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的地位日趋显要,网络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邓小平曾指出的“计算机应从娃娃抓起”的口号化为了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孩子从小接触、学习计算机已成了全社会的共识。
一、课前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有效备课
一堂课的效率高不高,大多数原因来源于组织者是否能有效的组织运用好这“40分钟”,而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就应在进课堂之前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有效备课。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多个步骤。
1.钻研教材 :认真钻研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在备教材时应要全面了解教材,分析教材,彻底理解教材,找出教学的重难点,将所学知识点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2.研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尽可能的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实际水平,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设身处地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备好教学方法。
3.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的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教学方法,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信息技术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巧设悬念、案例教学、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教学任务,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4.精心组织教学:井然有序的课堂对提高效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备好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关键的一步,因此教师应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校硬件设施情况分配教师教学时间和学生练习时间,把教师教学和让学生进行分组自主讨论学习、学生巩固练习相结合。
二、课堂教学
1.栩栩如生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关键: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课程的导入很关键,好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
2.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保持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能够促进师生相互沟通,建立互信,做学生的朋友。
3.自主学习成为课堂主旋律:自学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而使学生真正地具有自学能力还需要教师的精心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必然会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会更多、更快。这样也使整个课学教学更快、更高质量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大胆放手,鼓动创新,张扬学生个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技术课就是要鼓励学生创新,要做到与众不同,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有许多,如:“画图”中作品的创新,Word中小报的设计,frontpage中网页的设计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范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一味的强求一致性,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5.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在课堂上,新课程一个明显的标志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彻底的变化,学生乐于合作,乐于探究。信息技术课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通过合作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一种团结协作自主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像我校的实际情况不允许学生一人一机,所以我将他们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相互配搭、相互帮助,彼此模仿、示范,分享学习成果,从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小组合作学习既可以解决电脑过于机械化,缺少人际关系的培养和感情的交流的弊端,还解决了人多机少的问题。而且通过小组合作,使每个小组都有互相学习的榜样,课堂气氛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小组合作让全班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了活动中,也让每一位同学动起来了,真正实现了全班共同进步,不让一位同学掉队。
6.给足时间,提高操作技能: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要想学生对以后的学习更有兴趣,就得让学生掌握一手过硬的本领。而操作技能只有在操练中掌握,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给足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操练中掌握、提高技能。
7.恰当评价,激励兴趣:每个人都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小学生更是如此。对于操作性很强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来说,学生掌握了一点儿小小的操作技巧,都是不简单的。所以当学生有了一点发现、完成了一幅作品、掌握了操作技巧,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与表扬。哪怕是“一张笑脸”、“一个大拇指”、一句“你真棒”、“你的作品简直太好了”都会成为学生学习信息的动力。所以老师不要吝啬你的奖励与鼓励。努力让学生在你的恰当鼓励与奖励中学习兴趣高涨!
三、课后写好教学反思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包括课后)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通过反思,一能强化正确认识,巩固已有经验,进而揭示教学规律,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再实践,最后深化为教学理念。二能及时发现问题,自主的决定改进教学策略,最终解决问题,达到学会教学。
总之,我们为了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新观点,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将新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依据,坚持新课程理念和创新精神,我相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更高。
一、课前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有效备课
一堂课的效率高不高,大多数原因来源于组织者是否能有效的组织运用好这“40分钟”,而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就应在进课堂之前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有效备课。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多个步骤。
1.钻研教材 :认真钻研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在备教材时应要全面了解教材,分析教材,彻底理解教材,找出教学的重难点,将所学知识点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2.研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尽可能的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实际水平,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设身处地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备好教学方法。
3.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的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教学方法,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信息技术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巧设悬念、案例教学、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教学任务,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4.精心组织教学:井然有序的课堂对提高效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备好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关键的一步,因此教师应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校硬件设施情况分配教师教学时间和学生练习时间,把教师教学和让学生进行分组自主讨论学习、学生巩固练习相结合。
二、课堂教学
1.栩栩如生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关键: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课程的导入很关键,好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
2.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保持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能够促进师生相互沟通,建立互信,做学生的朋友。
3.自主学习成为课堂主旋律:自学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而使学生真正地具有自学能力还需要教师的精心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必然会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会更多、更快。这样也使整个课学教学更快、更高质量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大胆放手,鼓动创新,张扬学生个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技术课就是要鼓励学生创新,要做到与众不同,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有许多,如:“画图”中作品的创新,Word中小报的设计,frontpage中网页的设计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范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一味的强求一致性,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5.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在课堂上,新课程一个明显的标志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彻底的变化,学生乐于合作,乐于探究。信息技术课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通过合作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一种团结协作自主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像我校的实际情况不允许学生一人一机,所以我将他们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相互配搭、相互帮助,彼此模仿、示范,分享学习成果,从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小组合作学习既可以解决电脑过于机械化,缺少人际关系的培养和感情的交流的弊端,还解决了人多机少的问题。而且通过小组合作,使每个小组都有互相学习的榜样,课堂气氛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小组合作让全班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了活动中,也让每一位同学动起来了,真正实现了全班共同进步,不让一位同学掉队。
6.给足时间,提高操作技能: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要想学生对以后的学习更有兴趣,就得让学生掌握一手过硬的本领。而操作技能只有在操练中掌握,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给足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操练中掌握、提高技能。
7.恰当评价,激励兴趣:每个人都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小学生更是如此。对于操作性很强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来说,学生掌握了一点儿小小的操作技巧,都是不简单的。所以当学生有了一点发现、完成了一幅作品、掌握了操作技巧,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与表扬。哪怕是“一张笑脸”、“一个大拇指”、一句“你真棒”、“你的作品简直太好了”都会成为学生学习信息的动力。所以老师不要吝啬你的奖励与鼓励。努力让学生在你的恰当鼓励与奖励中学习兴趣高涨!
三、课后写好教学反思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包括课后)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通过反思,一能强化正确认识,巩固已有经验,进而揭示教学规律,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再实践,最后深化为教学理念。二能及时发现问题,自主的决定改进教学策略,最终解决问题,达到学会教学。
总之,我们为了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新观点,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将新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依据,坚持新课程理念和创新精神,我相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