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语文阅读方法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ng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社会各界对中学语文教学不断进行着反思和总结,最后得出的结论几乎都是:中学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的弱点。关键在于忽视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对文本主动、自主的阅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
  那么如何改善上述现象呢?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个性化阅读
  第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强调阅读的兴趣,主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进行放开,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阅读对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地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迅速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日本石井勋博士说:“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因为每一门学问都是从阅读书籍开始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在实际教学中是这样进行的:
  1.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以课内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例如学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可以再介绍他其它的一些作品,甚至还可以介绍美国其他著名作家的作品。
  2.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以通过每天语文课5分钟的口语训练,内容是个人的阅读心得;利用各种节日、班会定期举办诗歌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读书报告会等读书交流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3.努力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二、探究性阅读
  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化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化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使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行为;要将学生的视线引导到老师指示的范围上,并要求他们把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培养学生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尽量使学生阅读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向教学的要求。
  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著名学者靳玉乐在《探究教学论》中指出:“探究性学习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探究性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结合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经历阅读探究过程,从而有效地改变纯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创造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性阅读。在阅读活动中,要解放学生的童真个性,张扬学生的生命活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目的性阅读
  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目的性阅读训练。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当然,后两学年也并不排除个性兴趣阅读,最好是能把两者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会很多,师生问答不能是简单的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平等协商的讨论。所以,学生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再询问老师的看法并与之讨论;如不同意教师的意见,要进一步质疑,再讨论。
  现阶段,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自我发展的机会。在实施《新课标》所倡导的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思想的过程中,我们应端正我们的观念,走出误区,以学生为主体,找到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指导,解答他们的困惑,适应新的教学评价,让他们扬起兴趣的翅膀,翱翔在语文浩瀚的海洋里,到达成功的彼岸。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琵琶曲《十面埋伏》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的情绪特征;(2)使学生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3)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  教学难点: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引课:  师:这几件乐器大家认识吗?
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创造非常重视。老子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创造思想;孔子提出要“因材施教”以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思想。1919年,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第一次把“创造”引入教育领域。他在《第一流教育家》一文中提出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开辟精神”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国家富强和民族兴亡有重要意义。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本应是学校教育中内容最丰富、最有情趣的课程之一,数学课堂,应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但现在有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抽象、难学的。这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营造和谐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勃发,思维的碰撞,让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释放。只有创造活跃的课堂。学生学得才轻松,学生的思维才有发展。  要营造和谐的数学课堂
摘 要:信息的统计在企业和政府部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企业用它收集信息有利于企业的管理,政府用它规划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当今这个大数据的时代,以前的统计方法渐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人们希望获得更加科学、精确的统计方法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本文说明了大数据时代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一一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统计;大数据时代;研究与对策  数据的采集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在大数据时代中数据的获得有着多种
摘 要:本文通过对林分改造技术措施的探讨,进一步明确了林分改造的适宜条件。叙述了林分改造的具体方式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  林分改造措施,而达到林木分布均匀,密度合理,林分由低产变高产, 由低价值林分变高价值林分的目的。  关键词:林分改造 技术 措施  林分改造的目的是通过林学措施改造低产劣质的林分,改善林分组成,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林地生产力。  对于低产低价值次生林,单靠抚育采伐措施往往难以达到
摘 要:随着应用型本科的兴起,高校教育模式改革的需求日益迫切。本文针对"ASP.NET动态网站设计"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CDIO的课程联动教学方式,将"静态网页制作"、"关系数据库技术"和"ASP.NET动态网站设计"三门课程以一个项目案例为主线进行联动学习,真正实现项目为导向的联动教学模式。  关键词:ASP.NET动态网站设计 CDIO  引言  “ASP.NET动态网站设计”课程
目前,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学科教学中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现就如何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谈几点看法。  一、抓情感体验,提高道德素质  (一)换位体验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爱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例如,讲《同情帮助残疾人》一课时,可在讲述一个左脚
电力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动力,而电力配电网的建设则成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为农村现代化建设源源不断的提供能源支持和动力保障。农村配电网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经济发展以及乡镇居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的提高,制约着我国新农村间设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目前,我国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大量设施亟需升级新建,而电力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电力建设工程的重要环节,做好电