绍美的“生日贺词”。这对夫妻上世纪60年代相识在清华园中,毕业后举行了只有三个宾客的喜宴,他们还曾一起在新疆戈壁垦荒种田。在14日这个浪漫的日子里,媒体为他们准备了一个特殊的情人节晚宴。  获奖情书  吾
期刊
牛奶虽然营养,但挑选起来有讲究,比如您要先学会辨别优质无公害牛奶,其次,喝起来也相当有讲究,喝对了,能够延年益寿强身健体,喝不对,倒是很可能给身体增加病痛,小编整理了生活中六种如同服毒的喝奶常见方式,对照一下有没有自己或身边的人。如果有,请提醒他们,别把所有疑问都留给您的医生……  1.牛奶越浓越好  有人认为,牛奶越浓,身体得到的营养就越多,这是不科学的。所谓过浓牛奶,是指在牛奶中多加奶粉少加水
期刊
豆腐是老百姓最熟悉不过的传统食品。它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钙、蛋白质、氨基酸、卵磷脂等。可你知道吗?豆腐里还有一些学问,吃不对可能会伤身。  其一,吃豆腐不能过量,每天最好控制在100~150克。否则可能导致以下健康问题:  1.消化不良。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一次食用过多不仅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質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2.促使肾功能衰退。植物蛋白质被人体摄入后,
期刊
冬季,天气愈来愈冷,阵阵寒意让我们光想吃点热乎的东西,身体也需要营养的滋补来增强抵抗力,那就来碗热汤吧!  乌骨鸡汤健脾利水  做法:乌骨鸡一只、五指毛桃100克、猪脊骨200克、芡实25克、姜3片、蜜枣3颗、盐适量。将乌骨鸡、五指毛桃、芡实等洗干净放入汤煲中;猪脊骨在滚水中煮一下“飞水”,放入汤煲中切3片姜放入汤煲中,倒入10碗清水;用猛火把水烧开后,改为文火煲2个小时;汤上桌前下适量的盐调味。
期刊
舀一大勺牛肉汤,加几块牛腩牛筋進去,吃下这碗半筋半肉的红烧牛肉面,不仅温暖了你的身体,更温暖了你的心。  原料:  牛腩1000克、牛筋500克、老卤1盒(没有就加同等量的清水)、洋葱1/3个、大蒜半头、生姜1块、香叶3张、八角3个、草果1个、桂皮1小块、清水2杯、料酒2大匙、生抽、老抽、冰糖适量。  做法:  1.牛腩切块后放入锅中加冷水煮开,3分钟后关火,用温水冲 洗干净。  2. 牛筋切段放
期刊
每年的清明节,有很多人为自己所喜爱的人悼念。在这当中,邓丽君应该是最为人熟悉的那一个。  许光明,一位年逾古稀的长者,一年365天,风雨无阻,每天为邓丽君墓园扫墓。问他原委,发出憨厚的笑声后,只道出“就是喜欢”四个简单的字。  对于喜爱邓丽君的我们,大部分都无缘相见,只是被她的歌声所倾倒。她在乐坛所创造的种种奇迹,不需言语的重复。喜欢就是喜欢,简单又直接。就像那首歌所唱及,“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
期刊
20世纪80年代初,启功先生在杭州抱着竹子拍照留念。启功先生称之为“抱竹图”。  启功先生在数十年的笔墨生涯中,曾使用或鉴赏过许多好砚、名砚,对喜爱的砚,也偶有收藏。先生还有一大爱好,对自己喜欢的砚即使当时无钱购买,也要借来手拓砚影,以备日后观赏。几十年来,先生所拓名砚,集合起来有数十方之多。  先生早年曾收藏过两方古砚,一方是康熙皇帝用过的小端砚,长不过十一厘米,宽约为九厘米,砚背刻有砚主的铭文
期刊
在我们很多人的观念中,玩具是一种只适合孩子玩的,但是你们知道吗?老年人玩一些益智的玩具是有助于帮助老年人预防老年痴呆疾病的,当然,也不是没有人关注老年人玩具市场,很多的商家在牟利的同时,也在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创造了很多的丰富多彩和奇迹。  在很多人的思想还停留在“玩具只是为孩子服务”时,老人玩具市场的空白令人惋惜。不过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显现,老年人玩具也成为商家眼中的商机之一。  遥控飞机、变
期刊
立足家庭  退休后带孙子或孙女,是目前大部分人的生活状态,一来,可以为子女减轻负担,二来,也充实自己的退休生活,并且可以继续发挥余热,实现自我价值。王大爷原来在机关是领导,忙了半辈子,跟家人相处的时间很少,终于退下来了,立刻在家里找到了一个“新岗位”——专职带孙子。  中国人自古重视家庭,工作时由于时间精力所限,越是事业心重的人,对家人的照顾和关注越少。退休后则可以更好地关爱家人。回归家庭也因此成
期刊
仿佛在一面肮脏的镜子上撒些水,用抹布慢慢将它擦亮。春分之后的雨水,就这样一直要落到清明。那些长脚的雨水走了很远的路程,它们是和春天一起出发的,到惊蛰,它们这支队伍壮大了行色,因为有了雷声。淅沥之中,缠绵之际,在惊雷的伴奏下,顿时多了雄阔与深邃,将丝弦乐器鸣奏出宏大的交响之音。雷与雨的交配,预示着春天的盎然生机;雷与雨的交响,却寓含着生命的无穷叩问。清明是所有节气中,最缠绵也最决绝、最冲和也最锐利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