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师提问对学生 思维训练的有效性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rn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修订后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而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4个维度。其中,思维品质要求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和科学思维。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经研究发现,大量阅读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是有帮助的。除了学生自主阅读训练思维之外,英语教师在阅读课堂上的提问也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影响。本文将以实习期间听到的一节公开课为例,进行分析研究,试图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训练学生思维的提问方式与建议。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提问;思维训练;有效性
  【作者简介】王美琪(1994.02-),女,陕西人,延安大学,学生,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引言
  苏格拉底在教化哲学中提出产婆术,即问答法,其教学法的核心环节是教师提出恰当的问题,帮助学生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除此之外,他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认为这,有助于将单向的教学过程变成交互式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成素质,技能。而现实情况却是教师注入式的教学居多,学生反向提问的机会却很少。因此做本项研究很有必要,并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师提问的现状分析
  以下通过时从教师提问的类型、方式、反馈和各个环节分析对学生思维训练的影响。
  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一个认知型的问题提问学生,让学生观察图片,并说出其印象,主要以wh的形式提问。然后先鼓励学生自愿回答,看到学生不积极,教师直接指定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给予了简单反馈,如great,sit down,please等。这一环节对学生来说是可以训练到其思维的,但是属于低层次的思维训练。
  2.阅读环节,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在快速阅读模块。教师设计了一道信息匹配题。让学生获取文章一些的基本信息,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快速获取文本信息的能力,这一环节,教师提问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信息匹配的正确性。仔细阅读模块,其中涉及了三个问题,主要是细节理解问题,并给学生留了三分钟的阅读时间找答案。这一过程,学生需要通读全文,并理解其意义才可以回答问题。因此这一过程对于训练学生思维也是起一定作用的。阅读最关键的环节是对文本信息的转换,老师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做到的非常好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填空完成,从而对整篇文章的各个细节部分有所掌握。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提问主要以表格内容为主,先让学生相互讨论表格中所要填写的内容,然后请学生集体回答表格中的内容。默读的效果会好些,是因为小组讨论学生的思维会很难集中,而且有些学生如果没有很好地把握文本内容,则很难投入到讨论中。
  3.活动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些教师的照片墙,然后请学生上讲台前选择其中一个,然后通过擦除的方式显示教师,并让学生描述各位老师。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学生能应用,这一环节的设计对学生思维训练是至关重要的,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思维被固化了,学生只是依据所学内容照搬照说,而缺乏自己独立的创造部分。
  二、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本節课中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足,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建议给学生营造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并且多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如何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就需要教师设计一系列有简到难的问题作为引导。
  2.本节课在环节安排上,如果想训练学生的思维,建议是教师应当相信学生,在导入环节上,就应该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自己用自己的词汇来描述自己的教师。这样的话,学生就会有不一样的回答,思维也会比较活跃,而不是在学习了本篇文章内容思维固化之后,让学生描述自己的教师。
  3.教师在提问时,学生回答的都是词汇而不是句子,建议教师在提问时尽量进行追问,然后让学生用完整的句子回答,这样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也是有效的。
  4.教师在学生回答后的反馈上,只是简单地用great, well done等词进行评述,不够具体,建议教师在学生回答后给予积极的,综合性的评述。这样能够激起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的欲望。
  三、结束语
  思维训练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去下功夫,采用有效的提问方式。不仅可以促进课堂有序进行,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至关重要。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
  参考文献:
  [1]唐译.苏格拉底的哲学[M].吉林出版社,2013.
  [2]何红珍.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以一节优质阅读公开课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1):83-84.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初中英语教师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课外阅读作为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英语教师要积极的重视起来,合理的借助1 1课外阅读模式的特点和优势,不断的激发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效能和质量,为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语综合素养的提升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本文将就1 1课外阅读模式下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探究。  【关键词】
【摘要】写作是大学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本文通过分析春来学院学生的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历年真题的英语写作题目,从词汇和语法、语篇结构和文章体裁等方面着手,以期寻找到一条有效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语写作能力;语篇结构;  【作者简介】刘宋庆(1991-),女,河南商丘人,商丘学院春来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
【Abstract】The study of the origin of words and their meanings is called ‘etymology.’ Teachers of English to both native and non-native speakers have, for many years, considered the benefits of etymolo
【摘要】在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变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加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当学生在进行英文阅读的过程中,如何能够迅速抓准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各方面培养,可以通过教授学生快速阅读、整体阅读、螺旋式思维方式等,进一步的引导学生高效地进行英文阅
【摘要】英语无疑是高校教育中的主要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高校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运用语言应用技能培养策略、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课程整合策略、更新教学培训体系策略等,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英语教学的整合,以期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英语教学;语言应用技能  【作者简介】蔡晓晖(1971.03
【摘要】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如何提升是令人值得关注的一个话题,对于专业英语课堂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信息化教学,为了更好的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课堂上的教学质量,挖掘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要不断地探寻属于高职数控的课堂教学方式,与学生水平相适应。  【关键词】英语水平;教学质量;专业英语;信息化教学  【作者简介】胡燕(1978.10-),女,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本科,研究方向:英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提出。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必须积极进行改革,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特征,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本文笔者重点分析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理论,并提出了小学英语阅读教
【摘要】21世纪,英语教育所关注的不再只是学生得分能力的培养,而是对学生整体素养的培养。目前,我国教育还属于应试教育模式,应试考试仍然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高职英语教学不断改革,教师应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创新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问题;解决对策  【作者简介】常珊(1982.06.25-),女,山西临县人,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摘要】以慕课为背景的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水平有目的进行学习,让学生了解课本上以外的各类翻译相关知识,大大提高学生对英语翻译课程的兴趣。  【关键词】慕课;翻转课堂;大学英语翻译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愈加广泛,以慕课为主要教学形式的互联网教学手段极大的丰富了英语教学的教学形式。与此同时,“翻转课堂”这种以学生为教学
【摘要】近年来,跨文化交际成为一个新兴的热门词汇,个别高校也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课程。根据跨文化交际课程的现状和自身授课经验,笔者从授课对象、课程设置、授课方式和测试方式四个方面论述了跨文化交际课程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实现,目的是让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意识到跨文化交际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课程;跨文化案例;交互式  【作者简介】苗慧(1992.06-),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